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余滔先生于我,可谓亦师亦兄亦友。作为其学生,先生曾教我学问;作为其部下,先生曾教我做事;作为其挚友,先生常教我做人。这么多年,先生非但不以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常常以兄弟情分待我,允我追随左右。与他在一起,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真是受益良多。十五年前,他因为决然辞去让人艳羡的教育局长职务,而成为我生活的城市街头巷议的焦点。在我心里,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年他的辞职,正是因为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碰撞,而选择了激流勇退,谢绝了领导同仁的再三挽留。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一直怀念着他早年的老师藤野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时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虽然由于他的学生鲁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底在厦门写的散文《藤野先生》而驰名于世界了,然而鲁迅先生直到一九三六年秋逝世为止,似乎还不知道藤野先生为时  相似文献   

3.
伤痛的初恋     
魏西风 《今日南国》2006,(11):45-45
我16岁那年被村上一位烂眼的阴阳先生骗去做了他的徒儿,那时因为我逃学,常去他家和他的女儿二妮玩。他骗我跟他走时对我说,跟着他在外面吃得好喝得好,并说把二妮许给我做媳妇。于是我就跟着他去了,我管他叫师父。师父专给人看阳宅驱鬼,人称他阴阳先生。听村里人说,师父是河南发  相似文献   

4.
王易风先生离开我们已一年有余了,但他的音容和教导,常常在我脑海中萦回,正应了古诗所说:心中藏之,何日忘之!”我与王易风先生相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1972年,我走出大学校门,到刚刚组建的吕梁地区文教办公室工作。其时,王易风先生在临县革命委员会任政工组副组长,分管文化工作,因而,我就和他有了接触和认识的机会。1975年,王易风先生调到吕梁地区文化局任局长,成了我的顶头上司。粉碎“四人帮”后,他安排我到吕梁地区群众艺术馆任主持工作的副馆长。1979年,王易风先生调任吕梁地区文联主席。当时,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文联,都在新盖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臧克家先生书面发言冯至同志,是著名诗人、翻译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与我同庚,但成名比我早。我读初中时,就喜欢新诗,读了他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他的诗作,很有影响,受到鲁迅先生赞扬。当年我读他诗,但不知其人。直到1947年我在上海主编《文讯》...  相似文献   

6.
我与陈玉书先生交往已久。17年前,我在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当院长时,香港“景泰蓝大王——陈玉书”是我向青年干部推荐学习的典范。我写的介绍他创业经验的文章刊登后,影响甚广,也使我与陈玉书先生结下了不解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东部时间2018年4月15日晚,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先生(M A K Halliday)与世长辞,享年93岁.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同仁感到万分悲痛. 追思大师,浮想联翩. 我,王振华,1996年通过了澳大利亚政府奖学金选拔考试,有机会赴澳大利亚攻读硕士学位,选择的攻读学校是悉尼大学,选该校的唯一原因是这个学校有韩礼德先生创立的语言学系.求学期间,虽与先生没有谋面,但读的书几乎都与他的语言学理论和思想有关.第一次与先生见面是1999年在广州.与他交谈中发现,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又在上海和北京多次与先生相见.再相见时,因我是他的高足J R Martin教授的学生,所以我每次对他的称呼都是"师爷",他也都欣然接受,让我很欣慰和自豪.我2007年离开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在J R Martin教授的配合下,创建了"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其宗旨是发展韩礼德先生首倡的适用语言学(appliable linguistics)思想.  相似文献   

8.
旅美高邮籍同胞、原台大教授李祖寿先生,70岁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博士学位。 今年2月李祖寿先生偕夫人吴海林女士第一次回故乡高邮探亲,我们有机会见到了他。 李祖寿先生虽逾古稀之年,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神采奕奕,毫无老态,他说:“我从不认为自己老了,天天与年轻人接触,我的内心与年轻人一样,还很年轻”。在台湾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的李教授,谈起他进修的  相似文献   

9.
当苏州画院院长、著名画家沈威峰先生寄来了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画作照片时,我反复观赏,画中透出来的浓浓的江南水乡情趣和清新的意境,忍不住提笔写下对沈威峰先生及其画作的感想。我认识沈威峰先生是在大前年的北京中央党校,当时我在那里进修,沈威峰先生应中央党校之邀作画,他的画室正好在我们进修班楼内。开始我没太在意,如今的画家太多,但课馀没地方可去,便去沈威峰的临时画室看他作画。不料,看过一次後,他的作品就紧紧地吸引了我,紧接着又去第二次,再後来,有空就蹩进去看他,看他画墨竹,画荷花,看到的全是江南景物,透…  相似文献   

10.
易宁 《北京纪事》2016,(11):43-47
前日,有好友在微信圈里转发了文贯中先生回忆父亲文强的文章.文强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错综坎坷,确实不是常人能够体验到的,令人唏嘘不已.我读后更是感慨良多,因为我恰好与文强先生的幼子文定中先生认识.好像他们文家的人个个传奇,不经历九曲十八弯都不好意思见人,定中先生在我的朋友们眼中也颇为传奇.他与我的相识有过一番周折,包含着错失交臂的遗憾与出乎意料的巧遇.  相似文献   

11.
江勇 《社区》2013,(35):15-15
写下这样的题目似乎对先生不恭。其实,任何人与钱的关系都是千姿百态、千丝万缕,更何况是像启先生这样“一字千金”的书画大家。第一次去先生家的时候,我就认定他很有钱。那是1983年的一个傍晚,中文系学生办刊物,我去先生家求刊名题字。到他家时,他正在和他的侄子吃晚饭。  相似文献   

12.
黄进琪 《华人时刊》2004,(10):52-52
徐熙光教授是台湾静宜大学前任校长,法学哲学及国际政治学博士。 徐熙光先生出生于江苏江阴,与我的老家只有一河之隔。他回访故里,我们每次一聊就是几个钟头。一次我问他,思乡情绪为何随着年岁增添反而更加强烈?他一时语塞,怔怔地盯了我半晌,然后拿起手头的笔,在纸上写了这样几个字:“乡音抵万金,月是故乡明。” 徐熙光先生足迹遍全球,先后在台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一日,我在京参加了文化部批准举办的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的颁奖仪式后,拜访了王朝闻先生,并以自己的一批中国画作品求教王朝闻先生。在近一小时的亲切、无拘束的谈话中,王朝闻先生就我的作品从美学角度作了热情的评论和勉励,从美术、曲艺及其他艺术的共同规律上给了我点拨。在聆听他的教诲,被他那精彩的美学理论所折服的同时,也被他那双充满深切期望的眼神、为道破艺术真谛而不厌其烦、娓娓阐述时那关切的微笑所深深感动。王朝闻先生为我的艺术探索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我的艺术前程指明了攀登的台阶。现摘录部分王朝闻先生的谈话内容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内山嘉吉夫妇是鲁迅先生的好朋友。为了学习和了解鲁迅在日本的战斗生活,我曾经常请教内山先生夫妇,因而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离开日本回国后,仍不断接读他的来信和有关鲁迅的资料。今年夏天内山嘉吉先生和他的夫人内山松藻女士应邀来我国访问。内山嘉吉先生诚挚地说:“我能认识伟大的鲁迅,聆听他的教诲,作他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农历端阳节,正值杜重远先生英勇就义三十八周年。我,作为辛勤哺育了我的敬爱的杜重远先生的学生,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亲自耳闻目睹了杜重远先生惨遭敌人杀害的经过,更是无时不在怀念他! 读辽宁《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年第五期高崇民先生的遗作《杜重远先生事略》,往事奔涌,齐聚心头,把我带回到四十年前的岁月中去。高崇民先生对杜重远先生的生平经历叙述得颇为详尽,由于他未曾来过新疆,未曾亲睹杜重远先生在新疆的活动和遭遇。所以,在这方面的叙述似欠具体。为此,我不揣冒昧,就记忆所及,将杜重远先生在新疆  相似文献   

16.
"还可以先生"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关心的人,一是因为他是我儿子,二是因为他还年轻,才11岁。我工作很忙,"还可以先生"由我父母照看,我们每个星期见一面,时间约3小时。因为我对他成长的过程不能全面、细致地陪伴,我有了解他  相似文献   

17.
孟庭苇  雀巢 《可乐》2010,(1):62-62
先生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与他的再度相遇完全是天意。先生的公司举办“春酒宴”,要找歌手表演助阵。他公司里的员工有我们共同的同学,向他建议说,不如找自己的同学演唱。就这样,13年后,我们约在中兴新村的中兴会堂见面。  相似文献   

18.
刘思源 《社区》2011,(26):17-18
海婴先生走了,虽然他卧病一年,得的又是一种疑难重症,我仍然感觉突然。在他住院期间,我曾经陪着鲁迅博物馆馆长去看望过他两次,乍见他因使用激素而浮肿的脸,更加瘦削的身体。我的心一紧,一股凄凉而陌生的感觉蓦地涌生出来。但接下来,他依然敏捷的思维,依然犀利的语言,很快就驱散了刚才的那种感觉,我根本没有把死与眼前的这位老人联结起来.然而海婴先生还是不幸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19.
刚到新加坡时,我的先生已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学位。我参加了他的国大毕业典礼。望着他头上那顶黑色方帽,我目光烁烁。年长7岁的先生自然地一挥手:“既然喜欢,就到国大申请个学位念书吧! ” 申请递上去,我一边在国立大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四川大学将举行纪念活动,庆祝历史系教授缪钺(彦威)先生九十寿辰暨从教七十年。学报约我写一篇文章论述先生的治学道路与学术特色。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他的学问广博精深,以我浅薄的学识,本不足以深知先生学术的精要,但作为先生的弟子与助手,我又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在这里,我想先简略介绍先生的治学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