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了解大城市年轻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感受。研究发现,夫妻共同分担家庭育儿责任的观念深入人心,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也得到肯定。养育孩子使年轻的母亲既充满了快乐和幸福,也伴随着各种不安和焦虑;她们普遍感到育儿支援存在缺陷,以至于难以从容面对育儿过程,希望能够获得比较充裕的社会资源,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她们顺利完成育儿过程。为此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处于育儿期家庭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强化男女平等意识,促进父亲更多地参与日常育儿活动;建立网上支援系统;改善城市规划建设,为育儿提供更好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3.
当代育儿习俗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国秀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1):84-87
育儿是典型的民俗传承事象之一 ,它衔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育儿习俗研究对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实践意义 ;对于建构和完善民俗学知识体系 ,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传统育儿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代育儿习俗 ,即当今育儿习俗仍然以其为主体 ,并延续、发展、改变着传统的育儿习俗 相似文献
4.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106-114
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台一系列对育儿父母(家庭)的支持政策并不断完善,以期提高社会生育率、女性工作机会和生活满意度、促进性别平等、保障儿童教育权利及身心健康,主要表现为对育儿父母无薪假期的提供和对幼儿教育和护理(ECEC)服务的支持。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以其他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育儿父母支持政策为基础,对美国育儿父母支持政策体系简要评价。结合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等实际,提出可借鉴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的经验,通过鼓励省市(地区)试点探索对我国育儿父母(家庭)的支持政策,以节省行政成本为目的,利用现有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架构,最终建立实施全国统一的支持政策体系以保障我国生育率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肝病越来越严重了,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我和妹妹心里都明白,父亲养育我们时曾受了不少屎尿之苦,如今,父亲老了,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当然也该好好伺候他,报答养育之恩。但是,在照顾的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大小便失禁问题。如果我们在他身边时,不时扶他起床大小便,就好办些,而当有事忙不在他身边时,或是晚上睡下后,他就常尿床便床了,不仅弄脏了床单和身体,也影响到健康及生活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了许多办法,如在床单上垫塑料薄膜,防止尿液和粪便弄脏床单,还试过在床单上垫卫生纸,但效果均不理想。无奈,我和妹妹商量后请了保姆,但这脏臭的护理活儿接二连三“吓”走了几位保姆。 相似文献
6.
7.
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仙丹竟然是“伟哥”,而玉皇大帝则最爱用望远镜看一本名为《Q版童话》的畅销书;“比基尼”进入了大观园,而且众姑娘逢年过节都要穿着它选美,更离谱的是,宝玉和黛玉初会是因为宝玉的性骚扰,并且黛玉成了“二奶”,宝钗又有了外遇,还有跳脱衣舞的闹剧…… 相似文献
8.
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体育锻炼育儿的生理学、社会学意义,对婴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早期社会化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体育锻炼育儿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分析了体育锻炼育儿的困惑,提出了体育锻炼育儿的基本对策,并倡导在全社会开展体育锻炼育儿. 相似文献
9.
职业压力引发家长育儿时的消极情绪,成为影响孩子良好成长的主要因素,结果导致员工的工作生活失衡。本文探讨了家长的情绪对儿童情绪培养的影响机制,并研究了职业压力与育儿情绪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105名高新技术产业的员工,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职业压力与父母的消极育儿情绪正相关;关系压力是职业压力中导致家长育儿消极情绪的主要维度;父亲和母亲在受到工作压力下表现的消极育儿情绪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提出了缓解职业压力和对育儿情绪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从而帮助家长提高育儿质量,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战略。文章在界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概念基础上,通过对普遍达成共识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经验进行共性分析,发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六大条件”,即经济水平高度发达、服务业主导、开放水平高、宜居水平高、创新能力强、营商环境优。进一步地,结合国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经验,将其发展模式总结为三种:“高企业入驻”+“优营商环境”的商业金融模式、“高宜居水平”+“特色城市文化”的文化宜居模式、“优交通条件”+“高开放水平”的国际友好模式。最后,围绕“六大条件”和“三大模式”,结合我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践探索,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全面二孩”政策开放以来,上海户籍人口中二孩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聚焦上海已生育的育龄夫妻,揭示抑制其再生育意愿的原因。研究发现,已生育家庭存在明显的密集型育儿实践。家长在育儿中投入大量经济、时间和精力成本,这三个维度或单独或捆绑作用于育龄群体,抑制其再生育意愿。母亲在教育实践领域付出大量劳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女性的多孩生育意愿低于男性。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政策推进时应增加对家长需求侧的服务和支持,缓和密集型育儿趋势,提高夫妻再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2.
樊小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
“鬼母育儿”型故事以其奇特的幻想情节和凄楚感人的故事氛围而打动人心。它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在中国民间也广为流传,但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充分注意。笔者试通过梳理古代典籍、《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等资料,在尽可能地搜集更多异文的基础上,对此故事类型的特征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3.
杨朝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2):12-18
以雅安市城区0-3岁婴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育儿观念及困惑。研究结果显示:家长有着较为科学的儿童发展观,但是缺乏全面的认识;具有初步的早教意识和平等的亲子关系,育儿知识获取途径多样,但是教育内容不均衡;对子女有着较高的成才期望,在职业定向上呈现“求稳”心态;碎片化、情绪化的育儿信息和育儿过程中的知行不一是导致家长陷入困惑的主要原因。建议构建以社区为主导的家庭早期教育服务指导体系、引导和规范新媒体科学育儿理念的传播、鼓励幼儿园开展亲职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敬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1)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攀比性消费心理和行为形成的动因,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城市居民消费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认同心理是我国居民攀比性消费心理和行为形成的重要动因.政府和企业应当大力宣传适度消费、正视市场层次性和差异性,调节供给以促进居民消费合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俞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4,(1):61-67
女性育儿博主是自媒体从业者中较为特殊的网络群体之一。作为母亲,她们是家庭中的成员,受到家庭情境的影响;作为博主,她们又从属于社交平台、社会更大的结构层面,也要经受网民的凝视。正是个人、家庭、平台行动者等多重影响力量,使得女性育儿博主的身份不断趋于复杂。通过对9位女性育儿博主的深度访谈,发现女性育儿博主的从业动因,主要是母职实践与职业转变的勾连,以及公共平台与私人领域的联动;女性育儿博主的内容呈现,主要围绕提供情绪价值、输出功能价值、形成网络社群;女性育儿博主还经历着身份焦虑和结构压力。女性育儿博主呈现母职的转化和异化,推动着自媒体平台上的性别话语表达,还推动了女性公共话语表达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何婧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23,(6):74-81
为了解0—3岁婴幼儿母亲在育儿过程中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对470名婴幼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婴幼儿母亲育儿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主要来自配偶、祖辈、朋友等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较为缺乏;婴幼儿母亲育儿社会支持存在异质性的分类特点,可划分为支持不足型、支持中等型、支持充分型3类;3类母亲在居住地、学历、就业情况和家庭年收入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母亲、本科及以上学历母亲、全职母亲、低收入家庭母亲在支持不足型上占比更高。为优化婴幼儿母亲的育儿社会支持体系,建议强化政府主导,着力增加对婴幼儿早期教养的正式支持;重视家庭价值,营造夫妻同工、祖辈适度参与的育儿氛围;优化职场环境,助力婴幼儿父母尽可能实现育儿与工作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陈利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5-62
本文在一个随机技术冲击驱动的模型经济中,将消费攀比引入个体效用函数,研究了个体间存在消费攀比时的政府最优货币政策问题。本文发现,当个体之间存在消费攀比现象时,政府的最优货币政策是一种反周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当经济萎缩时,政府通过降低名义利率来刺激经济;当经济过热时,政府选择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使经济冷却。该结果类似于Keynes理论中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但本文是在一个最大化个体效用的一般均衡框架中得到的,并且产生的机制也不相同。另外本文结果表明,个体之间的消费攀比产生了外部效应,为抵消外部效应所带来的效率丢失必须引入新的扭曲税,此时最优名义利率不为零,从而Friedman的最优货币数量法则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8.
都市女性产后第一年的育儿社会支持系统(主体、功能及传递模式)会呈现怎样的特征?基于某个面向0—1岁婴儿母亲的社会工作项目中的小组谈话数据及组员撰写文本,构建以支持主体(横轴两端为弱关系和强关系)和支持功能(纵轴两端为情感性支持与工具性支持)交叉形成的四象限育儿社会支持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新任母亲育儿社会支持功能兼具工具性和情感性,偏重于以强关系(祖辈)为主体、以工具性支持为主要功能的延时交换的传递模式;同时还发现,由弱关系(社工、医生、相似他人)提供的育儿社会支持是存在、可行和有效的,弱关系提供的情感性和工具性支持属于即时交换的传递模式。 相似文献
19.
詹敬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104-106
与对现代性的批判相伴随,西方城市文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了其独特的后现代特称,它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意蕴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现代西方城市文化在消解与无序中被不停地复制和摹写。作为城市文化的主体也表现出了一种边缘化的特征,由“作者”变成了“解释者”。 相似文献
20.
樊小玲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4(5):25-29
从古至今,鬼母形象经历了一个由恶至善的变化过程,这与佛经故事的影响、中华民族母性崇拜文化的引导以及文人的自觉创作有关."鬼母育儿"型故事中的"母"与"儿"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鬼母不顾阴阳乖隔,奔走人世间育儿,体现出超越生死的母爱;"儿"则指宗法观念下的夫家男嗣,"去母留儿"母题反映出男权社会中母权丧失的现实."鬼母育儿"型故事亦折射出当时社会医疗技术不发达的现状,民众出于功利性和调适心理的需要,在民间衍生出一些与祈求妇女顺利生产相关的生育习俗和催生娘娘信仰及趋利避害的产妇鬼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