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人都说王老太有福气。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收入也不错。尽管还有个儿子在家务农,可两个女儿按时给老人寄钱,特别是知道老人患有高血压等病之后,女儿更是常寄钱回来,嘱咐老人买药买营养品,所以老人并不缺钱。可前两天女儿却收到了老母病重的消息。女儿回来后,邻居告诉  相似文献   

2.
党笑 《老友》2008,(1):31-31
在江西省委党校的离退休人员中,提起王军利,大家莫不交口称赞。俗话说:"女儿好,女儿是爹娘贴心的小棉袄。"老人们说:"王军利就是我们大家的贴心小棉袄!"自1996年担任离退休人员工作以来,11年如一日,她满腔热情地把党和国家对老人的关爱,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给每一位老人,她为老人做的一件件实事好事,使老人们备受感动,倍感温暖。  相似文献   

3.
刘鹏 《百姓生活》2010,(2):21-21
曾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说是一个62岁的老母亲,为了避免女儿和女婿吵架,离开了女儿的家,搬到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地下通道里,与已经在那里住了4年的老伴儿同住。有记者找到老人的女儿,她却不愿意多说,只表示,等将来有了钱,会孝敬两位老人。  相似文献   

4.
张国俊 《百姓生活》2014,(12):58-58
90岁,本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年纪,然而家住安徽省舒城县晓天镇汪冲村的桂仲英老人,还在独自一人照顾着68岁的盲女杨成兰。自女儿3岁双目失明后,不管是上山干活还是走亲访友,桂仲英老人始终把女儿带在身边。虽然女儿杨成兰结婚后有了子孙,但是子孙们为了生计在外奔波,至今照顾女儿的任务仍压在桂仲英一个人身上。屈指数来,桂仲英老人已照顾盲女65载。  相似文献   

5.
一洲 《老友》2012,(4):17-17
龙年春节已经过去多时,但重庆老人何大兴春节露宿女儿家门外4天3夜的凄惨情景.让我至今难忘,想起来就揪心。据报道,老人今年84岁,有2儿4女,按照协议,6个子女按月轮流赡养他。1月26日。小儿媳按照之前签订的协议将老人送到其小女儿家,不料小女儿不接纳,开门望了一眼便拿着包和丈夫一起离家走人。无奈老人只好在她家门外楼道上睡了4天3夜,另外5个儿女都不肯去接老人回家。由于老人已经感冒,不得已由社区派人送去附近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2003年的新年伊始,八十岁的张尚伟老人在年近花甲的女儿张桂莲搀扶下走出法院大门。虽然天气寒冷,漫天飞舞的雪花将大地装扮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但老人心里暖融融的。然而,刚踏进法院  相似文献   

7.
《源流》2007,(11)
2006年5月,沈冬老人因病逝世了。但他在九泉之下,万万没想到,因为他的两份遗嘱,引起了家庭纠纷,让子女们互相打起了官司。沈冬老人生前育有4个女儿,没儿子。几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面临严峻的养老形势,家庭养老中对儿子养老的预期有所下降,相对而言,女儿养老在实践中的工具性意义不断提升,日益成为实现老人生活照顾和情感支持、满足老人需求的重要渠道。但传统的嫁娶式婚姻形态和从夫居婚居模式降低了女儿养老的可能性,村规民约对女儿养老也产生重要的反推作用。给予女儿养老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还需要在观念变革和村规民约的修订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黄炳印 《老友》2014,(12):30-30
正走进江西省黎川县洵口镇敬老院,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干净整洁的巷道,美化的休闲健身小广场,房前屋后花草满院,俨然一幅新农村小区优美的画卷。谈起敬老院的幸福生活,老人们纷纷夸赞院长裘九金。裘九金,江西黎川人,洵口镇敬老院院长。25年来,她把院里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以"公共女儿"的身份尽孝心,无微不至地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真挚感情写出了人生大爱。"公共女儿"尽孝心现年59岁的裘九金在敬老院工作已25年,她记不清到底照顾过多少  相似文献   

10.
正70岁的老人有一个年逾"百岁"的小女儿,小女儿从小就被他人"收养",一别30多年。有一天,自称"养父"的人突然造访,请老人赴小女儿的"百岁"寿宴……这个"百岁"女儿不同凡响,1987年,代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访问美国半年,轰动美国西海岸;1990年作为吉祥物"盼盼"原型参加第11届亚运会;1991年走进央视春节联欢晚会:2005年、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为它曾  相似文献   

11.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绕了一个大圈后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居委会楼上住着一对母女,这是一个靠低保金生活的特殊家庭。母亲已经80岁,女儿50多岁,没有工作,有轻度精神残疾。老人还有一个儿子,已成家另过,平时与老人联系很少。儿子、女儿  相似文献   

12.
覃小珊  陈忠平 《社区》2014,(12):9-10
景城社区的这位百岁老人,一直由70多岁的女儿照顾,社区开展喘息服务,让她女儿得到了歇口气的机会。图为护工在为老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仲茜 《山西老年》2014,(1):31-31
都说“积芥防饥,养儿防老”,可今年92岁的谢双燕和87岁的周树萍夫妇却为此感到失望。年轻时他们领养了一个女儿,可谁知待年老时,女儿却离家出走,不见踪影。如今,老两口一个中风偏瘫,一个腿脚不便,生活很艰难。幸而遇到热心邻居商月云,像女儿般照顾他们,还帮助老人完成心愿。老人很欣慰,激动地说:“终于有了依靠,日子好过多了。”  相似文献   

14.
冯真 《新天地》2015,(4):28-29
今年春节,我的女儿李丹阳(旅英历史学者、历史学博士)回国,一头扎进采编《抗战时期的中国文艺》工作中。她和同事采访了很多90岁左右的老人,搜集到一些生动的口述。女儿回家整理录音,我听见这些老人口述,思绪不由得飘回到童年时代。侵略者魔影下的故乡1931年顾顺章被捕叛变,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面临着巨大危险。周恩来同志通过潘汉年,通知我的父亲冯乃超(五四创造社主将、左联筹建者之一)去外地投  相似文献   

15.
陈广智 《老友》2013,(9):1-1
报载:2013年1月3日,内蒙古包头市的长寿之星管氏享年121岁,在养孙女司玉英的陪伴中静静离世。司玉英精心伺候管氏30多年,连司玉英的女儿女婿都对老人很好,小区内的居民经常可以看到曾孙女婿背着老人出门的情景。司玉英和女儿女婿伺候管氏多年的举动说明,孝心是可以传递的。记得中央电视台播过一则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讲的是一个家庭生活的故事: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湖北和陕西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检验了子女数量与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回应"多子多福"的现实性,同时探讨了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子"比"无子"更"多福",但"多子"不一定"多福"。有子女的农村老人,无论是儿女双全,还是只有儿子或者只有女儿,都比没有子女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但是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对于有子女的农村老人,子女总数、儿子数量、女儿数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均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大程度上受到代际支持的影响,子女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以及生活照料均可提高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来看,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越幸福,子女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才是影响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洪弋 《山西老年》2010,(2):48-48
友人家女儿跟公婆的关系搞得很僵,几近仇人。父母劝她:对老人,一定要尊敬。女儿头一扬:"他们不爱幼,我就不尊老!"这种"口气"似乎并非是友人女儿的"专利",在其他场合笔者也常常  相似文献   

18.
周玉文  付建国 《老友》2011,(4):47-47
案件回放:吴某是大庆市郊区一名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体户。2010年4月17日晚9时许,吴某在向市区某超市送货的路上,遇到一位老人胡某拦车。胡某声称,自己女儿在市区上班,女儿单位打来电话,说女儿在单位受了点伤,让他过去一趟。他接到电话就跑出来,情急之下忘了带钱,恳求吴某能让他搭车去市区。  相似文献   

19.
苏幕遮二首     
徐康 《中华魂》2012,(13):64-64
《法制文革报》2012年2月1日转载《京华时报》报道:“老人春节露宿女儿家门外4天3夜,社区着手起诉其6个子女。”  相似文献   

20.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邻居任工程师三位女儿长期服侍母亲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使我认识到久病床前不仅有孝子,而且更有孝女。任工的老伴儿是矿机厂的一位退休女干部,今年已80岁。1998年老人就开始生病了。最初患的是脑血管病、脑梗死、老年性痴呆、心脏早搏。2002年任工程师脑溢血去世后不久,任工老伴不慎摔倒在地,造成股骨颈骨折,从此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两年多来,老人的儿女们承担了全部治疗、护理、服侍工作。最初老人在北京儿子家里住了一年半,后来回到太原,就由三位女儿服侍。为了照顾好老母亲,三位女儿像上班一样分了工,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