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南海政策调整与两岸南海合作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公龙 《国际论坛》2011,(6):1-5,77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调整了南海政策,公开介入南海主权争端。美国的政策调整既增强了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开展合作的紧迫性,又加大了两岸合作的外部压力。鉴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台湾问题的敏感性,现阶段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合作的空间是有限的,推进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宜本着现实性、渐进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迟到的忏悔     
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撰写的回忆录《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一书,与西方大多数政治家撰写的回忆录不同,是一部经过近30年的反思之后写成的忏悔录。作者作为越南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和决策者,一反长期以来美国朝野各界的许多人从意识形态和政治的角度来维护和肯定越南战争价值的传统论调,发出了“我们错了!彻底错了!”的忏悔。麦克纳马拉的自责和忏悔,重新挑起了人们对越南战争无法忘却的痛苦回忆。也许正因如此,他的这一著作出版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风靡全美国的畅销书。客观、实事求是地面对历史已属…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台湾问题上“联蒋抗美”的策略方针,是毛泽东对台工作的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策略方针是针对美蒋在金、马防卫问题上的尖锐对立提出的,其实质是挫败美国玩弄“两个中国”的阴谋.将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作为对付美国的一项绞索政策是这一方针的基本策略,以有限的地面炮火保持两岸的沟通是实施这一方针的有效方式.这一方针对中共日后的对台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使中共形成了在台问题上的完整的外岛政策,牢牢掌握了与美蒋斗争的主动权,并以全新的角度思考两岸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和介入直接导致了台湾问题的产生。从此 ,美国一直成为台湾问题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美国因素至今仍是台湾问题不能解决的关键症结之所在 ,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当然也要看到美国在台湾问题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其影响不可能无限度扩展。尽管如此 ,美国仍将是阻碍两岸统一的一个十分危险的重要变数。因此 ,我们必须对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在美国亚洲战略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美国政府结束在香港问题上拒绝发表任何言论的历史,在后来的几次有关香港问题的转折关头,美国都插手期间,关涉至重。研究1943年至1949年间美国在香港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和立场,揭示美国为何如此“关注”香港问题,则有助于从国际关系视角,深入了解香港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数碎片>是美国近年的畅销书之一,是一部记录作者詹姆斯·弗瑞23岁时经历的回忆录,主要讲述了他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康复中心从一个酒鬼、瘾君子和罪犯向常人转变的过程.然而书中内容却被揭露有"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虚构性描写,由此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创造了一个后弗瑞时代.在这个时代,回忆录作家必须让广大读者了解事实的真相和细节,更多读者和批评家对回忆录写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即使是普通人,通过回忆录工作室的指导和帮助,也开始热衷于创作自己的回忆录.本文着重探讨后弗瑞时代回忆录在出版业、写作和工作室三方面的新景象.  相似文献   

7.
《必要的战争与选择的战争》一书——部分是最近的历史,部分是个人回忆录,部分则是决策过程的案例礤究——值得细读。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资历——他是一位外交政策高官,现任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抑或是圜为对处于美国政府高屡的各种深思熟虑,作为知情者的他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叙述,而在12年之内,这些深思熟虑导致美国参与了两次对伊拉克的重大战争。  相似文献   

8.
台湾问题的产生并延续至今,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是两岸长期分离的主要外部因素.美国希望维持台海现状,利用台湾牵扯和消耗中国大陆的精力,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的发展,利用台湾作为"和平演变"中国大陆的工具,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9.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现代文坛一位重要的作家。《反美阴谋》是其一部非常出色的历史小说。小说虚构了美国1940-1942年的历史,采用自传式回忆录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犹太家庭为成为美国人苦苦挣扎的过程。本文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视角解读罗斯的《反美阴谋》,指出通过不同文本的对话、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凸显了该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美国一学者在对1952~1980年间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中只注意内因的作用而忽视外因的影响的片面观点,本文探讨了冷战前期美国的亚太政策及其对两岸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结论是:美国的亚太政策是造成1952~1980年间两岸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制度之争”以及其所代表的两岸之间是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之争的观念在台湾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两蒋时期、李登辉陈水扁时期以及2008年以来,台湾当局基本延续了这一思维。但“制度之争”的本质是台湾当局与部分国际势力谋求政治利益的一个筹码,两岸之间存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台湾问题的本质。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化解两岸所谓“制度之争”、完成国家统一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偶然性的朝鲜战争直接诱发了台湾问题。透过历史的表象进行分析,台湾问题实质上是二战后国际冷战运动的必然产物,是美国遏制战略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香港回归可以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消除台湾各阶层的心理疑虑;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经济往来,促进两岸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密切两岸间的人员、科技等各方面的关系。同时,香港回归也将引起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变化,两岸间的矛盾和斗争将会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应该认真研究,以便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形势,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正是这一问题,既关系到两岸中国人民当前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祖国和平统一大局的历史进程。 一、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 两岸经贸关系的内涵包括两岸双边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迄今,两岸经贸关系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史。20年来,它历经了三个曲折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为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单向间接贸易的发展,即通过大陆进口台湾商品带动两岸间接贸易  相似文献   

15.
亚伯罕·林肯的悲剧张福财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位作出划时代贡献的人物,国内外学者充分肯定了他在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及影响。但在“废除奴隶制”问题上,他是一位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吗?抑或是废奴运动中的“...  相似文献   

16.
台湾问题之转机与出路在于 ,台湾当局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调整过时的“戒急用忍”政策 ,回到“九二共识”、承认“一中”原则、重启协商机制的轨道上来 ,并以“先易后难”的务实原则 ,优先发展两岸经贸技术合作 ,以化解两岸对峙僵局 ,纾解台湾政经危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因素是制约台湾问题历史、现状和最终解决的根本性国际因素。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是指美国控制台湾并阻挠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立场、政策与行动。文章从历史视角考察了美国因素存在和演变特征,得出的结论是:(1)美国控制台湾的政策目标一贯而恒定。(2)美国因素发展和演变的根据是其全球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8.
辞章学属于语言应用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研究空间。在两岸文化交流中,两岸学者遏学术知音,从此拉开了两岸辞章学共同攻关的新篇章。两岸的学术交流表现在召开学术研讨会,共促学科发展;表现在学者热心讲学,传播学术思想,增进两岸学术了解;表现在两岸学者协力攻关,互刊论文与专著,研究成果丰硕;还表现在对两岸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对两岸学术交流历史进行总结回顾等诸多方面。两岸交流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两岸同时加入WTO后,是主权国家与单独关税区的关系。文章分析了两岸尤其是台湾当局对“三通”、两岸相互投资等问题在入世后的政策变迁,认为两岸经济依存度的增大显示两岸一体化的趋势,对两岸在地经济的重构、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有裨益,在目前两岸政治僵局未打破的情况下,可先促进两岸民间经贸交流,循序促进两岸“三通”,最终谋求两岸四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一生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直至晚年仍时刻关注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的鲜明政治立场,在大量的口述历史中留下了积极倡导两岸通过和平谈判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在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等重要论述。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两岸观,对于当今探索、研究、解决两岸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是其卓越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