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简述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23至25日在青岛召开。会期三天。会议由青岛市社科联、青岛康有为研究会联合主办,青岛大学《东方论坛》杂志社等单位参与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在青岛“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讨论会上的发言吕明灼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极其重要的课题。在近代中国,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从鸦片战...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与其弟子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一位历史人物,不仅要着眼于他的重大历史功绩.而一些发生在生活中的微小事件也能起到证史补史作用。通过康有为写给伍宪子的信札,我们可以感受到康有为对弟子的关怀和弟子对其信任,探讨康有为在流亡海外期间他与一些弟子的关系.挖掘他们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中仍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思想家。戊戍时期,中国的近代化正处于转折时期。在亟需变革又缺乏指导思想的时候,康有为不拘祖制,勇于学习,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提出了融汇中西的变法主张。将中国人民对近代化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一、西方文化与康有为早期思想的变化康有为有扎实的旧学根柢。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熟读诗书经史,受到封建传统文化的薰陶。他崇奉程、朱,三纲五常的封建  相似文献   

5.
申松欣《日本警厅与康有为》一文,作者首次披露了从日本一位友人那里获得的关于康有为、梁启超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仓惶逃亡日本,被日本警厅监视的档案材料,使人耳目一新,可供研究戊戌维新运动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戊戌启蒙思想家甚至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家中,思想最为接近的不是具有师生之谊且一起出入政坛而被合称为"康梁"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而是康有为和谭嗣同。对于这一点,两位当事人——康有为、谭嗣同均有明确肯定,梁启超更是对此大加渲染、津津乐道。康有为、谭嗣同的思想契合反衬了康有为与梁启超思想的分歧,同时也使戊戌启蒙四大家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而微妙起来。  相似文献   

7.
师闻 《今日南国》2009,(8):29-29
我有一位同乡朋友在香港工作,今夏,他的父亲从杭州赶到香港去看望他。香港的天气很热,而他家的旧空调坏了,于是从商场订购了一台,让安装工人来安装。朋友的父亲到香港时,正赶上安装工人到家。  相似文献   

8.
吴雪玲 《东方论坛》2004,(2):98-103
康有为的一生曲折复杂而又充满传奇,其文化个性亦具有多重性和矛盾性,这是那个时代所赋予的.深入细致地考察其文化个性,将会有助于我们了解康有为及那一段历史.虽然存在种种时代和个人的局限,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康有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医生与患者之间高旭东鲁迅学过医,弃医从文后又成为诊断与疗治我们民族精神痼疾的医生,然而为人们所忽视的是,在成为伟大的医生之前,鲁迅首先也是一位患者。由于受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人学思潮的影响(叔本华、尼采等),鲁迅的思维方式基本上也是轻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用一位对戊戌维新同情者的日记资料,把100年前康有为等为谋求中国富强而发动的社会改革被腐朽势力所绞杀的一个侧影,重现在读者面前,以资考鉴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的学生在低年级时的思想意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受到高年级学生的影响,而当他们进入高年级以后又将影响低年级的学生。因此我们要正确分析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发挥高年级学生的积极影响,消除和限制高年级学生的消极影响,以便引导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一、几个主要的影响1.受同乡的影响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新生报到时接触最早最多的是同乡。出于对同乡的关心,在新生报到时高年级的学生会主动到新生接待处接同乡,到新生宿舍找同乡。当找到同乡或校友后,高年级学生常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热情接待新的同乡,远离家…  相似文献   

12.
自清中期兴起的碑学思潮,于晚清民国之际达到了高峰。在书法界,习碑是一种普遍的风尚。白蕉作为一位以帖为宗的书法家,他一方面对包世臣、康有为的碑学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另一方面则从帖学自身的传统出发,充分阐述了以魏晋为宗的书法观念。在超越唐人这一点上,白蕉和康有为的立场具有一致性,只不过二人开出的路径完全不同:康有为主张以北碑取代唐碑,白蕉则大体沿着宋代米芾的帖学路线向魏晋回归。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0,(9):51-51
吃了安眠药通常只会让人昏昏欲睡,但英国一位陷入植物人状态长达6年的女孩,竟然在服用了一片安眠药后,奇迹般地恢复了生命迹象。6年前,这名叫艾米·皮卡德的23岁女孩因为受到男友唆使吸食毒品一大脑受到严重损伤,被医生诊断为永久性植物态。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的“孔子托古改制论”是对历史上“孔子改制论”的修改。运用这一理论,康有为不仅为其领导的维新运动找到理论依据,而且以之作为前提创立他的“儒教”理论,从而使这一论点带有反抗西方威胁的色彩。康有为还通过对“孔子改制”的大显论述,形成了对孔子的不向评价,从而为其大同学说的崛起创造条件,以较为含蓄的方式预告了文化新纪元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用蜂蜜治便秘 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旁学杂收,长进很快. 一天,来了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张伯祖诊断后认为属于“热邪伤津,体虚便秘”所致,需用泻药帮助病人解出干结的大便,但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病人身体受不了.张伯祖沉思半响,一时竟没了主张.  相似文献   

16.
一个是川中名将、共和国战功显赫的元帅;一个是巴蜀女杰、40年代初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授予少将军衔、建国后担任过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陈毅和胡兰畦,这两个巴山蜀水哺育的儿女,在风起云涌、世路峥嵘的年代,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这两个同龄同乡人纯洁诚挚、互帮互助的相知情,留下了一段美丽动人的佳话……初识陈毅,胡兰哇对他的渊博学识暗暗叹服。两位同乡,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3·31”惨案後,胡兰畦为失踪的丈夫和熟识的陈毅担忧万分1901年,胡兰畦出生於古城成都。成年後,她毅然放弃了锦衣玉食的富裕生…  相似文献   

17.
郭同文教授等所著《鲁迅与青岛历史文化名人》一书 ,是一部对塑造和提升城市文化有现实意义的书。到过青岛的人 ,都对青岛美好的自然景观有着深刻印象 ,这里城市依着山峦 ,傍着大海 ,放眼一看 ,诚如康有为所说 ,“青山碧海 ,红瓦绿树”。城东的崂山更是以“山中有海 ,海中有山”的奇崛险胜而被誉之为“海上名山第一”。每每人们逛完这山水美景 ,在惊奇赞叹之余 ,还感到有些不满足 ,那就是人文景观的欠缺。这里固然没有南、北二京历史古都的厚重积淀 ,也缺乏苏、杭二州斯文故乡的繁褥风流。这些对于一百多年前还是个小渔村的青岛是天生不足的…  相似文献   

18.
萧公权对康有为思想与行动的全面研究 ,意图恢复康有为思想的真貌 ,就康有为思想与行动中矛盾、不可理解之处做了合理的解释 ,揭示了康有为发展儒家学说、参与政治行动的真正意义与现代价值。使读者了解康有为是一个对儒家思想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儒家修正主义者 ,一个带着良好愿望参与并主导变法、同时十分注意策略的渐进主义者 ,一个富于世界主义观念与想象的理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有很大影响的开创性历史人物。把康有为定性为“改良主义者”并长期进行批判,是康有为研究领域最大的理论误区;重前期轻后期,重国内轻海外,判定康有为前期进步后期反动,是“由好变坏”的典型,更是康有为研究领域方法论的极大错位。还康有为“一个先进中国人”的历史本来面目,是我国史学界长期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20.
少年中国一昆仑 1872年,晚清重臣曾国藩病死于南京。第二年,南海的康有为也不过十五岁。此时的晚清中国依然危机四伏,列强虎视眈眈。仿佛是怕康有为单肩难挑叱咤风云的重任,历史又把搅动一个没落帝国的魔杖,交给了广东南海边上呱呱坠地的梁启超。他出生的新会茶坑村,离康有为的家乡南海银圹乡苏村,仅仅100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