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中林 《社区》2014,(25):55-55
如今,赏识教育、快乐教育被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但是惩罚依然是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棵树没有经过风雨,它就扎不牢根,一个孩子没经过惩罚,他就长不健康。适当地惩罚对孩子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让孩子找到做事的界限,成长的方向。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惩罚,自我意识就会膨胀,为所欲为而没有规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和人交往,更不能适应社会。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惩罚孩子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六要”。  相似文献   

2.
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学校应以表扬奖励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往往不能正确运用批评这个“常规武器”,致使工作出现被动局面。本文只就如何正确进行对学生的批评问题做点探讨。 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的方针,同时也应掌握批评的方法。在表扬、疏导大量工作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批评教育,可促进学生提高认识,翻然醒悟,引起震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必然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产生递反抵触心理,其错误反而继续发  相似文献   

3.
贾宁 《社区》2013,(21):52-53
与自信相对应的是自卑。自卑是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卑之中,他就选择了一条痛苦的人生之路;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信之中,他就学会了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书架     
《不做情绪的奴隶》某人在公司受到了批评,回到家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着火,看见自己家的猫,就狠狠地踢一脚;猫负痛跳到了街上,正好一辆车开过来,司机紧急避让这只猫,结果把路边的一个小孩撞死了。  相似文献   

5.
于春玲 《社区》2001,(11):60-60
在中国,我们管教孩子,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到了美国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他们教育孩子是引导为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如果谁错了,老师会让他一个人到角落或他自己放衣服、书包的小格了间去,单独呆上几分钟。因为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这对孩子可是不小的惩罚,前几十秒还  相似文献   

6.
赏析: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免不了被社会、他人所设置,因而会受到压抑。屈从这种压抑可能会获得一些世俗的利益,但是却会丧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人应该如何面对这种两难处境。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对这个深刻的问题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北方人》2006,(1)
感动细节21年里,有70多个学生从这里走向大山外面的世界,当地没有一名孩子失学。“最近的学校也要十几里山路,如果我们走了,这里的孩子就可能会因为路远而辍学。”为了山里的孩子,姜凤林、田喜艳夫妇坚守了21年。  相似文献   

8.
当前少儿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限制多、自由少、集体多、个别少、指导多、启发少、模式多、创造少”的问题,由此带来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孩子快乐的情感体验不充分,孩子无法通过音乐活动真正感受到趣味和快乐的状况。针对这一现状,从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如何运用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孩子创设活跃、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肖肖 《老友》2015,(2):46
饮食要有度。春节期间家里饮食基本每天都有大鱼大肉,不要因为家人团聚的兴奋而暴饮暴食,这样很容易引起疾病。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小孩,就更应该注意,老人和小孩的肠胃功能都比较弱,吃多了不易消化,应该尽可能多吃蔬菜少吃肉。酒后不开车。虽然现在新交通法对酒后开车的惩罚力度加大,但还是有许多醉酒人士以身试法。酒驾不仅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更是对别人的生命造成威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体验之后压抑不住的语言倾诉,它以刚直不阿的发言干扰着文学的步伐,鼓励或阻滞着文学的进步;文学文本的指涉是无尽的,而批评却永远无法囊括所有本文的所指,每一种批评都振振有词却意见相左,也许文学在根本意义上不能被批评,批评永远接近不了文学的真实,只要你一批评,你就错了,然而如果没有了批评,文学将会孤寂难耐。当批评家多半不是批评家的本意,他们大多是从事创作而失败了的人于是一干起批评,自卑和自傲成了他们发言的心理基调。批评家都是智慧型的,是很灵智也很理智的家伙,他们在很多方面是优秀的,却又出奇地平凡,他们的名字与作家、歌唱家、科学家们放在一起显得黯然失色,可他们毫不介意。  相似文献   

11.
压抑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压抑以及如何释放压仰的理解,不限于精神分析心理学一种。如果从压抑与释放的角度考量文学艺术的创作以及欣赏,考量文学艺术在心理的调节、养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却是很有意义的。通过文学艺术活动疏泄主体的欲望和情绪,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艺术而隐蔽的宣泄,涤除消极情绪,达到感情和理解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洋淑 《社区》2004,(24):42-43
如果法的根本意义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挽救;如果不需要惩罚就能进行有效的挽救那么不惩罚有时是更好的挽救  相似文献   

13.
小人物     
牛车 《社区》2004,(2):47-47
很久以前我以为我是大人物。那时候我的理想很多,无论做哪一行,我都会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如果当兵,我就是拿破仑;如果当科学家,我就是爱因斯坦;如果是作家,我就是鲁迅……那时我总觉得我是天才,我肯定会像一颗新星,受到万人景仰。如果你认为我仅仅是在七岁时这样想,那你就错了。实际上这种想法一直伴随我到二十岁,二十五岁,甚至二十九岁。终于有一天,到了三十岁,我在一夜之间清醒了:原来自己是个小人物。也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想。美国曾有人做过统计,八岁的孩子中有百分之八十二认为自己能当总统。也不只是孩子们自己这样想,每个孩子刚出生的…  相似文献   

14.
潘综 《金陵瞭望》2009,(23):12-12
“中央党校副教授洪向华近日接受采访时,对抱怨网络,怨恨网民的领导干部提建议。少批评网络,多检讨自己,工作做好了就不怕网民抓辫子。”  相似文献   

15.
逍遥法外     
如果你有罪,那么你必将遭受惩罚。亨利·托曼因为杀了人却没有受到惩罚而得意,他越来越觉得自己了不起——我是一个逍遥法外的谋杀犯!只有一个人知道他的犯罪事实,那就是他的妻子路易丝,而他也正是为了路易丝才杀人的。  相似文献   

16.
“批评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应该为这个世界的愤怒与不信任负责。”理查德·卡尔森说的这句话是我从他著的《别为小事抓狂》一书中读到的,此话对我触动很深。扪心自问,最近自己哪天没有批评人?责怪丈夫不爱家,训斥女儿太固执,指责学生不用功,烦恼环境太压抑,抱怨同事不合作……这些都快成了我的口头禅。 静下心来认真考虑一下,那些批评是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五十年代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反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必须研究、说明人的本质、特性、内在情感、责任、潜在智能、目的、爱好、兴趣等人所经历和体验的一切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研究重点放在人的外部行为倾向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成员之一马斯洛(AbrahamMaslow.1908—1970).曾批评弗洛依德只研究不正常的人,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应是人的任何的积极本质和特性,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固有本性.心理学的研究最好是促进这种本性的发展.如果本性得不到发展.人就容易受到压抑…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老师用来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比起表扬来,批评这一教育手段运用的难度要大多了。因为批评时如果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批评的方式欠妥或分寸掌握不当,非但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反会事与愿违,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情绪。这就要求批评必须讲究艺术性。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了解一点孔子的批评艺术,或许可以得到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9.
岳悦 《社区》2009,(18)
孩子犯了错该不该罚,怎样罚?让不少父母甚为"头疼"。常见的棍棒教育显然是不对的,但一味地苦口婆心效果也并不佳。其实,惩罚孩子也要讲艺术,也需要智慧,如果用对了方法,一次小小的惩罚足以让他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20.
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 ,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 ,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 :出门时要和父母说一声“我走了” ;回来时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文明礼仪已成为日本孩子的习惯。重视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 ,大多数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 ;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 ;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重视抗挫折教育 日本的小孩走路摔跤了 ,父母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 ,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 ,父母就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