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这两个政治哲学概念作为视角来看中国社会,可发现中国社会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发生了转型:古代中国社会、近代中国社会和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属于整体主义社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社会属于半整体半个体主义社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将保持是半整体半个体主义社会,而不会变成纯粹的个体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近现代哲学中,由于个体本位的突出,"家"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在哲学的论述中逐渐隐没,海德格尔对"此在"的生存论描述也是一种个体性的描述。通过考察中国文化传统下的生存论结构,指出"生生不息"与"向死而生"的生存论在结构上的差异,展现了"家"以及其伦理发生的生存论基础。个体主义在中国现实环境中的接纳始终蜿蜒曲折,厘清个体主义之于现代社会积极与消极的双重主义,对于重新思考"家"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家"在现代的机制化形态已经大大不同于传统社会了,我们有必要在尊重每个人的基础上,重新发扬"家"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抵御个体主义消极观念的侵袭。  相似文献   

3.
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辉煌与困境──对社会研究方法论中一个重要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谢勇在近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论中有一个很值得引起重视的现象,那就是方法论个体主义自上世纪末在社会研究领域发起的征服,以及与这一征服过程始终相伴而于今尤烈的对它的反抗。当我们谈到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个体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历史性变革伴随着深层的社会心理嬗变:传统的内缘的集体主义转向现代的外缘的个体主义。个人主义是以个体为核心的关于自我边界、社会关系和社会规则的一种社会共识或社会表征。作为婚姻准则、经济规则、人文精神和政治原则的个体主义,既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也通过法律的不断完善得以体现。与个体主义在欧洲的历史进程相类似,中国社会发展也经历了去神化、人口流动和倡导自由、平等和博爱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奥尼尔戏剧是关于奉行个体主义的人的悲剧。古希腊悲剧中,悲剧英雄与人以外的力量进行抗争,而由此引发的失败和痛苦使悲剧英雄和观众意识到人自身的不足。恰是这一对人类不足的认识构成古希腊悲剧的高贵,即悲剧感。奥尼尔悲剧中,神与社会的力量被弱化至虚无,他专注于描述悲剧人物的失败和痛苦本身,使其因自恋而自怜。剧作家和悲剧人物所秉持的个体主义至上思想抑制了古希腊戏剧意义上的悲剧感的产生。在个体主义赋予的自由意志下,奥尼尔悲剧人物却依然为人的自我身份而困惑,并表现出与宗教、社会或他人的隔离与疏远。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八大前已经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他多次阐述这种变化,并将其认识成果体现在八大文件中。八大之后的一段时间,毛泽东仍坚持他的认识,但不久,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毛泽东改变了他原来的认识,提出了阶级斗争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在认识上陷入错误。此种错误发展的结果,使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独特社会主义道路中进入误区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果戈理的《死魂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果戈理即已进入他的艺术视野。不独鲁迅的创作深受果戈理之影响,而且在他的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中经常引用果戈理,并致力于翻译果戈理。他以中国没有《死魂灵》译本为耻,在晚年以健康与生命为代价译成此书,成就了"艰苦的奇功,不朽的绝笔"。他之所以如是为之,不仅因该作巨大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更因鲁迅认为它对于中国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作为中国人认识自己社会的参照。鲁迅还高度重视《死魂灵》的插图,为搜求各种插图而不遗余力,并自费出版了《死魂灵百图》。鲁迅认为这些插图能使中国读者更明白19世纪上半俄国社会情形,又可给中国的插画家提供借鉴。《死魂灵》中译本与《死魂灵百图》均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珍品。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对立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双方的对立是双向度的。在“整体”观上,个体主义坚持化约主义的立场,而整体主义则秉持反化约主义的立场;对立的结果是个体主义犯了“消亡论”错误,而整体主义则陷入了“物象化”的陷阱。在“个体”观上,个体主义采取了反社会决定论的立场,而整体主义则强调了外部社会决定论的立场;其结果导致“个人”在个体主义那里“社会化不足”,而在整体主义那里则“社会化过度”。文章最后认为,超越二者对立的方向之一是解决“社会结构”和“主体行动”的发生学根源和再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学习英语,同时也在了解和学习讲英语的国家的文化.个体主义是美国的文化核心.本文作者将从个体主义的定义、内涵进行探讨,追溯美国人注重个体、个性解放的历史,并探讨个体主义与语言的关系(1).美语对美国人的个体主义平等观有多大影响;(2)个体主义平等观在美语的日常用语和词汇中的体现;(3)美语的语言规则--一个时间里只有一人说话体现个体主义.文章最后部分总结个体主义的研究对我们学习美国文化十分有价值,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尊重个体、注重个性.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股份制的引介与评述形成了中国近代股份制经济思想。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梁启超作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对股份制经济的认识更有许多真知灼见,他把对股份制的认识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同他的政治改良主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独特的股份制经济思想。他在法治、责任心、国民素质、企业能力以及建立金融辅助机关等方面对股份制的阐述,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个人主义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西方个人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典哲学、希腊城邦政治、贸易经济等文化和机构。罗素认为个人主义源于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在西方,个人主义的形成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密不可分,个人主义最终在美国获得了积极的意义,由此被广为传播。探究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借鉴个人主义、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郭象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上对儒道的第一次成功的综合和超越,其个体主义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观、社会历史观和美学思想对于中国主流思想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否定性、独创性,这使得郭象成为中国古代个体主义思想潜流的代表人物。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在今天才真正开始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从个人主义的概念、个人主义在美国的变迁、个人主义在美国英语中的体现及其在美国生活中的体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全面了解个人主义与美国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美国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西方社群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争论表明其在价值观上并没有根本分歧,不同的观点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其实质就是要用社群主义者的研究方法来理解西方个人权利价值观得以确立的历史渊源。与之迥然不同的是中国儒家文化传统,是一种“关系型社群主义文化”,解读这种文化,在方法论上与西方社群主义的主张没有本质不同,但在价值观上出现系统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个人主义"是对民主意识的一种选择,其中"个人主义"的悲剧传奇及其最终被解构的演变,记录了现代中国民主意识选择和实践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下,K的“真实自我”成为“理想自我”的祭品,标志着K以极端个人主义的方式确立主体性的实践归于失败。夏目漱石提倡充满浓厚伦理色彩的“道义上的个人主义”主体,而K的主体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包含交互主体性的单独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在实践中必然遭到失败。夏目漱石借由《心》中K的形象塑造,批判了近代日本社会对西方个人主义的囫囵吞枣、盲目仿效,这对当前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作为人类行为的总体指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源自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因其社会思想环境而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与更倾向于集体主义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在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建中,要立足我国实际,分析对比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以及二者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不同影响,有所拒纳和扬弃,尤其注意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尊重,使个体意识到其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从封建时代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注重现代人格的构建,把科学、民主、人道主义、个性主义思想作为中国人格重构的要素。对中国现代人格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西价值观念的比较,学界已经形成许多重要结论,然而也留下一些令人迷惑且有待澄清之处。提出"是不是西方仅仅是个人主义"、"是不是仅仅中国讲德性"、"从什么意义上理解中国与西方法律的差异"等三个问题,意在澄清中西价值观念比较研究中非常流行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