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梅 《山西老年》2011,(1):54-55
坚持“四宜” 一宜粥食。“粥能益人,老年尤甚”,古代养生家多提倡冬晨喝热粥,民间就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的习俗。  相似文献   

2.
读者调查表     
春节扫尘,不仅是为了干干净净的过个新年。民间传说,通州佃农一年忙到头,过年也吃不上顿饱饭,他们祈求灶王爷向上天多说好话,让玉帝开恩,在除夕前下点年粮。为了迎接玉帝恩赐,人们便每年腊月二十八日扫尘,以迎接天赐年粮,同时有祈福来年丰收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瑞雪,寒冬。一年又一年,时光驮着我们的悲喜再一次遁入历史,而每次在这个擦肩而过的时刻,我们总怀着虔诚的期盼,展望时光的欢乐,展望它的刹那永恒。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普天下炎黄子孙的传统节日。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祭腊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人们贴春联、吃年糕、吃饺子、守岁、吃汤圆;办灯会、庙会;燃放爆竹烟花,给压岁钱,互相拜年;特别是天南海北的游子、打工仔,从四面八方赶回那遥远、温暖的家,与父母、家人团聚……在这岁末年初的时候,我们走近了邻居,走近了亲友,走近了那…  相似文献   

4.
腊八节起源     
《社区》2008,(2):27-27
【腊八节的由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相似文献   

5.
乡村记事     
农历腊月二十八,妈妈带我去住在乡下的大姨家过年,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大姨家院子里的西墙边拴着一头驴和一头大黄牛,它们头对着头吃着草,  相似文献   

6.
正腊月里,年来了,大集上,年货好妹子要戴花,小子要鞭炮,婆婆要新衣,爹爹要新帽。还有吃的和喝的,样样不落全买到。到张庄赶大集去!一进腊月门,太行山里的年味儿就浓了起来,人们像陀螺一样运转,办年货可是头等大事。虽然超市商场货品丰富,时尚网购快捷方便,但我更愿意去乡村赶大集。这里不仅有各种山货特产,还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除了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年货之外,还能  相似文献   

7.
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不同层次上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渊源以及各种传统文化现象。普米族的节日文化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进程方式和深层次的内涵。 1 普米族的节日文化活动,按年历顺序,有以下几种: (1) 吾昔。“吾”意为年,“昔”意为新,即新年之意,俗称“小过年”或“普米年”。“吾昔”的时间不同于其它民族,大部分普米人在每年的农历腊月初七晚上吃年饭,欢度新年第一天的到来。这是因为,远古的时候,普米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诅咒     
朱清时 《今日南国》2013,(10):58-58
诅咒是巫术的一种。,诅咒的目的多是祈求神灵或其他超自然力给诅咒发出者的敌人或对手带来不幸。但也有使用诅咒祈福的,比如祈求获得爱情(准确地说是夺取爱情)。诅咒的形式有多种,包括咒语、符咒、蛊毒等。  相似文献   

9.
朱晓立 《社区》2011,(3):33-34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灶神节,民间称之为“小年”,并一直流传着“小年到,包饺子、吃灶糖,洗澡剪头还得扫扫房”的谚语。过了这一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居室卫生,置办各种年货了。清洁工作既耗费体力,更需要细心加小心。为了帮助大家全面、安全地进行大扫除,本刊给您温馨提示。  相似文献   

10.
李青 《新天地》2015,(2):22-23
2月,我们迎来乙未羊年春节。在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典籍中的春节,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习俗,它们千年相继,或消逝或勃兴,在变或不变中,将上古神州的年味一直延续到我们所处的今天。那些逐渐隐退的流行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尔雅》一书有云:"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古人认为,春节从大禹开启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春节更多是一种腊祭。人们选在腊月将尽春季将来之时,杀猪宰羊祭祀上天与祖先,祈求来年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的饮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与各种宗教节日有联系。犹太人过新年像中国过春节一样,食物注重吉祥之意,如吃苹果蜜饯,表示一年甜甜蜜蜜;吃石榴,表示像石榴一样多福;吃鱼,像  相似文献   

12.
夏宁 《中华魂》2014,(11):27-28
正欣逢马年,与马沾边的词都很红火,譬如"马上"。马上是时间副词,即立即、迅速之意。商人希望马上发财,官员盼望马上晋升,光棍希望马上结婚,"蜗居"一族期盼马上有房,艺人祈求马上成名,运动员希望马上夺冠,耕耘者希望马上收获,贫困户希望马上脱贫,学子希望马上毕业,娃娃希望马上长大……总之人人都希望在最短时间里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3.
刘锴 《社区》2012,(30):44-44
去浙江杭州休假,有幸品尝到杭州虾爆鳝面。杭州虾爆鳝面出自于杭州的“奎元馆”,该馆原名“奎合馆”,坐落在杭州最繁华的解放路官巷口,开创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已有—百多年历史。相传有一年省城大比,各府考生云集杭城。店主别出心裁,给来吃早点的考生的面中添加了三只囫囵蛋,寓“连中三元”之意。正巧这年的头名举人,是在这里吃过面的。得中以后,便亲自上门致谢,并当场提笔挥毫写下“奎元馆”招牌。  相似文献   

14.
端午话养生     
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端午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15.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7,(11):40-41
上帝不聋但奶奶聋两个小男孩在他们的祖父母家过夜。睡觉时间到了,这两个小男孩跪在床上祈祷。弟弟用非常大的声音祈祷着:"我祈求有一辆新自行车……我祈求有一个新游戏机……我祈求有一个新录像  相似文献   

16.
文在  浩有 《山西老年》2009,(7):15-15
他是1947年农历十二月出生的,因此取名叫腊月。腊月出生三天后他妈就去世了。腊月爸说,那里村里没有医生,腊月妈临生前只有邻居张大娘招呼着。因为是头胎,从早上折腾到晚上十来点,孩子才生下来,但后半夜,腊  相似文献   

17.
宋殿儒 《中华魂》2014,(4):36-37
曰子跌进腊月,与老家人见面,最多的是谈论乡戏锣鼓了。  相似文献   

18.
要说咱老北京人对过年,那是特别的重视。一到了腊月,就开始为过年忙活上了。今天咱其他的都不说,就说说年三十的这顿饭。这顿饭至关重要,凡是咱北京人,没有天大的事发生,都必须留在家里吃这顿年夜饭。因为这顿饭也叫团圆饭。  相似文献   

19.
共忆年味儿     
《北京纪事》2015,(3):4-4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相似文献   

20.
我家养了一只大黄猫,长得又肥又壮,我赐它一外号—老馋。它到底有多肥?有多壮?这么给你说吧:我抱着它照了张相给大家看,都以为我和小虎仔合的影呢!它之所以这么肥壮,全是吃出来的成就—它的“怪”,也全在一个“吃”字上。在下这里给你献上它一天的用餐记录,也让你见识见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