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教制度在新中国存续了半个多世纪,随着中国法治的进步和公民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吁下终于被废止了。但劳教制度废止后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清理、劳教场所的转型、管理人员的分流安置以及社会治安管理等都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需要立法机关解决,有的需要司法部门协调解决。就其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作以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2.
安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32-138
劳教改革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内对其进行解读。劳教改革使我们意识到: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执行时的价值,一种动态的制度生发与终止的轨迹反而能反映出更加宏大、更加深刻和更加令人惊叹的时代图景。劳教改革的法治化走向无意于震慑潜在的犯罪人,而是意在推出更加理性、精巧的社会控制。劳教改革的酝酿过程和最终停用能使国民加深对中国法治进程的理解,型塑国民的规范意识、唤醒和强化国民对法治的信赖与忠诚,从而使国家可以更加顺畅地实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劳教制度改革的难题在于其废止后,被劳教行为该何去何从?破除该难题需审视我国犯罪圈的划定,而其关键在于犯罪实质概念的重构。犯罪的实质概念应为危害社会并应受到处罚,且该处罚的严厉性达到了需要刑诉程序保障程度的行为。劳教制度废止后被劳教行为的分流需在犯罪实质概念指导下进行:先进行规范清理,将尚未被废止但实践中已不再适用的予以剥离,再经三个层次的筛选将余下的被劳教行为分别划入犯罪圈和行政处罚圈。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废止劳教制度后,对于轻微违法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制度的构建问题已成学界热点。我国1991—2012年间的劳教案例的数据分析表明,实践中的劳教制度虽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亦由最初的矫治为主向惩罚为主异化,但劳教制度在惩戒、教育矫治、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作用明显。因此,后劳教时代立法宜延续劳教制度的基础功能,并把握好教育矫治和惩罚违法之间的度。 相似文献
5.
2013年1月7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传出消息称,将在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停止使用劳教制度。稍后新华社正式新闻稿虽将"停止使用"改成了"进一步推进劳教制度改革",但并没有否认今年要停止使用劳教制度。显然,中央已经下决心顺应历史潮流和广泛民意,逐步摒弃劳教制度。劳动教养制度,简称劳教制度,指的是政府相关机构根据现行相关法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有违法 相似文献
6.
日前,重庆市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的一个数据经媒体公开后,引起不小轰动:该未教所里的未成年劳教或收容教养人员中,有80%曾沉迷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7.
魏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1-88
我国在废止劳动教养之后近期的刑罚改革方向,应当立足于维持我国既有的"小刑法观念"和基本刑罚制度,对部分"类劳动教养性质"之保安处分进行适当的"小修改",将其改革重点放在有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安处分合法化改造。为此,我国应在借鉴吸纳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我国保安处分制度方案,合理诠释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刑事政策原理和基本法理,通过保守的刑法解释实现保安处分实践中的谨慎限缩适用。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7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传出消息称,将在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停止使用劳教制度。稍后新华社正式新闻稿虽将“停止使用”改成了“进一步推进劳教制度改革”,但并没有否认今年要停止使用劳教制度。显然,中央已经下决心顺应历史潮流和广泛民意,逐步摒弃劳教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27-34,42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数据,分析50后、60后、70后和80后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育需求得到满足的父母的家庭幸福感显著更高,独生子女父母尤其是80后和70后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幸福感明显更高.研究建议:国家亟须完善包括生育政策在内的社会政策,提高家庭建设的支持力度,以促进民众生育需求的充分释放和家庭幸福感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高票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简称《监督法》),这部自1986年酝酿开始,历经五届人大、20年坎坷的法律终于出台。 相似文献
11.
生育政策、姊妹结构与教育福祉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菊华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1):5-10
为进一步探究现行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以及多孩家庭姊妹结构与青少年教育福祉之间的独立关系,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比较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教育福祉的异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独生子女可以享受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故在每个年龄段,他们的教育福祉都显著超过非独生子女,尤其超过有多个兄弟或(和)姐妹的孩子。可见,生育政策至少通过限制孩子数量、简化姊妹结构改善了青少年的教育福祉,但其影响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对小学、高中教育获得和机会的影响大于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国和30个省区未来51种生育方案近百年模拟和对人口数量控制、年龄结构改善利弊得失的对比权衡可知,与2020年开始实行一代独生子女政策相比,尽快二孩方案在人口年龄结构上并没有显著优势,而它们的分年龄人口数和人口总量将会有较大差异,前者将稳定在一个适中的或较小的规模上,后者将稳定在一个庞大的规模上.研究生育政策,制定人口战略,既要考虑年龄结构不要过度老化,也要考虑年龄结构相对稳定;既要追求战术性的阶段性优势,更要追求战略性的久远性优势.结合中国已有的大规模人口和年龄结构优化的总体要求,可以选择在2020年实行大、中口径的一代独生子女政策.此项政策在公平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具有九大优点,可以平稳地实现我国计划生育的"自着陆". 相似文献
13.
对全国和30个省区未来51种生育方案进行近百年模拟和比较选择,结果显示,只要考虑到年龄结构因素,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在省区层面,现行生育政策都未能进入优选方案,无论从哪个层面看,现行生育政策或调整、或完善都势在必行.优选结果又表明,"尽快二孩"方案的优势在全国并不具有普遍性.在全国层面和省区层面有着较大普遍性的优选方案是15年后实行中口径或大口径的一代独生子女政策.这是因为2000年分独生女、非独生女和家庭户其他女性的年龄金字塔有两个驼峰.一个是30岁左右,一个是11岁左右.第一个驼峰由母亲一代构成.第二个驼峰由子女一代构成,子女一代中又以非独生女为主.如果在这两个驼峰女性陆续退出生育旺盛期,即现行生育政策再稳定15年以后,再适当放宽政策,出生人口、相应地婴幼儿规模就不会突然膨胀了,那时即使放宽到所有妇女普遍生两个,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生育政策调整,在注意预防年龄结构过度老化时,也要避免另一种形式的年龄结构问题,即某年龄组人口剧烈波动给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保安处分注重教育与预防、实施刑罚个别化与不定期制度、注重实质理性。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我们应借鉴保安处分的原则和先进理念,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以填补和满足劳教制度被废止后的立法空白和现实需求。违法行为矫治立法应以教育预防为立法理念;应提升法律层次,实现矫治的法律化;赋予法院裁定权,实现处分司法化;实行不定期矫正制度,实现矫治的个别化。 相似文献
15.
年初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宣布,中共中央已经研究,将由有关部门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今年停止使用劳教制度。在全国人大批准之前,严格控制适用劳教措施,对缠访、闹访等三类对象,不采取劳教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上海市静安区"80后"青年生育意愿调查资料,描述了大城市"80后"群体的生育意愿现状,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生育的目的、时间、数量、性别偏好四个维度分析了该群体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大城市"80后"青年群体之间在生育目的和生育时间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在生育数量和生育性别偏好方面则存在显著性差异,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导致其生育意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年初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宣布,中共中央已经研究,将由有关部门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今年停止使用劳教制度。在全国人大批准之前,严格控制适用劳教措施,对缠访、闹访等三类对象,不采取劳教措施。作为原公安部长、现分管政法的政治局委员,他在正式的政法工作会议上这样表态,意味着中国法学界、司法界呼吁了几十年的废除劳动教养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高度 相似文献
18.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51-55
原先以控制人口增长为主要工作目标的中国计划生育管理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计划生育工作必须转向生殖健康服务,成为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这才是计划生育发展的出路与新路。机构改革为计划生育工作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计划生育工作转型的新思路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公共化、生育政策科学合理化、技术服务对象需求化、生殖健康内容全程化、管理工作形式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19.
张承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25-30
本文从法制史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妇女相关的法律问题作了初步探索;对婚姻政策、礼仪法规、司法案件、人身及财产权利等,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