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到他病重住院的消息时,我心急如焚,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到他身边。 从外婆那儿得到的情况是:他得了很严重的胸膜炎,抽了好几天的胸积水了,每次都有半勺多。事实上,他已经住院好些日子了。他一直不让外婆告诉我,气呼呼地,她那么忙,就要毕业了,你别给她添麻烦。  相似文献   

2.
柯玉升 《社区》2014,(31):60-60
开春去德国,不巧正赶上朋友住院了。在医院见到了朋友,他的精神非常好,看不出有半点病容。其实,他只是得了个肺炎,在医生的要求下才住进医院的。在德国,几乎人人参加医保。朋友是一名IT高级工程师,工资高,“全民皆缴”的那点医保费,他是缴纳得起的,何不小病大养呢?  相似文献   

3.
救还是不救 我爸爸是一个老心脏病人。69岁。一直有住院史。半个多月前因为肺部感染引起呼吸衰竭并脑中风,重度昏迷送进了重症监护室,经过抢救。医生说起来他已经达到了医学意义上的清醒。就是眼睛能睁开,并时声音和刺激有反应。  相似文献   

4.
利民 《社区》2008,(2):26-26
有个青年在经历爱情事业一连串的打击后,一直闷闷不乐。压抑得久了,他觉得生活失去了色彩。有一天他听说山上有个老和尚可以帮世人解除一切苦恼,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上山去。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8,(18):26-26
我的养父与养母感情不好,养父刘某于2005年生病住院后一直由我照顾,2006年5月,养父与养母协议离婚,养父名下得到一套104平方米的商品房。2007年,他身体好转,将他自己的房屋赠与我,并给我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可是他的亲生儿女知道他把房子赠与我后,每天去找养父要求撤销其赠与行为,收回房屋。此后,我发现养父的态度也开始有所变化,可能会要求我将该房屋退还给他。请问,赠与房屋后,赠与人反悔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古文观止     
正我有个同事。以前是中学教师,汉语功底极深,关键是他喜欢,上瘾。每天早晨起床前,都要看上半个小时汉语典籍。他老父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轮流陪床。轮到他,他就拿本古文书去看。我们都陪过床,都知道医院病房有多嘈杂。一间病室,一般有三四张床,每床有一两人陪护,探望者一拨拨来了又走,医生护士进进  相似文献   

7.
《人生与伴侣》2011,(9):51-51
董非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了一个大公司研发部做研发。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独自研发了好几种新产品,给公司创造了很高的利润。公司老总是个看重人才、赏罚分明的人,给他发了相当高的奖金,还给他配了辆轿车。  相似文献   

8.
因有爱慕同性的行为,小许被父母强行送到当地的精神病院治疗。医生诊断小许患有“精神分裂症”,把小许收治住院长达数月。事后,一些专业的医生与小许接触,发现他思维清晰,对自身问题有明确自知力,并没有发现他有任何的精神分裂症状,初步判断小许得的是属于心理疾病的抑郁性神经症。  相似文献   

9.
范伟下岗后靠骑三轮车帮别人拉蜂窝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等活计的空闲时间,他一般都只做一件事:背字典。天长日久,他就成了一本会走路的“字典”。字典里的8500个字,随便你说出哪个字,他都能把这个字的释义倒背如流。或者,你随便翻开一页,问他这一页有哪几个字,他都会准确无误地告诉你这是哪一页,这页有哪几个字,每个字有几个解释几种读音——他背字典的绝活经当地媒体报道,很快就传遍了全国。  相似文献   

10.
赵力之 《山西老年》2008,(10):16-17
当我惊闻赵雨亭同志离世的噩耗后,不胜伤感!他住院,我知道,但他过世的消息,家属却一直对我保密,我是两个月之后才知道的。雨亭同志小我两岁,却先我而去,遭此变故,昔日交往的情景,断断续续地在脑海中浮现。  相似文献   

11.
学校期末考试的作文题给了两个题目.一个是“我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个爱的细节”,另一个是阅读所给材料后自拟题目作文,儿子选择的是第二个,得分不高。我在帮他分析完作文分数不理想的原因后,让他写第一个题目。本以为第一个题目很好写,一个小时他就能完成,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他只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说是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生活中印象最深的爱的细节。  相似文献   

12.
刘继兴 《百姓生活》2010,(12):55-56
一个月内破译几百封密电 池步洲生于1908年,福建省闽清人。他从小就聪慧好学,高中毕业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就读机电专业。毕业后,他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署任翻译,并娶一位名叫白滨晓子的日本姑娘为妻,育有3个儿女。  相似文献   

13.
据说早年有个不孝之子,其父年老体衰后,便将老父关锁在破屋之内,且只让老父吞糠咽菜,他却和自己的儿子遍吃珍肴。老人得知后感伤无限,吟出了《明日他儿饿我儿》的打油诗:“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今日我儿来饿我,明只他儿饿我儿。”这首打油诗看似平淡无奇,但对后人有警策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70年,冯锦华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普通干部家庭,1992年大学毕业后,在太原的一家国有企业上班。1994年,冯锦华有了一个赴日交流的机会。在去日本前,他对日本的认识,“就只知道抗日战争,知道有个电视剧《血疑》。”在日本的头两年,冯锦华都是在语言学校学习日语,两年后,他考进东洋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在一家日本电讯公司的中国业务部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向当地的华人用户推销国际长途电话服务。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生还是一个职员,他都不算是个惊世骇俗的人,除了有时和朋友们“争论国家大事”会显得特别激动。然而…  相似文献   

15.
丁方平  陈万民 《老友》2009,(1):38-39
说起铅山县稼轩乡西洋村的陈诗元,左邻右舍都会竖起拇指夸道:"这是个热心公益事业的无私老人!"陈诗元退休工资仅1000元,生活并不富裕,他每次买菜都拣便宜的买,有病都舍不得住院。可他捐助困难家庭来却十分  相似文献   

16.
明清易代之际,钱谦益的处境甚为尴尬。人们指责他,因为他先仕明、后仕清,是个大节有亏的“贰臣”。人们又不能不赞誉他,因为他有出色的才,是名的学、诗坛领袖,被誉为“江左三大家”之一。细细体味,将他置于两难境地的,不过是一个“仕”字而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7,(2):54-55
1962年4月30日下午9时45分,在海地阿尔伯特医院的急诊室里,来了一位年约40岁,名叫克雷鲁比斯的农民,他告诉医生,他感到全身疼痛,发热,住院后,克雷鲁比斯的病情急剧恶化,不仅全身感到火辣辣地疼痛,而且呼吸困难,体温低下,神志不清,全身发绀。  相似文献   

18.
刘卫 《社区》2009,(18):22-22
大周是个木匠,心灵手巧,进城后像老乡一样,在马路边摆摊接活。有了一定的收益后,他“盘”下一个邻街的门面,当起了废品收购店的老板。  相似文献   

19.
谁对你最好     
姚治波 《可乐》2011,(9):21-21
有个财主,花钱买了三个奴隶。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在你的三个奴隶中,有一个人对你恩重如山。你放了他吧,这辈子积德,下辈子享福。”  相似文献   

20.
蕊红 《社区》2013,(24):30-30
杨大伯今年61岁。早年丧妻的他,一个人将几个儿女拉扯成人,既当爹又当妈,着实不容易。现如今,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了,本来想退休后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过儿孙绕膝的生活,怎奈儿女们都有各自的事业,很少回家看望,只是逢年过节给他打个问候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