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国家庭变革看其基本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美国家庭深受清教伦理的约束,本世纪以来的“享乐主义”、“反正统文化”及“女权运动”使美国传统的家庭观开始动摇。70年代以来美国家庭发生重大变化,乃至解体,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人过分强调自我,往往将建立家庭视为实现自我的一种途径,缺乏维护家庭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在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急剧转型的双重影响下,“两边开门”的婚姻模式成为浙北地区农村家庭满足功能性需求的主要策略。“两边开门”的婚姻模式,不仅解决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危机与宗祧延续问题,也为多子女家庭维持社会关系提供了可能。然而,“两边开门”婚姻模式的形成过程凸显出了较强的代际干预特征,即老年人通过代际权力安排着年轻夫妻的家庭生产关系与生活关系,形成了功能性家庭秩序。同时,老年人也试图通过资源传递形成代际关系的“施受平衡”,进而维持功能性家庭秩序。可是,在功能性家庭秩序的形成与维持过程中,以理性分工和功能组合为基础的“两边开门”婚姻模式,却蕴含着家庭关系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3.
蔡志国 《金陵瞭望》2005,(18):39-39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家庭助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推动“家庭助廉”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近日,溧水县纪委、妇联决定携手开展“家庭助廉”教育活动: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4.
一诺 《社区》2010,(27):6-9
“你家谁管钱?”这听上去问得冒昧,但却不难得到回应。因此,这个问题还蛮特殊,是一个带有“公开性”的“私密问题”。你会发现,对这一问题做积极回应的往往是男性,他们的回答也一律是“老婆管钱!”有人觉得这很符合中国国情,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早就为夫妻在家庭生活中做了分工,叫做“男主外,女主内”——男主人负责家庭外部的事项,女主人来管理家庭内部事务,自然“家里的钱”也应该由妻子来管。这似乎是说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拥有绝对财权,其实不然。中国是传统的“夫权”社会,女性所谓的“主内”的财权,往往被限定在日常开支上,家庭财务的绝对支配权,实际上还包含在“夫权”当中。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只是听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5.
东方 《社区》2013,(22):54-54
国内的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谈到“健康”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于是,对孩子进行好吃好喝的“供养”,成了一些家庭和学校的共识和常见做法,致使很多家庭和学校出现了“小胖墩”、“小胖丫”。  相似文献   

6.
“独二代”幼儿有着特殊的家庭结构,在面对冲突或矛盾时多表现出退缩、哭泣、无助、依赖感,其抗逆力水平不高。研究者针对“独二代”幼儿的抗逆力发展培养情况进行个案研究,发现研究对象在情绪管理、专注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家庭支持系统等方面存在问题,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建议:一是在幼儿园内,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独二代”幼儿,挖掘个体内在潜能,抓住教育契机,因材施教,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抗逆力;二是在家庭中,应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以身作则,淡化独生概念,学会放手让“独二代”幼儿独立成长。  相似文献   

7.
张继东 《社区》2011,(24):39-40
在国外,夫妻“联名账户”很普遍。在国内,虽然多数家庭还不太熟悉“联名账户”的功能和作用,但也有很多赶时髦、意识超前的家庭已经开始使用这种“联名账户”,而且理财、管账效果还很不错。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圈有浓厚的家庭观念。以新加坡为首的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坚持走“先家庭保护,后社会保障”的路子。在社会保障政策设计中融入家庭价值观,运用减税(费)、家庭内部转移支付、住房优先等激励性政策维系家庭的健全与稳定,维护家庭的保障功能,减轻国家社会保障的负担。这种以家庭为中心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中都可以引入“家庭”这一概念,以维系家庭的保障功能。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共同发展,我国才能以低成本度过人口老龄化高峰。  相似文献   

9.
张兵 《金陵瞭望》2007,(6):65-65
近年来,浦口区始终坚持家庭廉政建设不放松,筑牢了安全的家庭廉政“防火墙”,形成了家庭助廉的长效机制。他们的做法主要是: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通过向区四套班子领导、各镇街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家属赠送廉政读物、发送廉政短信、寄送廉政贺卡等方式,使领导干部家属熟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该区还将廉政建设纳入“五好文明家庭”评比,实行一票否决制。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无疑会对家庭的外部关系产生影响,不同的流动形式对外部关系的选择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管是生活重心在农村的“半漂式流动家庭”还是生活重心在城市的“全漂式流动家庭”,其对亲属关系都同样倚重。不同的是,在农村的“半漂式流动家庭”除了对亲属关系的倚重外,邻里之间的关系在其日常生活中也显现出重要性,而在城市中的“全漂式流动家庭”则更多的是依靠业缘关系、乡缘关系、社缘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根据血缘结构与地缘结构匹配方式的差异,中国农村可以初步划分为南方团结型村庄、北方分裂型村庄与中部分散型村庄三种理想类型。村庄社会结构主要从婚姻的家庭支持度和村庄排斥度两个维度形塑“光棍”形成逻辑。具体而言,北方分裂型村庄父代对子代婚姻的家庭支持度最强,村庄社会对“光棍”的排斥度最强,“光棍”生成的概率最小;南方团结型村庄父代对子代婚姻的家庭支持度一般,村庄社会对“光棍”以结构性保护为主,“光棍”产生的概率次之;中部分散型村庄父代对子代婚姻的家庭支持度最弱,村庄社会对“光棍”较少排斥,“光棍”产生概率最大,“光棍”数量最多。对农村“光棍”区域差异的社会学分析建构了“光棍”研究的中层理论框架,对于“光棍”危机的社会政策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必要性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当前对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以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一些看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明了“家庭承包”、“双层经营”在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同时,客观分析了双层经营的实际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指出:稳定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以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应重点从产权制度上加以突破,这是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农业第二次飞跃”即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规模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邓小林 《社区》2008,(1):25-25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成仙观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乐结“穷亲”,为民解忧,开展“三入家门”服务,同时建立“三卡”(入访卡、帮扶卡、回访卡)资料档案,有效地帮扶了零就业家庭就业,目前该辖区4户零就业家庭均已实现了有成员就业。  相似文献   

14.
陈光 《社区》2012,(34):38-38
笔者所在的社区,为了更好地开展评比“五好家庭”活动,专门开辟了一个“红花墙”。对居民推荐来的个人事迹材料,被认定为符合“五好家庭条件”的,就在“红花墙”上标一朵红花。  相似文献   

15.
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后的今天,“独二代”已悄然登上了社会舞台,作为新的一代独生子女,其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研究集中在“独二代”的成长状况、家庭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三方面,但构建“独二代”成长的宏观、科学的理论体系,探讨家庭对“独二代”成长的作用和影响机制,关注“独二代”的内心感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孝慈精神与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富含“孝慈”精神,重视父慈子孝。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经历了痛苦的历史转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更是从政治上、制度上、经济上推动了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文化大革命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家庭伦理,而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因素的强调也同样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伦理之间形成碰撞与冲突。在今天的家庭伦理的建构中,传统的“孝慈”精神应当成为有益的思想资源,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善事父母”是传统孝道伦理的核心,包含“能事”和“善事”两个方面。“能事”,即能够事奉,强调的是“事”的行为、事实、过程;“善事”,即善于事奉,强调“事”的智慧,内涵一定的方式、方法、技巧。千百年来,“善事父母”传统孝道经历了从原始孝意识到家庭伦理、政治工具,再到异化发展的历史演变。传承“善事父母”传统孝道,要努力探索家庭“善事父母”的践行模式,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行为模式、礼仪规范和表达规约。  相似文献   

18.
徐云 《社区》2008,(25):15-16
上海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将倡导以学习型小区、学习型家庭作为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在文明楼组创建中,以“楼组文化”为载体,创建和睦家庭、和气楼组、和谐小区“三部曲”,逐步形成社区文化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9.
现代家庭室内装修设计的构想徐海翔“美”是人人都在追求的艺术品味,人类生活离不开美的创造。“家”的含义是人所共知的。它包含了哲学的、社会学的概念。在这里,笔者所指的“家”是专指人们家庭的居住环境。这里提到的“美”,也是具体化的专指如何美化家庭居住环境的...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4,(11):22-23
“第一家庭”、“第一夫人”、“空军一号”、“海军陆战队一号”……当奥巴马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后,这一切随着他住进白宫,随身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