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摩是我国二十年代诗坛上十分活跃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诗人,文学史家对他评价历来不一,毁誉参半。其实他是一个思想敏锐而又才华横溢的诗人,正如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指出的那样:“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①徐志摩是一位具有多种才能的作家,但是,他首先是作为一位诗人出现在中国文坛上的。他一生发表了二百八十首诗歌,他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花雨时斯。它是指1921年至1922年间,这时他正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他曾指出:“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  相似文献   

2.
公正的“诗魂”与“诗评”的公正──徐志摩其人其诗新辩张文荣徐志摩这样一位复杂而特殊的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短暂而又纷繁的历史瞬间,能以其诗的处力留下不可后灭的展痕,不能不说是个难解之谜。长期以来,我们对徐志康的考察和研究,囿于“徐志摩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人的悲凄心歌──论徐志摩诗歌的“夸父精神”吕文君关于徐志摩的诗,研究者甚众。可惜的是,人们在说徐志摩是大诗人、徐志摩的诗是好诗时,除了褒扬其诗歌技巧的完美无缺外,其他的却很少提及。似乎徐志摩写诗只会玩弄技巧,俨然是一个十足的形式主义或唯美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常常被划分为浪漫主义诗人,其精神世界的多维特点,其文艺思想和诗歌艺术中的唯美主义因素却少有学者论及.本文从徐志摩“浪漫”与“唯美”对接的文艺思想、由“浪漫”向“唯美”嬗变的艺术风格、既“浪漫”又“唯美”的诗歌主题、“恶中见美”的唯美主义表现艺术等4个方面,论述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诗人徐志摩诞辰一百零五周年及逝世七十周年,由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海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纪念诗人徐志摩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在徐志摩的家乡浙江省海宁市隆重举行。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李成希谈到徐志摩的诗歌,人们一开始就认定它是在西方尤其是英美浪漫派诗人影响之下创作而成的。与徐志摩同时代的人常把他比作雪莱;卞之琳说徐志摩没有超过19世纪浪漫派的一步①;梁实秋也曾说过,徐志摩的诗“在艺术上大半是模仿近代英国诗,有...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徐志摩,人们便不会不想到他的《再创康桥》,不能不被其中美妙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纯真情感所陶醉。康桥,对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来说,是具有特别意义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①可见康桥对待人影响之深。然而,究竟康桥是怎样教诗人睁眼,怎样拨动诗人的求知欲,怎样给诗人以自我意识的胚胎,也就是说,究竟康桥(包括康桥的自然景色、诗人在康桥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本文意在通过“徐志摩研究”这一个案剖析,对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纯粹思维模式,作一反思检讨。徐志摩作为一直有争议的诗人,对他的研究,较典型地表现了当代批评界某种共同的痼疾,即“三段论”批评模式、一分为二两极分离对立与线性割裂的思维模式。这种普遍思维模式还不仅仅表现在文艺研究的领域。本文探寻了它所以形成的历史的、现实的以及中外文化交合的肇因。随着这位诗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遭遇,本文勾划了当代批评界观念变迁的轨迹,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逐渐疏离这种病态模式的某些可喜转变,并企盼民族心灵的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9.
问:您认为中国现代诗歌成就如何?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居于何种地位? 答:“中国现代诗歌”包含旧体诗和新诗,今天我想单就新诗谈谈。在中国诗史的长河中,新诗的出现,无疑是一次大革命。新诗几十年来,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仅以前30年而论,出现了一批诗意浓、艺术水平很高的佳品,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艾青、臧克家、田间、冯至、戴望舒及“七月”、“九叶”诗人等,每人都有几首以至十几首不朽佳品,至于有一二首传世之作的诗人,那就更多了。我这样说,也许一些同志会  相似文献   

10.
论诗人徐志摩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世纪前,茅盾在《徐志摩论》一文中,就曾经指出:“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志摩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并驾齐驱的。”不幸的是,这颗早陨的诗坛巨星,在当代大多数人的记忆中,要么是个陌生人,要么是个资产阶级反动文人。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国内出版了《徐志摩诗集》、《徐志摩年谱》、《徐志摩选集》和《徐志摩全集》,诗人的作品产生了不少批评者意想不到的持续反响,真正的艺术在历史长河严峻的冲刷后,顺利地通过了过滤良莠的神圣闸门。从1932  相似文献   

11.
记得有位学者是说过,只有不完满的人才是健全的人,只有创建中的人生才是响亮的人生,只有探索着的艺术才是壮阔的艺术.读了赵遐秋先生的《徐志摩传》后,觉得这句话仿佛就是说给徐志摩的.近年来阅读了几种版本的徐志摩的传忆,其叙述、表现的角度虽各有不同,但觉得唯有这本《徐志摩传》更见特色.从一个更高的层次表现了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徐志摩和作为一个浪漫诗人的徐志摩.传记作者从文学史的角度叙述了这位作家对文学发展的贡献,从他作为一个浪漫诗人一生的生命流程进行真实的刻画,为我们重新认识徐志摩,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一种独特的认识线索.徐志摩生前身后,都曾引起过无数的纷争.他追求过、探索过,有建树,充满了创造的激情,当然,也有失误.可就在他行进的中途,不幸,一切都突然中止了.正如作者在本书《序》中所言,“建树还远未到头,一挥手,他就乘风飞去了.而且,他在探索中或许还有偏差,他的建树也许并不卓著.”这也许就构成了诗人徐志摩并不完满的人生.但是,我们觉得,这却是一个真实的人生,健全的人生.徐志摩自己在写作《罗曼罗兰》时也曾说过:“一个伟大的作者如罗曼罗兰或托尔斯泰,正是一条大河,它那波澜,它那曲折,它那气象,随处不同,我们不能划了它的一弯一角为代表它那全流.”作者正是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以九十二首诗作卓然立于新诗史中,有他多方面的成功,也有他的发展过程。他的诗艺发展,按卞之琳的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最初写诗,多少可以说,是对徐志摩、闻一多等诗风的一种反响。他这种诗倾向于把侧重西方诗风的吸取倒转过来为侧重中国古诗风的继承。”第二个时期(即中期)以《我的记忆》这首诗为变革先导,“发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声调,个人独具的风格,而又是名副其实的‘现代’的风味。”第三个时期(即后期)转折点在他最后一个诗集《灾难的岁月》,“陆续产生的诗篇是自由体和近于格律体并用,试图协调…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改革家。他革新了新诗的价值观,将新诗“纳于艺术之轨”,刷新了一代诗风,推动新诗走向成熟的新时期,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美学变革。徐志摩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理论和艺术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一、走近佛罗伦萨但丁故居 2012年10月25日,告别罗马,驱车4小时赶赴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托斯卡纳区首府,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西麓盆地中。最早认识佛罗伦萨是因了诗人徐志摩的长诗《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在意大利语中为“鲜花之城”,这个名字远比现在通译的“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的文豪。他的才能不只限于文学创作上,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然,他作为诗人,更是在国际、国内久负盛誉。 郭沫若的诗歌佳作,首推第一本诗集《女神》。《女神》对我国新诗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女神》是中国新诗发展的光辉起点,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开路先锋。 《女神》写作于伟大的“五四”运动前后。诗人是时代的诗人,诗歌是时代的号角。《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在新诗领域中的体现,给我国的新诗运动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题材、新的风格、新的形式,在思想和艺术上开了一代诗风。  相似文献   

16.
在纷繁复杂的中国现代诗歌流派中,以闻一多、徐志摩代表的新月诗派,是最早自觉努力于探索新诗的艺术美的诗人群之一。他们“在相似或相近的气息之下禀着同样以严正态度认真写诗的精神”而产生的一些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一种艺术美的特质,这些诗,告诉我们的不是“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1920-1922年在康桥留学时期形成了以“爱”“自由”与“美”为中心的“单纯信仰”。1928年重游故地写作《再别康桥》时,“单纯信仰”已经无情幻灭。因此,《再别康桥》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惜别诗,它是诗人“单纯信仰”幻灭后的一份感伤的诗意祭奠。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以历史和神话为题材的长诗史诗化写作,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和左翼诗人的呐喊型叙事诗写作、民族主义诗人的颓废型叙事诗写作和现代主义诗人的歌咏型叙事诗写作,以及40年代庄严的“民族革命的史诗”写作。其史诗化和现代化互为表里、彼此阐发,共同谱写出中国现代叙事诗多声部的华彩乐章,积淀了丰厚的中国现代叙事诗传统。  相似文献   

19.
新诗自诞生以米,除二十年代中期起有一段时期新格律诗是主流外,其余时期,自由诗都是新诗创作的主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建国后。不满于这种情况而有志于打破自由诗长期当主流局面的,建国后首推提倡新诗应有“典型的诗行”的诗人兼文学史教授林庚,其次是提倡“现代格律诗”的何其芳和立志创造“新格律诗”的卞之琳。从开国初期到一九五九年,林庚写过八、九篇关  相似文献   

20.
理想与情爱的闪光─—论徐志摩的爱情诗王洪庚徐志摩是新月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在生前自编了三部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翡冷翠的一夜》(1927年)、《猛虎集》(1931年)。在不幸罹难之后,他人又为其编了第四本诗集《云游》(1932年)。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