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是我国是最大的河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长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和开放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而长江产业带的开发与发展又离不开沿江城市的开发和开放。1988年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确定,长江沿江城市共29座,其中,四川省有重庆、攀枝花、泸州、宜宾、涪陵、万县等6座城市。现就我省沿江城市的发展和产业协作问题作一探讨。 一、四川沿江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2.
由四川省社科联、重庆市社科联联合举行的“四川长江沿江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研讨会”7月12日至14日在重庆市江津县召开,来自攀枝花、宜宾、泸州、重庆、涪陵等沿江城市的代表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同志三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就上游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沿江城市产业结构特点、呼应浦东开放开发、三峡工程沿江城市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现将会议的重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发开放皖江就是以较快的速度和相对较少的投入,建设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的、产业结构合理的、经济科技发达的集合城市或“带型发展区”开发开放皖江,是省委、省政府从我省省情出发,经过长久思考作出的科学决策。从我省城市分布和发展的特点上考察,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深化对这一决策,特别是沿江城市同中心城市的互补性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的竞争与协作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改革开放,要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倡竞争,但也不排斥协作,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趋势。当前社会主义协作的基本形式是广泛的横向经济联合,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联合体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着其组织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威  詹翔 《江淮论坛》2005,(4):33-39
本文尝试从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角度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过程。由于各级政府广泛存在的财政分权制度,导致了逐利性政府的形成,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地方政府之间会产生激烈的竞争。率先进行制度创新的政府会获得新制度的“创新租金”和额外收益。因而,在最大化其自身收益的动机和政府竞争的压力下,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有推动制度创新的偏好。事实上,政府为满足制度创新这一相同偏好,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这形成了不同地区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些不同的发展方式之间又存在着“先进的相对性”。通过产品市场的“传导”,相对先进的制度安排会取代落后的制度安排,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6.
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我国对外开放正由沿海向沿边、沿江、沿线以至广大内陆推进,呈现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生产力发展的新格局中,各省(区)都重新审时度势,调整对外开放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四川对外开放格局如何选择?进入九十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出现前所  相似文献   

7.
协作和竞争,一眼看去,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然而,社会主义企业间又相协作、又相竞争的关系在实践中却活生生地存在着,在理论上也可加以证明的。社会主义企业间又相协作又相竞争的客观基础社会主义企业是以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企业的自然基础、经济地位是企业间协作和竞争关系的客观依捃。企业间的协作是社会化生产的自然要求。生产社会化的首要标志是生产的社会分工  相似文献   

8.
政府间竞争是多级政府行政体制的产物,存在一个演变的过程,具有自身特有的演变规律和变迁轨迹.在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下,路径演变和路径依赖分别刻画了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变迁轨迹和制度惯性.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路径演变表现为利益依附竞争、利益自觉竞争和利益自主竞争;分权化改革中地方政府的权力截留、地方政府的共容利益、计划体制下政府干预模式和地方政府间职位晋升的不合作博弈则构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9.
在新经济时代 ,人才是一切竞争的关键 ,是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 ,吸引人才 ,善待人才 ,留住人才 ,是赢得全球人才争夺战的关键 ,是迎接新经济挑战的需要。本文在阐述新经济的由来、涵义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新经济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简述了新经济所引发的全球人才争夺大战的情况 ,最后就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竞争是超越国家政治性质、所有制性质与结构、政体和政党制度而具有普适性的制度安排。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包括争身份、争政策、争项目和争资金等面向中央的竞争;以及利用廉价劳动力、土地和财税补贴、完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和优化政府职能等软环境这些面向社会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改善了经济发展的环境,缔造出具备强烈的学习和创新主动性以及能力的官员群体,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制度变迁尤其是制度创新的核心力量。恶性竞争、区域发展失衡和重复建设则是地方政府竞争引发的主要负面影响。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法治调控,关键是建设公开、博弈、法治的调控机制,并促进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亲缘认同指的是依据亲属关系或拟似亲属关系所展开的关系认同。亲缘认同是引致产业区生产网络间过度竞争的根本力量。作为基本关系认同的亲缘认同,虽然有助于生产网络内部的团结与合作,但同时也造成了各网络间既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从而驱动其普遍采用既模仿又封锁的竞争策略,并最终引致更大范围的网络间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12.
退出-呼吁与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将赫希曼的“退出-呼吁”理论模型引入到对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分析中,认为除了中央政府的裁决权之外,公众特别是资本拥有者通过在私益市场中的货币投票,在公益产品市场中的迁移和在地方领导任免上的货币投票三种方式,也能表达对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裁决。在特定历史时期,公众裁决权在地方政府间竞争中的嵌入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其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需要通过大众呼吁权的嵌入来促进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升各类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渐进式模式,其带来的利率变化也对商业银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各类型商业银行均面临利差收窄、盈利下降及坏账增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燕霞 《江汉论坛》2004,(11):41-44
地方政府是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中具有深刻影响力的特殊经济主体。源于利益的需要,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遵循着“积极行动”的策略原则,在治理企业负外部性行为方面演绎着“囚徒困境”。然而,微观层面上的理性选择未必一定带来宏观上的理想结果。需要弱化地方政府的经济主体功能,让市场力量充分引导资源配置。同时,需要建立超越地方本位利益的治理外部性的权威执行机构,以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5.
对地方政府间竞争的理念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处理当前甚嚣尘上的地方政府间恶性竞争,而可行的规范对策需要建立在对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竞争理念的反思提炼出多维视野下的竞争观,并将之运用于解释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论证了单一制国家也存在着地方政府间竞争,分权化改革并未带来地方政府间竞争,而是改变了地方政府在竞争中争夺的稀缺资源、稀缺资源的所有者以及地方政府满足稀缺资源需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竞争是优胜劣汰。真正的成功者无不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素质要重视对知识的学习 ,努力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努力加强思想和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7.
产业族群与区域竞争优势具有正相关性,地区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产业族群区的规模效应而不是其数量。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竞争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与新的要求。高等院校应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增强竞争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是在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本上是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办学体制。高等院校实质上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属单位,在招生权与毕业生分配权、专业设置权、人事管理权、工资增长权、经费使用权等方面,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束缚了高校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高等院校缺乏面向社会自我发展、自我改善、自我办学的动力和活力。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使高校不能真正成为自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各项限制条件的取消,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将逐渐展开,其激烈程度可能是残酷的。那么,竞争的焦点在哪里?  第一,人才的竞争。外资银行在华拓展主要还是依靠本地雇员。因此中外资银行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外资银行需用人员的数量与目前中国银行从业人员的数量比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从外资银行挖掘的对象看,可能对国内银行人才客户的流失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就目前看,外资银行争取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四类:国有银行业务骨干(有业务经验的,有客户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由国内各银行外派的归国人员;受良好教育的大学毕…  相似文献   

20.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它对提高效率、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平等,作为一种价值关系和社会规范原则,是秩序的最终源泉,更是社会发展的追求目标。然而,现实似乎给我们这样一种印象:强调二者的任何一方,要以牺牲另一方为前提。那么,竞争与平等到底是二律背反还是辩证统一的呢?一、竞争的本质及其功能竞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是众多的行为主体为了同一的追求目标而进行有力的较量,从而得出胜负和优劣并进行利益的再分配。因此,竞争总是为了一定的目标.为了追求利益而进行的斗争。竞争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