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如果说穆木天、王独清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主要在于首先较为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象征主义诗论,戴望舒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主要在于发展了象征主义的诗论,那么梁宗岱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则主要在于建构了由"纯诗"说、"象征"说和"契合"说构成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系,成为中国象征主义诗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韩天宝  周哲 《江淮论坛》2005,1(6):76-8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其哲学基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唯物史观的新概括和新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生产力作了明确的定性分类,是对唯物史观生产力论的新贡献;从新视角透视文化现象,突出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对唯物史观文化理论的新贡献;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根本点,并把它上升到至高点,是对唯物史观群众观点的新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对唯物史观的总体把握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充分体现了业绩和贡献观、利益和分配观上的创新,给大庆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让人更清楚地认识到自我价值,并且更尊重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敦颐对宋明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一是恢复了儒家中断近千年的所谓"道统",即"性命之学";二是积极提倡和践行"孔颜之乐";三是敢于打破"三教"壁垒,大胆援引佛道,开创了重要的理学方法论。周敦颐不仅为"理学"贡献了诸多原理与方法,也为"理学家"提供了一个内在的超越境界。周敦颐开创的"濂溪一脉",赋予了儒学第二次生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益众 《理论界》2011,(4):1+218
东北大学陈凡教授辛勤耕耘科学技术哲学领地近三十载,万余日夜,寒暑跋涉,不惟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理论创新上有突出的贡献,而且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带出了一支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团队,作出了一系列对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科研创新成果。作为科学技术哲学的辛勤耕耘者,陈凡教授的首要贡献体现在"科学技术哲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经典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文明史的学术认知的巨大贡献,当然这样的贡献并不像有的学者所夸大的那样,似乎解决了包括美的规律在内的所有问题。用马克思的这一经典论述分析批判时尚文化和流行文化,可以深刻地揭示出这种文化的非"创造"特性。  相似文献   

7.
贺炜 《理论界》2010,(5):186-187
冷战后,日本曾经突出其对联合国的"经济贡献",以此作为入常的理由。然而2005年以来,日本开始利用其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一职的机会,通过"着眼新型安全威胁"、"推进人类安全概念"以及"解决传统安全问题"等方法,凸显日本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的实质性贡献,易于进一步为日本的入常正名。这种趋势区别于以往直接的争常手段,是一种间接的、凸显日本外交独特贡献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定性二人之间的差异。透过《共产党宣言》的"三个稿本"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分工、无产阶级革命等核心理论问题上的写作视角确有差异,但这些差异不涉及他们政治、哲学立场的根本。并且,这些差异展现了二人的优势互补与相互合作,恰恰表明了他们各自的理论贡献。所谓的"差异论",本质上就是"贡献论"——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通力合作,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余光中的评论分析了他的"性爱诗"的内容、类型和创作心态,并以近代以来中西爱情文学处理"情欲"的分野为文化背景,揭示了余光中"性爱诗"在当代诗坛的积极意义与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冯兴元 《学术界》2015,(1):31-37,322,323
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主要涉及第三代代表人物米塞斯的开拓性贡献和第四代代表人物哈耶克的进一步发展。哈耶克也因其在这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哈耶克的商业周期研究成果,他的反稳定论者方案,他的商业周期理论核心内容,他依据其商业周期理论提出的"反危机"方案,以及哈耶克的理论和方案对"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成因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对于儒学而言,德与法同等重要,它体现在由孔子的德性说到孟子的仁政说再到荀子的隐含着法精神的"礼"制说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应当以一种审慎的态度修正我们对于儒家哲学的某些成见与偏见,即,通过认同孟子和荀子对孔子经典思想所指向的一致性,来认识儒家德性与法律间的统一。通过批判——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概念在各种语境及文脉中的蕴涵,哲学地反思西方道德、政治或法律学说以汲取某些概念和理论资源,探讨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对道德与政治理论关系问题思考的转变,将能够使我们以开阔的视野和新的思路理解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对于儒家德、法理论的发展,从而赋予现当代语境中德治与法治结合以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2.
贺拉斯和朗吉努斯都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性观念,即作品的结构布局和情节组织要有机统一。贺拉斯的有机论思想主要来源于"合式"、"合情合理"原则,更多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朗吉努斯认为有机性源于对作品的组织能力,选材要选重大有意义的事件,为有机整体论注入了典型化的内涵,同时认为文学作品风格的崇高源于作者的高深...  相似文献   

13.
制度的本质在于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公正性 ,它具有规范性和秩序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导向性和激励性、协调性和整合性等主要功能。制度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公正性发生矛盾时 ,就产生制度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失效 ,因而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应遵循实质合理性和公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循序渐进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孙强 《兰州学刊》2006,(10):82-84
本文通过对李泽厚的启蒙的现代性、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问题的论述的解读,揭示了其现代性言说展开的问题意识与知识立场,并分析了他们对中国的现代性诠释的历史效用,以此来说明对中国现代性的探讨,只能是在历史差异的张力中寻求与现代的命运休戚与共的原则与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略论高校的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所承担的任务和面临的形势,要求它的管理更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对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进行指导和协调,使之相辅相成的一种管理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关心人的发展,目标是形成刚柔相济、高效和谐的管理局面.高校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民主与法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时间与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实践的深化导致精神对实践的反思日益深入,影响到中国古代思想对世界的存在与时间性的理解。在殷人的意义世界中,时间是神话时间和历法时间的交织;时间与存在混然同一,是唯一普遍的存在关联。在周初思想中,实践的深化强化了人们对事物因果性的意识,导致时间开始被去神话化和伦理化,蜕变为一种普遍的宇宙和伦理时间。在春秋以降的思想中,对实践的内在反思最后使事物的存在呈现为完全由自身因果性决定且在时间中自身持续的,即具有自身必然性的、现实的存在,与之相应的是儒、墨等家思想中的现实的时间,而后期道家则企图解构这一时间。这些思考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对时间与存在的基本理解。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的变迁:从整体主义到个人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两种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西方社会经历了从古代、近代的整体主义到现代、当代的个人主义的变迁的历史进程.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着个人主义的严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解决危机的最终出路在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的教育水平及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于儒学而言,德与法同等重要,它体现在由孔子的德性说到孟子的仁政说再到荀子的隐含着法精神的"礼"制说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应当以一种审慎的态度修正我们对于儒家哲学的某些成见与偏见,即,通过认同孟子和荀子对孔子经典思想所指向的一致性,来认识儒家德性与法律间的统一。通过批判-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概念在各种语境及文脉中的蕴涵,哲学地反思西方道德、政治或法律学说以汲取某些概念和理论资源,探讨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对道德与政治理论关系问题思考的转变,将能够使我们以开阔的视野和新的思路理解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对于儒家德、法理论的发展,从而赋予现当代语境中德治与法治结合以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9.
“五四”以来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 ,主要围绕在中西文化孰优孰劣以及该如何整合的问题上。梁漱溟和胡适曾就此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 ,体现了异质文化在交流、冲突、选择、调适、融合中的阵痛。再次审视上述思想冲突的历史 ,不难看出二者在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发展前景上 ,在中国文化该向何处去、该如何整合中西文化等问题上存在着难已掩饰的缺陷。同时 ,我们必须认识到二者对文化整合过程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及其内部文化机理给予了细腻、详尽的论述。因而 ,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起到了毋庸置疑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文化正是借鉴、吸收了二者的合理成份 ;克服、超越了二者的自身局限 ,突破了文化重建中的思维定势 ,使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出“保守”和“西化”的两极徘徊 ,为中国新文化的确立和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内嵌着意识形态的话语演变与现实表征,表明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不是走向终结而是复归社会生活领域。透视全球疫情防控格局及其内在机理,需要理清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基本特质与逻辑范式。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形式上捍卫自由与人权,实质上造成个体之间、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对立,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是西方国家疫情失控的主要思想诱因。充分表达人民意志、重塑个人与国家的共同体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本超越西方话语体系,成为推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精神武器”。继续发挥意识形态引导疫情防控的正向作用,理应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站稳思想这块阵地,以实现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益结合,推动建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