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明代佛教的三教合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滥觞于汉魏南北朝的佛教三教合一说到明代发展至高潮。明 代名僧元贤以“教必归理”的宗教观为指导论证了“三教一理”说,拉开了明代三教合一思 潮的序幕;被称为“明代四大高僧”的*$宏、真可、德清及智旭则同倡“三教同源”论,共 同把这一思潮推向高峰。明代诸僧的三教合一说均表现出扬佛教而抑儒道的特点,从而扭转 了宋代佛教表现出的对儒道二教的屈从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唐代佛教的理论优越感 。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无疑存在于明代社会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明代的巴渝佛教,是一个转型期的佛教,即从大足石刻所代表的密宗时代转向了禅宗的时代。楚山绍琦在巴渝山峦传播禅宗,广招弟子,对巴渝佛教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通过研究楚山绍琦与巴渝佛教的关系,可以看见,棠城(大足)的佛教在宋明二代巴渝佛教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民间流传的“上朝峨眉,下朝宝鼎”的传说,形象地说明了大足石刻对巴渝佛教的影响,以及它在巴渝佛教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近日,何孝荣先生的大作--<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洋洋洒洒75万余言,首先简要论述了明代以前北京佛教寺院的修建、明代北京城的营建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和考证了明代北京寺院的修建情况及具体演变,并深入分析了帝王、后妃、宦官、僧人、士庶人的佛教政策、信仰等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相谐发展是宋明以来西北佛教的一大特色。本文揭示了明代西北藏传佛教发展的几个标志性事件和汉传佛教的走势特点 ,并就明朝政府加强对佛教的管理概括出了几点成功的历史经验 ,对于现实宗教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启发性。  相似文献   

5.
重庆金佛山是通往贵州必经之路的一座高山,这里早在宋代就已是佛教道场,明代以后金佛山的佛教发展鼎盛,全山上下有几十座寺院,并被称为"川东第一山",是明清时期西南佛教的著名"古佛道场"。本文讨论了金佛山古佛道场的定义,认为该山除了人为地定为"古佛道场"之外,还与全山的山形走势有关,但对佛教徒来说,更重要的是山与心的合一,金佛在佛界的地位最高,所以金佛山就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山。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中国作为一支海上力量在宋代出现,以及在明代早期达到巅峰时期,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海上互动。经济需求、蒙古帝国争霸和明代早期统治者宣扬华夏文明的愿望,给中国经营海洋边疆及更远区域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变化。而已通过贸易和佛教跟中国沿海建立起密切联系的印度沿海,至此成为宋元华商、船舶和使臣的一个主要目的地。明代早期,这些交流因郑和舰队企图干涉南亚王国地方争端而变得更加复杂,尤其在孟加拉和马拉巴沿海。  相似文献   

7.
明代将僧人群体的管理纳入了世俗的行政体系,在保护佛教的同时,也创设了大量针对僧人的法律规范,并采用度牒制度控制僧人群体的整体规模。同时,明代对僧人的法律规范呈现出泛伦理化的特征,而僧人群体构成的日益社会化,僧人自身行为的渐趋低俗化,不仅损害了僧人群体的整体社会形象,也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代高僧智旭编撰的<净土十要>中的念佛三昧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论证了其中具代表性的念佛三昧思想以后,作者认为,蕅益的念佛三昧思想与飞锡、妙叶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其核心仍可用天台教理相互融通.而他将天台教观融入念佛三昧的理路,对明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献章是明代儒学大师,是明代心学的奠基人。是什么因素使他在宋元一脉相承的传统学术中独树一帜,从而为明代学术界带来了“新气象”?本文通过对陈献章的主要几个可以作为“学者津梁”之思想,如“主静”、“静坐”、“静中端倪”、“无心”、“无言”、“我无尽”“虚寂空无”等思想的分析,揭示陈献章的儒学与佛教义学(即所谓禅学)之间的深刻联系,指出他只不过是比宋元儒学在更广泛的角度、更深的层次上吸收了佛教义学的营养来补充儒学而已。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云南、蒙古、西藏等地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受佛教影响十分巨大,明代佛教具有由内地向边地转型的新趋势。明朝政府以佛教作为维护祖国统一、稳定边疆民族地区、促进民族交流的纽带,其中的历史经验,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佛教逻辑的论式,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其性质是演绎,有的认为其性质是归纳,也有的认为是类比。应该从论辩或者论证的角度来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的性质,而不能仅只从推理的角度去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的性质。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辩的程式;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证式,而不是推理式;佛教逻辑论式带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是"实践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佛教传入契丹,很多学者从史书记载分析,大多认为是契丹用来安抚俘掠来的汉人的精神工具。本文从佛教传入契丹本土的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入手,认为佛教之所以能在辽朝广为传播,有其功利因素,但亦与佛教对契丹长期影响息息相关,且佛教对契丹人的影响要追溯中原佛教和回鹘佛教两大渊源。  相似文献   

13.
晚明文人与僧人之间的诗文交往、唱和是僧俗沟通的重要途径,既体现着晚明佛教积极入世的精神,也显现着晚明文人对佛教的信仰和理解。钱谦益,明清之际的文坛领袖;憨山德清,明代著名的高僧。本文通过两人之间一段思想因缘交往的考察,揭示了晚明文学史上僧俗思想互动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哪吒莲花化身故事是由几个佛教故事原型演化、组合、变形而成的 ,而道教因素的介入是故事流变过程中至为重要的一环。在作品中 ,哪吒由佛教护法神原型转变为道童灵珠子 ,莲花化身的施法者由原来的佛陀换成了太乙真人 ,毗沙门天王托塔奉佛的原始含义也被消解。这一系列细节的变化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上历史久远的佛道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和游记文学家,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堪称我国明代后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所记旅途见闻及佛僧言行举止,对理解当时佛教的生态文化及相关习俗与制度有重要作用,据此也呈现出当时佛教生态文化的若干特点,也对它们对徐霞客生态思想及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释氏源流》是明代流传甚广的佛学著作,又是百余年来被人忘却的古籍。它记录了佛教东传的曲折过程,廓清了佛教的本质和教义,并从佛教本位出发,极力将儒教、道教纳入佛教的体系,强调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释氏源流》对于把握中国佛教史,了解历代僧人为传播佛学付出的艰苦努力,进而研究佛教的文化价值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岭南高僧、官僚士人及商人三个群体入手,简略考察了六朝时期佛教在岭南传播的情况。笔者认为,六朝时期岭南的高僧有着流动频繁、重译经创寺而不重佛教义理探讨的特点;岭南的官僚文人热心佛教的较少,而岭南商人则由于在从事海外贸易的过程中,最早接触佛教,对佛教在岭南的传播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商人阶层信奉佛教,主要出于功利目的。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当时岭南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不是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上岭南地区传统的务实精神的影响,使涉足岭南的中外高僧难以长久停留,也使佛教在岭南地区难以向上流社会推进。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佛教传入缅甸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三世纪。当佛教传入缅甸后,由于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而广为流传,致使缅甸社会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充满较浓厚的佛教色彩。其中影响较大,面比较广,至今还含有较多佛教内容的是文化领域。缅甸文化受佛教影响较深,而佛教渗透到缅甸文化领域之后,由于它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相结合以及具有滋生、蔓延的土壤气候,所以引起深而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结经》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经》一直被清代及近代罗教支派教团沿用,国内研究者和日本学者浅井纪认为它是明末“无极正派”教祖殷继南所作,并据以阐述殷氏的宗教思想。本文考证出《结经》本是元末民间佛教宝卷中使用的“结经发愿文”,明代一些民间教团的宝卷中早已沿用,显然与殷氏无涉。后人按明清民间宗教教义对它的解释,均系附会,不足信据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析与佛教都对人类心灵进行了深入发掘,其认识有诸多相通之处,本文分析了他们发掘人类深层无意识所依据的相似而不同的方法,指出由此产生的经验的相似性导致了佛教与精神分析心灵理论的趋同,进而比较了他们所描述的无意识心灵内容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认为从个人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再到佛教的阿赖耶识,心灵疆域在不断地深化、扩大和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