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宋时期,西北边防军政情报的泄漏现象时有发生,给边疆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了隐患.为此,政府一方面制定了诸多控制西北边防情报泄漏的政策与法规,严禁出版、发行和流通军政机要图书,约束和限制边民进出入边界;另一方面加强对军政情报的保密管理,严惩泄漏边防机密情报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定程度上防范和阻止了西北边防军政情报的外泄,对维系边疆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朝的西北边防体制包括西域、河湟两个方向,在西域设立关西七卫,在河湟地区设立西番诸卫,是体制不同的两类卫所,同时,这两类卫所在维护西北边陲方面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茶马贸易肇于唐,始于宋,盛于明,衰于清.有明一代,茶马贸易贯穿始终.明代茶马贸易主要有西北、西南两路,而河、岷、洮三州则是明西北茶马贸易的行政中心及主要交易中心.明朝的茶马贸易,不仅仅是一项国防政策,同时也是一项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它的顺利进行,不仅保证了明王朝西北边防的安全,同时还极大的促进了内地及河、岷、洮等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及各民族融合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清代对藏传佛教的禁约和整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文固 《中国藏学》2005,(3):169-175
清康乾之世,对藏传佛教进行了多方面的禁约和整顿,诸如严肃国师禅师的封赠,禁止随意私自剃度或私行建寺,严禁喇嘛游方他地或久居京师,并对喇嘛的服饰及饮食制度作了规整.这些禁约整饬办法的颁行,对于整饬藏传佛教中的诸多流弊,严肃教戒僧规,促使其健康发展不无益处.但更多的效果是在政治方面,即经过整饬的藏传佛教,更成了统治者用之而得心应手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清代内地与新疆哈萨克的民族贸易,是以官方贸易的形式进行的。这一贸易关系,是在清政府彻底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历史表明,清代新疆哈萨克贸易的兴盛和发展本身,更是清朝为着实现对新疆地区的统一、巩固和保卫西北边防、遏制日渐东侵的沙俄势力、恢复和发展西北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加强西北与中原内地的政治经济交往等一系列历史任务,而采取的一个积极和有效的经济手段。本文主要依据清代的满文档案材料,结合文献记载,试对清代乌鲁木齐哈萨克贸易设立的原因与经过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由本刊编辑部丁明俊副编审撰著的《马福祥传》近日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马福祥(187——1932)是近现代西北一位著名回族政治人物,对西北民族关系和历史演进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宁夏建立过稳固的家族统治,与侄马鸿宾、子马鸿逵统治宁夏达37年之久。马福祥还积极向内地进取,先后任宁夏护军使,绥远都统,西北边防会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馆理事,青岛特别市市长,安徽省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作者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对马福祥一生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他关心国防建设,调解民族矛盾,大力支持回族文…  相似文献   

7.
试论官营茶马贸易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历史上曾一度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民族贸易形式——官营茶马贸易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认为茶马贸易活动为民族融合打下了经济基础 ,并对西北边疆安宁与边防巩固产生过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茶马政策进行具体分析 ,提出茶马贸易对内地和周边民族经济文化的影响 ,应从正负两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8.
马福祥(1876-1932),字云亭,回族,甘肃临夏人,与其侄马鸿宾、子马鸿逵执政宁夏长达37年之久,先后出任宁夏护军使、绥远都统、西北边防会边、航空督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青岛特别市市长、安徽省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要职,曾得到西北回族军人拥戴,以西北回民领袖身份自居。马福祥一生饱读经书,崇尚儒家文化,同时非常关心回族文化教育事业,为消除清代在回汉民族间造成的创伤及隔阂,提倡回儒对话,成绩显著,成为现代社会著名回族人物。  相似文献   

9.
阿勒泰,这块位于祖国最西北的热土,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雄奇的山川、古老的草原而闻名遐迩。多年来,阿勒泰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安定,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阿勒泰地区通过抓"融情教育、融情活动、融情社会"三个融情,不断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活动大众化、实体化、人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五代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处于分裂、割据、混战状态.连绵战争加剧了汉族的内部矛盾,严重削弱了汉族封建王朝的国力.北方强盛的契丹族乘虚而入,造成了严重的边患,民族矛盾尖锐;西北党项等族也倔强一隅,阻挠中西交通.中原五代统治者采取了加强边防、设法削弱契丹力量、构建睦邻关系、遣使沟通化解矛盾、军事征服与政治招抚相结合等策略,安边靖边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1.
北魏前期官员薪酬分配的基本模式是在拓跋时期确立的。在建国过程中 ,拓跋对于官、禄制度有过深刻思考 ,这对北魏前期官员分配模式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简言之 ,由于统治意志的干预 ,北魏前期没有实行中原俸禄制 ,而是实行分别适应于不同群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官员薪酬分配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内容是 :廪给等保障官吏的基本生存 ;在此基础之上是班赐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战后班赐 ,以功次为标准 ,在功勋群体内部进行 ;最后则是对个体的赏赐  相似文献   

12.
北宋后期,在政府大力招抚的民族政策影响下,河湟陇右地区诸多吐蕃部族相继内附而变为熟户,纳入北宋王朝统治之下。还有一部分吐蕃部落族帐受抚绥优待政策之感化,自愿归顺北宋,接受其统治。吐蕃部落族帐的内附,促进了藏汉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西北边疆的开发,在藏汉民族关系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宋前期,以“蕃法”处理周边民族地区的矛盾和纠纷,同时间用“汉法”,形成“蕃汉各为一法”的法律基本格局,但在真宗天圣时期,由于蕃汉民族间交往的日益增加,宋廷“汉法”治蕃部的法律意向已随之产生并日益明朗化,此后“蕃法”逐渐开始向“汉法”过渡。北宋后期,由于政府积极边疆战略的实施和对边区部族治理的深入,这种过渡或转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首先在西北和西南部分地区成功实现了转变,客观地反映了宋代民族法律文化的历史性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北宋对河湟地区的开拓,虽然出于宋王朝的军事战略需要,但客观上促进了河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西部边疆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方天建 《民族学刊》2016,7(6):70-77,118-119
The geographical situation of the Liao Dynasty was marked by vast dimensions and complicated territorial conditions. This complexity was reflected by the fact that the Liao Dynasty not only needed to oppose the powerful Northern Song Dynasty, but also had to deal with rebels of inter-nal vassal states or tribes. This geographical pre-dicament strongly seemed to favor the arrangement of a marriage relationship for peace between the Li-ao Dynasty and other powerful states. Geographically, the Xixia Regime bordered ( i ) on the Liao Dynasty in the northeast and north, ( ii) o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n the southeast and south, ( iii) on various tribes of the Tubo Regime and the Huangtou Huihu in the southwest, ( iv) and on Xizhou Huihu in the west and northwest. Therefore the Xixia Regime could be easily attacked by other powers, especially the Northern Song and the Liao Dynasties. Therefore, the arrangement of a marriage for peace with the Liao Dynasty also seemed to be an inevitable stra-tegic choice for the Xixia Regime. Although there were many reasons for arran-ging a marriage for peace between the Liao Dynasty and the Xixia Regime, safety and national interests always were the main considerations for these two regimes. Relying on research on basic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on earlier scholarly work,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geographical safety as the main area of research, and on the arrangement of marriage for peace between the Liao Dynasty and the Xixia Re-gime as a specific reference. The article also con-ducts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iao, Song and Xixia dynasties as part of the history of ethnic relations in ancient China. The article also aims to find relationship patterns by researching natural human correlations due to shared geographical space. This article finally no-tices that although geographical safety did not seem to be the decisive factor for arranging a marriage for peace between the Liao dynasty and the Xixia regime, it did play an important yet subtle role in forging the period ‘complicated geographical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 between the Liao, Song, and Xixia dynasties.  相似文献   

16.
张文 《民族研究》2002,(2):63-72
宋朝的社会救济事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较为发达的,对少数民族的赈济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其对西北(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赈济,以安定边地社会为主要目的,方式上以生活性接济为主;对西南及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赈济,则是在国家势力南进及对该地区进行经济开发的过程中配合实施的,因此,方式上以生产型济助为主;对东北及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救济,则以笼络怀柔为主,方式上以居养安置为常见。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团结少数民族,稳定和巩固社会政治统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性质上看,两宋对少数民族的赈济仍属传统怀柔政策的延续,但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即从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象征性的笼络逐渐转向对少数民族普通民众务实性的物质援助。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和延续至清代.清代,力求边疆地区"夷夏一体"的思想已成为清代治边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并且直接影响了清代边疆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实行"因俗而治"政策,完全是适应当时当地现实需要,在继承和发展以往各代治边思想与政策基础上形成的.新疆改设行省标志着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被内地划一的治疆理念所取代,这是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玻璃制品在宋代不仅是珍贵的宗教器物,而且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消费方式的愈益多元化和生活境界的不断提高,该制品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逐渐走进了宋代市民的日常生活里.成为指点宋代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客观标识.同时,作为一种精美的阿拉伯传统艺术,伊斯兰玻璃制品既有视觉造型之美,又有清心静性之功,所以被宋代士大夫赋予多种美德而成为高洁的人格化身,更成为召唤"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时代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述了大通境内的“明边墙就是明代修筑在青海的明长城”,并对其修筑和维修时间等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20.
宋神宗、哲宗时期.随着熙宁、绍圣的开边拓土,蕃汉民族交往日益增加.土地关系、民族关系以及新旧归附区社会稳定等诸多新问题接踵而至.为了保障西北边疆政策的顺利贯彻,政府强调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西北蕃部的治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西北蕃部各族的民族法律法规.它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对于处理西北边地各族矛盾和纠纷、打击西北缘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促进西北蕃部民族稳定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