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怀戚以其小说创作从重庆文坛走向中国文坛,从带有某种亲历性的小说叙事出发,通过不断的故事重述,再加上出版机构的市场炒作,莫怀戚终于从西部黑马成为东去白马,在给全国读者带来一定快乐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坛颇具争议的一位文学家,但他的小说文本中变换多姿的颜色词语、独具风格的叙述视角,都在不同层面展示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们提供了崭新的感受方式来触及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简论池莉的新写实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写实小说"一员主将的池莉的小说创作,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池莉的小说也必将带着这种思想和艺术的独特风格,在新时代的文学百花园中,展现着自己优雅的姿态。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写实小说”一员主将的池莉的小说创作,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池莉的小说也必将带着这种思想和艺术的独特风格,在新时代的文学百花园中,展现着自己优雅的姿态。  相似文献   

5.
“新写实小说”作为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文学现象,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无论思想内涵还是叙事方式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新写实小说”虽然也有种种不足,但它毕竟把中国当代的小说创作,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的新小说在法国文坛崛起,对小说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试验,给小说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小说的创作实践,引发了对整个小说体裁创作规律的探讨,它在小说人物结构、叙述层次以及描写机制等问题的阐述,已经成为法国叙事学理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米歇尔·布托尔的代表作《变》,从叙事学的角度做出理论概括,将有利于对叙事学理论的理解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盐阜籍著名老作家梅汝恺在历经反右、文革磨难而重返文坛后,于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在刻画鲜明人物形象的同时,多展示出人物的崇高美,给读者以精神的鼓舞,在艺术结构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以其多变的色彩,不同的风格,不断地超越自己而给文坛带来了求新求变的新质。她创作风格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文坛评伦家过去观点的挑战。王安忆小说以展示上海文化为审美对象,文中细腻委婉的笔触,对女性命运的历史关注,都标示出作家个人化女性写作的鲜明特征。小说创作中透露出深切的悲剧体验,是作家理性感受的升华,封闭性的情景设置,又使她的作品超越了世俗的时空,体现了王安忆更高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文坛在明代出现了一个大变化,向来被视为“俗学小道”的小说蔚为大观,进入了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和小说繁荣的景象相比,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歌却相形失色,这意味着雅俗文学在文坛上的地位已经互相转换。出现这种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将诗歌与小说加以比较,分析一下导致小说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莫言小说的红黄色调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充满了各种色彩意象,这些意象成了他小说创作中的独特部分.莫言小说的色彩意象给读者带来了崭新的色彩视觉审美体验.本文选择莫言小说的红黄色彩意象进行探究,寻求红黄色调在其作品的作用.色彩意象的使用不仅具有小说表层的审美结构作用,而且还能体现着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人性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主义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一枝独秀的一股创作潮流,其特征及多义性给当代的文学批评提出了许多问题。在人性视域方面,新历史主义小说主要关注于人的自然性,将人的本能、感性对理性的质疑以及贪婪与执著等哲学意义上人性的弱点和盘托出,同时也在书写着关于理想人性的寓言。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呈现。江户时期,形式完备、内容丰富的明清白话小说大量传入日本,给日本文坛带来一抹新气象。他们通过“翻案”明清白话小说,创造出崭新的小说形式——“读本”。“读本小说”的诞生促进了日本近世小说创作的进步和繁荣。本文以曲亭马琴的《南总里间八犬传》为例,分析明清白话小说对江户“读本小说”的影响,为认识中国古代小说对日本江户时期小说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短篇小说《青烟》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文学运动中小说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包含着作家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沉沦小说派"在小说的叙事模式方面完全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格局,放弃小说的"趣"———故事性和情节性,注重小说的"味"———以"情调"为动能组成叙事文本的生命整体,给文坛带来一股或清新或幽婉的氛围气,本文即是对这种"情调"结构探索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工业小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相对于其他题材,工业文学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工业题材小说也是如此.而90年代的现实主义冲击波,似乎给工业小说的复兴提供了机遇.而一度喧嚣之后,当我们回头审视之时,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并未达到他们宣传中的预期效果.工业小说仍然未能成为文坛重头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以其特殊的审美视角和写作风格给文坛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他的小说不以故事的曲折见长,而是以内蕴的丰厚别具一格。他的小说运用了寓言以此喻彼的思维模式和夸张、讽喻、变形、荒诞等寓言的写作手法,才使其能在先锋派诸多优秀作家中脱颖而出,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读者中也是好评如潮。从寓言化的角度来观照余华的小说创作,分析他的小说与寓言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此为突破口,找到一个新的理解余华小说的视域。  相似文献   

16.
约翰·契弗( John Cheever)是当代美国文坛以描写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的郊区文学家。作为一种重要的叙述策略,“不可靠叙述”在其绿荫山系列小说中被广为采用,对小说主题意义的表达和审美效果的产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契弗郊区小说中“不可靠叙述”给读者带来的反讽、陌生化和同情阅读效果及由此而产生的小说文本张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志怪小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大量志怪小说的涌现,一改我国小说艺术冷清沉寂的局面。我国小说艺术,再也不是时断时续的涓涓细流,再也不是可以被忽视的小草,它已经开始长成参天大树了。它象耀眼的奇葩丰富了我国的文坛,使我国的文坛更加绚丽多采。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对我国文学,特别是对我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也许是社会的范本太多,也许是纯粹之爱已无法给人带来新鲜的刺激,近几年的文坛上,婚外恋题材有一度可称为创作消费的热点题材.有那么一段时间,只要你捧起小说,十有八九都会碰到“第三者”。一般说来,文坛热点的形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家创作的某种  相似文献   

19.
以萧军、萧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带给中国文坛一个全新的场面。它们把边远的东北和东北文学带给现代文坛,使人们对东北不再陌生,使东北文学和整个新文学接了轨;他们具体地描写了反帝斗争题材,展现了东北“血淋淋现实的一个缩影”,给全国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和惊动”;他们较早地表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题材。他们的独特贡献,在当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现代文学史册也应重重书写一笔  相似文献   

20.
散文化小说创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达到了高峰,九十年代大量曾经创作散文化小说的作家自主寻求创作的转向,部分作家则坚守在散文化小说的阵地上继续创作,将散文化小说带入新世纪文坛,但是总体上而言,九十年代的散文化小说创作成就并未超越八十年代。散文化小说的流变是九十年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小说自身发展的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作家寻求自身创作出新的结果。无论是转向还是坚守,都是作家创作自主的选择,体现了我国文学发展宽松的环境和多元化的格局,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