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交际》杂志社的一位编辑,仗着老朋友,又仗着她是女性而享有某种特权,便不容商量地给我下达了指令,要求尽快写一篇谈交际的文章。她的这种“交际”方式,可叫我一下子感到了为难。“交际”是怎么一回事,我懂吗?敝人虽有博士头衔,但这“博”字决非“天下之事无所不知”之意。恰恰相反,世上大凡有这头衔者,十有七八倒是不善交际者。否则这“傻博士”之称又怎么会流传甚广呢?本人便是这类既不善交际、又不爱交际的“傻博士”之一。让我来谈交际,岂非问道于盲,强人所难?本人不但一向怯于交际,而且心中也有些厌烦交际。我总疑…  相似文献   

2.
找“感觉”     
《跟着感觉走》、《浙洒走一回》,从歌厅舞厅到大街小巷,从沿海特区到荒山野岭,喊遍了九百六十余万平方公里的这两首通俗歌曲,后浪推着前浪,其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逻辑”。这就是:要想“潇洒走一回”,就得“跟着感觉走”;或者说,只有“跟着感觉走”,方能“流洒走一回”。不然,为何在各种各样的“现代交际”中,人们总是互相提醒“找到感觉没有”?“找感觉”,这话乍听起来,确实有些奇怪:眼、耳、鼻、舌、身、视、听、嗅、尝、触,这大概是人皆有之的“感官”和“感觉”;既然是人皆有之(残疾者除外),似乎就不必特别地…  相似文献   

3.
名片小悟     
我至今没有自己的名片,主要因为交际不广或者们精、然而我常常收到别人的名片,这给我带来一点方便.因为我记住不大好,对于人名、地址、邮编、电话号码、职业、职务等总是爱志。有了名片,我就可以随时查阅了.也免去我抄写之苦。所以,每当有人送我名片,我总是满心欢喜。我甚至希望名片上“一律”印上本人照片,因为我对于人的相貌,也是常常搞错,或者想不起来的。偶闻有人声言,他(她)的名片只需印上“中国××”就行,话里很透出一些对这个“长”那个“官”的不屑.这种“不屑”可能是很美妙的吧,但我却怀有一点担忧,担心那快要…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用问话。一般情况下,当然要提倡开门见山,要了解什么,就问什么。但有时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它问会筹出是非,招来麻烦。所以,就需要曲问。曲问就是绕着弯子问,或无疑而问。曲问是交际中的一枚“石子”。有时,为了了解对方心中秘密,又不便直问,人们就投出这枚“石子”,去“声东去西”。例如,一个小伙子想了解某姑娘是否喜欢自己,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他试探地问:“我可以陪你走走吗?”这许问,姑娘即忙不愿意与他交往,也可以婉言谢绝,见方都不足难堪。又如,有的人健忘,自己的东西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但直接…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的心中能够唤起一种美好的感觉吗?我曾经问过一些人,他们觉得那是一种十分空洞或者使人感到肉麻的感觉。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也有这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常听人们说:“我与某某有交情”,“我们交情很深”,“这个人很讲文情”……这里所说的交情,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友好情感.交情与亲情、爱情不同,它没有特殊关系的维系,但这种感情却对人生有积极的意义。从交际的角度来看.交情具有特殊的价值,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谁拥有的文情越多.谁的交际图就越大,在事业上就可能如鱼得水。在特殊的情况下;文情还可能帮助人解难分优.摆脱困境,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香港爱国商人陈玉书先生就是如此,当年他带50元港币到香港,就因为一件小事为他提供了人生的转机,后来成了…  相似文献   

7.
“老而不老”新感觉我是在一位老干部家里偶然看到《湖南老年》杂志的。翻开一看,就被它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一下子就借了十几本。读过《湖南老年》,总感到它有一种既凝重又新鲜的“老而不老”的感觉。它健康活泼,雅俗共赏,既有哲理性文章,又有趣味性小品,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交往的双方,在一定时间内对对方的认识判项中,都可能只根据对方的风度、仪表、姿态、表情等将对方归类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并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这就是交际学所讲的“认识偏差”。应用“心理名片”去转化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偏差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的作用经常发生,它对个人或团体、组织既可带来益处,也可造成危害.“趋利避害”的办法很多,视情应用“心理名片”就是颇为有效的一看。林肯曾经说过;“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能给我一个说几句话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说服.”请看他在竞选总统论辩中的一…  相似文献   

9.
张焱 《现代交际》2002,(9):59-59
“惯用语”就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的习惯性用语。“惯用语”虽是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不自觉使用的,但它却会暴露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正因为如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当你与人初次见面时,只要留意对方的“惯用语”,你就不难掌握交际对象的特性,先声夺人,进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这“惯用语”就是一种简单的解读人性格的密码。只要你成功地破译了密码,就像给电脑输入了开机密码,下一步你就可以逐步运行,直达目标了。  相似文献   

10.
观察我国各地的民情,大致上存在一种规律性现象:那些商业文化发育相对滞后的地区的人们会更为豪爽。甚至是相识不久,人们也会把胸脯拍得嘣嘣作响:“哥们,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样一来,大家就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了。但是,如果我的东西就是你的,也就不存在交易了。所以,这样的文化就很难与市场经济相容。  相似文献   

11.
言语中称谓视点与社交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言语交际中,用语言形式指称或者区别不同的交际上作不何能够使人明了县谁和谁在交际,而已使交际的主题领域、言语表现形式都呈现出某种特征。因此在社交中注意使用对人的称谓语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称谓包括三个方面:说话人的自我称呼;对听话人的称呼;说话人对听话人以外的第三者的称呼。言语交际中出现的称谓词语实际上是一种“指示”,这些称谓有效地区别了谈话的双方以及谈话中出现的其他人。仅就称谓的“区别”作用来说,它有点象每个人的姓名,如果不把重名重姓的因素算在内,姓名就是最好的一种互相区别的称呼。与姓名不同的是每…  相似文献   

12.
张叔     
“张叔病了”,婆婆在电话的那头说着。 不知道为什么,我听了竞觉得“应该没事”。为什么?是因为多年来张叔不管什么病痛,都能很快好起来?是我心里的张叔从不生大病?又或者,我打从心里不允许他生病,不能接受他也会离开……  相似文献   

13.
乐游原     
乐游原柏原潇洒一种现在人都不爱谈“忧患”,爱听“潇洒”。电视上一位漂亮小姐出来做广告,以十足的潇洒之态说:“不要太潇洒呀!”那我也就潇潇洒谈一回。目下潇洒的风气之一,是品赏山珍海味,把每个物种的每个部位都用舌尖舔尝到、我记得,起初吃麻辣烫、吃酸菜鱼、...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娶个会笑的女人做老婆,会给家庭平添几分快乐和柔情。这不无道理。笑,意味着豁达、明朗,是气质高雅、人格成熟伪象征,能化解不良情绪、沟通人际关系。而家庭中充满笑意,夫妻就会请保相通,生活中就能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温好与快慰。好女人是所好学校,一个男人的一百个男朋友也比不上一个好女人。好女人是一种教育,好女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清丽的妙不可言的气息,使男人战胜自身,迈向成熟。“我和爱人是大学同学,我当书记,他当班长,总在一起谈工作。他脾气较急躁,凡事压不在火,我就好言相劝或者等他冷静后再说。渐渐他找我的…  相似文献   

15.
交际语言书面表达中的“老鼠屎”□瓮学民俗话说:“一粒老鼠屎,能搅坏一锅汤。”交际语言书面表达中任何微小的差错,都不啻一粒“老鼠屎”,它往往会搅坏整个交际活动。其表现大致如下:词语歧义词语中有大量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运用不当,就可能发生歧义。“生”和...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这东西     
千里之外,《现代交际》的编辑来信要我给写点东西.该编辑是平素好友,且年长于我,不能拒绝.于是手中的其他活儿撂在一边,点燃香烟,琢磨着该写点什么。一时间满脑子倒出现了空白。一支烟燃尽,再接一支,情况依旧。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往日,写学术论文,虽说也很艰难,但总归最后还能缕出头绪,一二三四,甲乙丙丁,虽不说得心应手,倒也算是有个交待。而今竟全然不知该如何下笔了.这也许就是时下学人们所说的“失语”?面对一个新奇的对象无话可谈,或不同层次的人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的无法沟通?我似乎感觉这两种都不是。准确地说,…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几位朋友总夸赞我“深沉”。每每听到这些“溢美”之词,。G底不由得常常涌起喜悦的热流。我终于不再是那个快手快脚的毛头小伙子,也开始“深沉”起来了。然而,究竟“深沉”在哪里,连自己也不知道。有时想搜寻一番,却怎么也搜寻不到一点“深沉”的痕迹。最后竟想到了“模糊”思维:不必要清楚明确的东西,就应该含糊它、淡漠它,因此,我便不再去想。就这样在浑浑噩噩、迷迷瞪瞪中又“深沉”了数月,后来,我竟连话也不愿说,连笑都不想笑,“深沉”得都“深沉”不起来了。终于有一天家庭聚会时,兄弟姐妹欢声笑语,而我却无米…  相似文献   

18.
与《老年人》杂志相伴十年有余,想起来感慨良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同龄人那些谈战胜疾病的文章。2005年4月,我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整整两个月不能下床,真有生不如死的感觉。出院后,由于身体偏瘫,不用说走路,就是站一下也感觉困难。我悲观极了,整天闷闷不乐,打不起精神。一天,老伴拿来一本《老年人》杂志,对我说“:你不是喜欢《老年人》杂志吗?上面刊登了许多老年人战胜病魔的文章,我读给你听听。别人能做到的,你一定也能做到,我相信你会好起来的。”她给我念了一篇题为《战胜癌症的体会》的文章,我听了后,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这篇文章的作…  相似文献   

19.
一位非常善于与青少年打交道而且也做得非常好的学校社工,跟我聊过这么一个情形:她服务的学校里,间或有孩子向她咨询恋爱甚至性爱的问题。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开始了性的萌动,有了这方面的憧憬幻想,不可能告诉老师或家长,小伙伴之间的讨论也只能是片段式的、玩笑式的。她们特别渴望能有一个可信赖的“前辈”、“权威人物”,来告诉她们性这玩意儿究竟是什么,如果尝试了又会怎样,难道就只会带来“怀孕”、“性病”的风险吗?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在生理安全期(排卵期之外)或者戴安全套做爱,不就可以规避这样的风险吗?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与女性的友好相处.首先必须克服横在其间的无形的或有形的交际障碍。一般来说,女性与女性之间.主要存在曾以下三种交际障碍:一、妒娘心理导致偏执狭隘有人说:“男性彼此竞争厉害,女性彼此妒嫉得厉害。”这话虽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实际上没什么大事,只是希望自己超过对方,或者别人胜过自己感到不舒服,导致脸色“晴转多云”。女性坠入妒嫉的馅阱,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能正视别人和正视自己。记得有一次,汗香姐穿了一件很合身得体的连衣裙,我对着镜中的她说:“汗香姐,你穿上这套连衣裙简直就是纯情少女的化身。”许香姐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