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是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之一。文章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优化治理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缺陷,从改善公司的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与运作、健全公司经营的外部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完善对策,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邱孝洪 《经营管理者》2009,(23):162-16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信息失真的案件时有发生。这给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敲响了警钟,加强公司的内部审计不仅是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可以加强对公司的治理。如何建立基于公司治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已成为当前公司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公司治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广大的公司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与企业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缺失等。文章探讨了公司治理与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建议,以利于企业控制风险、改善公司治理状况,保证企业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层面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审计能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针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观点,笔者从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在约束力与均衡、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方面深入地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出了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公司治理需要现代内部审计的支持这一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处于尴尬境地的根本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内在需要,对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建立高效的内部审计和强化公司治理相辅相成。文章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当前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以更好的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披露及其透明度是证券市场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司治理重要的外部监督机制之一,信息透明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当前,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情况较为严重,信息透明度较低,从而降低了公司治理效率,影响了公司绩效。因此,完善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资本结构、金融中介和公司治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司治理作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与成熟程度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进而影响着公司的竞争能力。本文借鉴西方财务理论和日美公司治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金融中介机构是否应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出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理性决策模型,同时也回答了如何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重构现代金融体系,激励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培育机构投资者以及修改与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促使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改革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近20年来,全球公司治理研究以美国一国为主逐步发展到英、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至今已扩展到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研究内容从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扩展到治理模式与治理原则。当前,公司治理质量与治理环境倍受关注,研究重心转移到公司治理评价。中国公司治理研究也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即公司治理理念的导入、从法人治理结构到公司治理机制、从单个公司治理到企业集团治理、从国内公司治理到跨国公司治理、从传统企业治理到网络组织治理等理论研究。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法规文件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10.
当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司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而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双向互动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互动升级,成为当前经济体制建设的迫切任务。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在目标和理论基础方面具有一致性,并且在实践中融为一体。内部审计通过自身机理,能够对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保障公  相似文献   

11.
陈亮 《管理学报》2012,(5):699-705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和国有产权的代理人,将政府机构控股转移到国有企业控股,并通过法规和准则来加强公司治理,以此来提高对上市公司监控的有效性。由此,使用公司业绩作为上述2项措施发挥监控作用的替代变量,实证分析其对上市公司监控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控股公司比政府机构控股公司更能监控高层管理人员;同时,高层管理人员的变更对公司业绩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公司治理机制并没有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更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上市公司由于业绩欠佳而更换高层管管理人员时,对控股股东的激励比公司治理机制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the opening of the market and partial privatization of state‐own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 state still represents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in larger companies. By analyzing the weaknesses of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we illustrate the framework for harmful corruptio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a weak legal system and strong influences of traditions such as guanxi.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guanxi on the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We find that guanxi is in general a double‐edged sword, but business‐to‐government guanxi in particular can harm the weak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hamper its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13.
传媒管制与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媒集团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中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特殊性,本文从中国传媒的政府管制入手,分析了传媒产业的政府管制需求及管制产生的弊端,提出建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实现对政府管制的部分替代。在此基础上,客观剖析了目前中国传媒集团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传媒集团存在的产权残缺、委托人残缺及管理者激励机制欠缺等问题,提出了中国传媒集团“三级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型,特别强调政府治理、外部治理、内部治理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张兆国  戚拥军  罗勇 《管理学报》2007,4(5):614-614,615-617,681
礼仪相关者理论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该理论的基本思想的研究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是股东投入的股权资本、债权人投入的债务资本、经营者和一般职工投入的人力资本、供应商和客户投入的市场资本、政府投入的公共环境资本等财务资本和非财务资本构成的共同合约;以此为基础,企业财权安排要平等地对待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务方面要建立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以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产权权益,提高企业财务的决策效率和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I argue that a governance perspectiv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makes it possible to explain why the concept will always be under‐defined, is normative and thus political by nature, and is and should be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perspective also makes it 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rporate values and stakeholders values. In processes of dialogue within governance system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s, changing insights into the principles of CSR can lead to regulation or its adjustment. Power is important in these dialogues. Principles are at least partly shaped within governance system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they influence the outcomes of corporate policies. Changes within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could also lead to changes in the principles of CSR. Value attunement processes could lead to regulation, which again influences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thus the power of stakeholders within the dialogue. The theoretical model provided helps to analyze why CSR is different in companies, cultures and academic traditions.  相似文献   

16.
The research question of this paper is, if and why countries need different legal approaches to whistle-blowing regulation. The paper specifically explores whether regulation approaches from other countries are suitable to regulate whistle-blowing in the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First, it is clarified which factors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the desired action—that is, “internal whistle-blowing”—an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underly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has a potential influence on these factors. Next,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sistency of system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lack of success of some legal approaches of the whistle-blowing regulation in special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s, whereas in other systems they can be very successful.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quirements for whistle-blowing regulation that does not damag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underly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The findings support path dependence theory, which claims that legal approaches of one country cannot be transferred to other countries. Moreover, whistle-blowing literature is expanded by the fact that the underly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of a country influences the power and loyalty of the employee. It suggests new avenues for whistle-blowing research as well as for the potential converge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 The findings offer insights for policy makers intere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proposals for whistle-blowing regulation in their countries. Moreover, i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enable managers of multinational firms to design whistle-blowing systems within differ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的角度,系统研究2001年管理层出台新政策后公司的股利分配动机.结果表明,降低代理成本假说和利益侵占假说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集团控股公司适合降低代理成本假说;而对于政府控制公司,用利益侵占假说解释其股利分配动机更为恰当.我们进一步发现,针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特征及流通特征,现金股利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具有"双刃剑"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解的两权概念下,在兼顾股东与管理者、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框架中,运用博弈论来分析不同制度环境下,这些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导致的治理问题,并对代表不同制度环境和不同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英美模式、日德模式及东亚家族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得到的重要启示是风险制造人与风险承担人应该对应;决策控制权与决策管理权应该分离;应通过强化各类市场竞争、完善控制权机制来构建高效的公司治理自适应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股权特征的上市公司经理报酬业绩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重要的产权和治理结构差异,因此它们对经理的激励也可能存在重要差异。基于此,本文将样本上市公司分为国家机构直接控股、国有独资企业代表国家间接控股、国有法人控股和私营企业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四类,并且分别检验四类样本公司的经理报酬业绩敏感性。我们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经理报酬业绩敏感性最高,其次是国有法人控股和国有独资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而国家机构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报酬业绩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