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结,是我国民族关系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因而作为调整民族关系的法——民族法,自然而然地会把民族团结问题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民族法制对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既是一种强大的聚合力,又是一种强大的保护力。重要的位置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任何现象都可以找到它的内在原因。法与民族团结的“结盟”也不例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走向。在民族众多的国度里,要实现国家的繁盛,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民族关系的和谐是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这种因果关系无须多费笔墨。国家和社会对民族团结的需要,决定了必然采取多种手段去保证民族团结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在诸多手段中,具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民族法制思想,是其民主与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我国民族关系,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研究邓小平民族法制思想,对于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即:确立了民族平等的民族法制基本原则;促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百年大计。为了这个百年大计,许多人殚精竭虑,许多人奔走操劳。法制则为之提供一种特别服务,它把教育对于社会、国家机关、公民个人的要求变成行为规则,并要求人们普遍地加以遵守。民族教育方面的立法,是新中国民族法制园地最早开放的花朵之一。1950年政务院便颁布了《筹办中央民族学院方案》等行政性法规,其后陆续制定了一批法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明确提出了“加强民族教育立法工作”,出现了以法制手段推动教育发展的可喜局面。若干原则民族法制就民族教育的发展设立了若干原则,主要有: ——各民族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儿童不分民族、性别,  相似文献   

4.
民族关系是历史环境、条件的产物和积淀,更是现实环境、条件的一种折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经济是民族关系的基础,它决定民族关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发展民族经济应努力协调好民族关系;巩固民族关系必须活跃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5.
民族实体之间互为依托、彼此制约、密切联系,便形成了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协调与发展民族关系,是一复杂系统工程。它要求物质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三大领域协调行动、有序耦合,而不能简单化一,顾此失彼。理论界对当前我国民族关系协调的经济基础前提、政治变革条件多有论析,而对发展民族关系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因素则较少探讨。笔者专门对此作一尝试性探析,片面与浅薄之处,尚希同仁们教正。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面孔是威严的。它可以对社会生活毫不留情地加以干预,甚至可以对人生杀予夺。然而,它对民族文化却似乎换了一副面孔。如果把民族文化比作一枝美丽的花,民族法制则是这枝花抵御狂风寒潮的屏障,也是使这枝花绚丽多姿的雨露。民族法制与民族文化的亲近并不奇怪: 其一:少数民族的文化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便不会有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与灿烂。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就是保护和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民族关系法制,是指国家关于规范和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制度。民族关系问题,随从民族产生而存在。而民族关系法制,则是在阶级、国家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类型的国家,有其不同性质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关系法律制度。因而,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法制特点,特别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关系的法制形式和特点,以及民族关系法律关系的特点等问题,对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完善民族关系的法制建设,都将带来极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8.
聂阳 《民族论坛》2012,(16):28-29
民族关系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民族关系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本文对现阶段新疆喀什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民族法制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足最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表现。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如何用法律调整民族关系,运用法津解决民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发展我省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增进各民族的团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就促进民族法制建设问题做一探讨。一、我省民族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总人口48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6万人,占总人口的42.8%。全省有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还有34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  相似文献   

10.
当谈及某一个民族时,可能人们最先联想到的是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可见一个民族的风习与这个民族的关系何等紧密.法律充分地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为对待民族风习设定了规范. 风习进入法制领域的多重意义风俗习惯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决不是生活琐事,法制介人民族风习也决不是小题大作,我国法律保护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民族法制建设: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法制建设是多民族国家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紧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演进的宏观背景,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法制发展的历史回顾,勾勒了民族法制建设的艰辛历程;综述了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民族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继续努力的方向;瞻望了面向21 世纪的中国民族法制建设的目标取向:民族法制现代化、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制化、民族法制研究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推进和民族工作的开展,民族法制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法制建设中自成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宣传和理论研究,我们特辟此栏,约请吴仕民同志主讲.讲座将系统地介绍民族法制的内容、特点和地位,讲述民族法制与民族经济、教育、文化、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探讨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并择要介绍国外民族法制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族与语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族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是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种社会人文科学都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民族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它又是一个研究起来比较困难的课题。所以重要和困难还由于民族和语言问题不仅是一个密切联系多种学科的重要学术问题,具有学术价值,而且涉及到民族政策、语言政策、民族教育政策等方针政策的制订、民族的确认、语言的立法等一系列国家的重大决策,直接关系到民族平等、祖国统一和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因而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民族和语言都是一种历史范畴,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从“法制”所包含的内容可知,立法乃是法制之始.我国的民族立法凝聚了56个民族的意志和智慧,它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新中国民族立法概览新中国民族立法的起步与共和国的诞生几乎同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族立法的开始.其后40年里,我国的民族立法走过了一条坦途与坎坷交替的道路.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这是民族立法取得重大成果的时期.党和国家对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给予了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语言,人们常常把它同民族联系在一起,认为语言是形成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发展变化是受民族的发展变化制约的;谈到民族,人们也总想到语言,觉得民族是离不开语言的,语言的状况对民族的发展是有影响的。所以,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在研究语言和民族时,常常遇到如何认识语言和民族的关系问题,都感到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认清二者的关系。在我国的民族工作(包括民族语文工作)中,也常常提出一些涉及语言与民族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证了民族地区反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特别是加大对贫困问题极为突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治贫工作,清除贫困,是我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反贫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面临农业基础脆弱,生态环境失衡;人口数量增长快,人力资本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投入不足,资金供求矛盾突出;非正式制度约束严重等制约因素。在反贫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上,一方面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进程,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瞄准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使贫困人口成为反贫困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必须在实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7.
民族法治是指制定完备的民族法律制度,并以其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依据.民族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包括各民族之间、各民族内部的和谐关系.民族法治与民族和谐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民族法治是民族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民族和谐是民族法治的理念和目标.民族法治与民族和谐二者有机的联系,共同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8.
民族、民族关系与国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民族关系与国际关系左晓安一、关于民族涵义的再思维长期以来,我国国内对于民族的界定拘泥于四个特征的说法: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并且只有四个特征全部具...  相似文献   

19.
民族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经济学既是一门交叉性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是70年代提出,80年代建立,90年代发展,历史仅有20年的一门新兴学科。 “民族经济”这一概念,是从客观现实发展需要中产生的。民族经济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门新型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既是从民族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又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民族问题。因此,它含有民族学和经济学的共同范畴。 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民族经济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  相似文献   

20.
民族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其有力有效的规范保证。发生于1940年代末的湘西事变,是民族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心理、民族以及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引发了湘西民族社会的整体失范,对湘西民族经济与文化发展、民族关系的和谐造成重大影响。研究事变的意义,在于从中获得对规范民族社会有所助益的思想资源,对当下民族社会的良序建设而言,它提示着制度整合和道德整合同步并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