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起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新法中劳务派遣制度进行解读发现,新劳务派遣制度在派遣机构准入门槛、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派遣数量和岗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可操作性"漏洞,并指出了新法实施过程中可能面对的新情况。不断细化和完善劳务派遣相关制度,并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建立保障机制,保证执法效果,是实现新法目标、保障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使派遣员工切实享受改革成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正当性及可实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制度是一项具体的法律规则,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劳务派遣制度的首要意义是实现灵活就业,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的实现并不妨碍用工单位节约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且重在强调处于相同或相近岗位的派遣工与正式工应当适用同一套劳动报酬计算标准和体系,排除因身份差异而导致的劳动歧视,是一种相对且动态的平等,同时,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的实现还有赖于剔除劳动力市场中非市场因素对劳动报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的失控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度上劳务派遣未能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效衔接,在实践中劳动用工的国情和体制也有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劳动合同法》修订的后续执行应当以推进同工同酬为中心,以强化劳务派遣单位监管为要点,并在此次修订的基础上,应当形成渐进式的劳务派遣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4.
"逆向劳务派遣"被普遍认为是无效派遣,而实际上"逆向劳务派遣"分为原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和已经解除或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两种情形.通常所认为的"逆向劳务派遣"无效仅限于要派单位在被派遣劳动者尚未解除或终止此前的劳动关系情形下刻意使其转变身份的范畴,如果确认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已经解除,逆向劳务派遣有效.而法律规定的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应为倡导性适用,而非强制性执行.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劳务派遣用工迅猛发展,文章以上海劳务派遣用工调研资料为背景,对我国劳务派遣岗位用工制度进行分析,借鉴相关国家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保障派遣劳动者权利,维护正常就业秩序,《劳动合同法》首次在基本法层面上对劳务派遣制度做出了规定。本文从雇主责任视角,对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者的法律关系进行了辨析,对我国当前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了全面审视,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雷智中 《理论界》2013,(8):96-98
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引入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配置形式,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必然结果。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校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利弊,通过与国外劳务派遣制度的对比获得启示,并提出了完善高校劳务派遣制度的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高校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派遣劳工的就业权,包括派遣劳工的自由择业权,职业保障权,平等就业权与职业平等权极易受到侵害,劳动派遣的法律制度应当保护劳工的就业权从而达到促进正规就业的目的。但我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第40条规范过于简单且不具可操作性,应当完善。  相似文献   

9.
与劳动派遣这种新的用工形式快速发展相比,劳动派遣的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对劳动派遣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弥补我国劳动派遣理论研究之不足,进而为我国劳动派遣立法给予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0.
许晋 《南方论刊》2014,(11):36-37
《劳动合同法》实施6年来取得了积极效果,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大幅提高,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明显减少,劳动合同内容逐渐规范,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仍然困难重重,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集体合同流于形式,劳动监察不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应该完善无固定期限合同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增加违反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责任条款,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从不同侧面对企业雇佣关系作出了规定,旨在通过汲取传统雇佣方式和新型雇佣方式的优点并克服其不利因素以达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这一系列规定抓住了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即通过鼓励创新型的劳动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劳动合同法通过对违约金的特别规定来降低员工流动的门槛;通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来建立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对雇员培训及培训费用等相关问题的特别规定,保障了员工接受培训与开发的权益;引导和鼓励企业构建人性化的雇佣关系;通过重新塑造工会的功能确保新型雇佣方式的良性发展;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详细规定有利于引导其逐步走向规范;等等。这一系列规定将从法律上引导和规范新型雇佣方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浩 《南方论刊》2011,(9):72-7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劳动用工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签订用工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企业方和员工方共同履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证;必须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落实职代会的知情权、审议权、通过权、评议监督权,以职代会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必须履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规范用工,按时发放工资,为员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提供劳动保障,关心员工、解决其思想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以人文关怀,尊严劳动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共同的企业文化价值为导向,努力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浓厚氛围,才能构建好"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建设幸福华达,使华达人生活得更幸福。  相似文献   

13.
刘大卫 《兰州学刊》2014,(2):162-167
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劳务派遣用工"泛滥"的现象有望得到进一步规制,但是很多用人单位纷纷采取"假外包真派遣"的模式加以应对,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于外包和劳务派遣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从而对于"假外包真派遣"有所鉴别,对于真正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但该制度在我国却没有获得良性发展。反而呈现出诸多乱象。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有一定的规定,但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且未得到严格的执行。要真正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需要立法与司法机构共同发挥作用。此外。法律之外的社会规制对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将单位责任与雇主责任规定为统一的用人者替代责任。用人者替代责任应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派遣单位与用人者之间为民事合同关系,派遣单位与受派劳动者之间为特殊劳动关系,用人者与受派劳动者之间为衍生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关系应视为共同雇主与受派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对于劳动者在劳务派遣中的职务侵权行为,用人者承担无过错责任,派遣单位承担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与劳务派遣机构的法律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劳务派遣机构数量庞大。许多劳务派遣机构缺乏资质、经营地位不明确、混业经营,损害派遣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机构予以规范和限制,有利于劳务派遣的发展,保护了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劳动派遣在我国颁行的《劳动合同法》中有专章规定,但我国目前法律体系中尚未对劳动派遣关系中职员职务侵权责任的归属有明确的规定,在理论上由于涉及到三方权利义务关系使责任归属更加复杂化。劳动派遣关系中的职员侵权责任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用工单位在指示上承担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8.
陈红岩 《理论界》2007,(8):248-249
本文阐述了在网通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并对网通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建立企业内部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途径:规范用工制度,完善分配和激励机制;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创新用人观念和机制;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切实履行维护职能。对在网通内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垄断企业劳动关系中的人身依附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垄断企业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具有类似于封建社会地主与佃农之间的人身依附特征,这种雇佣关系严重损害了公民就业机会平等的原则,造成了资本与劳动的严重异化和社会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有必要进行治理。其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实施垄断企业劳动关系流通领域的严格法规监控,彻底消除垄断企业人员雇佣入口的"家籍"式庇荫现象;实施垄断企业员工"国家职工"身份退出工程,建立健全垄断企业劳动关系退出机制,彻底消除垄断企业员工终身庇荫制度;实施垄断企业特许权的市场化改革和薪酬福利预算监管制度,彻底消除垄断企业倚仗特权性超额收入推行劳动与报酬不公平交易的败德行为。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中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人的参与完成的。没有人的参与,企业中的一切活动都将处于窒息状态。因此,企业中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调动和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尤其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经济,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调动和发挥程度较低的企业,终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企业中的广大员工又是在一定的企业制度下工作的,企业制度对广大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现代企业制度无论有多少客观要求和实际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应该是现代企业制度最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