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理论新闻学是在清理和回答"新闻是什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深化新闻学术研究的。在既往关于"新闻是什么"的探究中,主要以还原主义方法在"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中界定新闻,或者以价值论视野在"新闻与主体的价值关系"中为新闻划界,这是从"新闻源流"和"新闻需要"出发对新闻的两种典型的理解方式。因此,抓住"人与新闻的关系"这一理论新闻学(也是新闻学)的总问题,突出"人"在整个新闻学中的核心地位,就能够提供一条理解新闻的新思路,即将"新闻"视为"中介"性存在,认为新闻是沟通人与事实世界最新变动情况的中介,新闻是勾连人与人之关系(主体间)的中介;总体上说,新闻是人展开实践交往、生活交往的中介。对新闻"中介"性存在及其功能的宏观揭示,不仅促使我们对新闻形成更为系统全面的把握,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理论新闻学研究视野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杨保军 《中州学刊》2023,(6):168-176
“问题体系”是“知识体系”的内在骨架,对一个学科问题体系的解答与阐释是建构知识体系的基本逻辑。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要发现并建构起科学合理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问题体系”。客观实际(实践)和学术传承(学脉)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两大问题来源渠道,新闻实践问题是新闻学脉问题的最终根源,新闻学脉问题是新闻实践问题的持续呈现,新闻实践与新闻研究的互动是问题呈现的基本机制。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之处。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整体特色、知识体系的独特内容,正是通过以时代化方式回答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而显示的、建构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观、新闻源与新闻眼,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经常谈论的话题,经常碰到的术语。新闻观属于宏观新闻学的范围,新闻源属于微观新闻学的体系,前者是有明显主观思维活动的思想态势,后者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新闻眼则是介于宏观新闻学与微观新闻学之问的新闻发现、新闻智慧、新闻技能。三者本来属于不同的新闻界面,但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实践中,三者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构成了新闻作品产生过程三环相扣的现象。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记者、编辑来说,有着重要的认识意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新闻学理论对自身性质、范畴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因素尚无清晰认识,而符号学方法和形式革命性的创新,使新闻学具备独立自足的人文科学或门类学科所需的充足理论基础在今日成为可能.但是,"新闻符号学"混沌不清的研究现状,既模糊了新闻符号学本身的定性和路径,又模糊了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新闻符号学的建构将具有重大意义.其研究部类,主要包括"(新闻)一般符号学"研究、"新闻符号学基本概念"研究、"新闻意识形态学"研究、"新闻叙事学"研究、"新闻修辞学"研究、"新闻形式分析和内容分析"等六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19、20世纪之交的梁启超以系统的报刊思想理论和持久的新闻实践,向国人提供了一系列现代新闻学观念,成为开一代自由主义风气的大师。另一方面,梁启超对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理解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使之染上了浓厚的中国色彩而成为一种中国式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发生畸变了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同时,梁启超作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者,开自由主义风气的大师,他对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这种畸变在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中也就具有了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报人、新闻理论家梁启超,于1902年在中国新闻史上最早提出了新闻舆论监督思想。梁启超从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与必要条件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闻舆论监督思想。梁启超指出,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对政府实行“名誉监督”;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是新闻自由理论,但不是绝对的新闻自由,而是承担一定道德义务,并遵循一定法律规范的有限制的新闻自由;为了确保新闻舆论监督的正确实施,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五本”、“八德”的职业品格,必须“健全舆论”。如今,重温梁启超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对新闻学理论探讨与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加彪 《兰州学刊》2001,18(2):74-75
一门学科的活力在于不断地有新鲜血液的输入。信息概念引入新闻学科后 ,中国的新闻界 ,从理论到业务 ,从学者到媒介 ,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学科的构建更加精细 ,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和加深 ,人们对媒介功能的认识也获得了某种突破 ,但如果忽视了新闻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区别 ,片面夸大它们之间的相同点 ,使信息的本质代替了新闻的本质 ,就不利于中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就此来谈谈自己不甚成熟的思考 ,恳请指教。一、新闻信息和事实信息概念引进后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论述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当…  相似文献   

8.
林新 《江西社会科学》2007,(12):201-203
本文在回顾近30年来中国新闻界人文研究的基础上,探析新闻人文内涵及其对新闻学建构所具有的价值。并提出,新闻的内涵不应只限定在"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之上,而应定位于一种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存环境发展、变化的真实描述。因此,新闻人文内涵的确立是新闻学建构的基础,也是新闻媒介实现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担负的责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闻史学界不断反思对于新闻史的研究,提出新闻史的研究必须突破"革命史"、"政治史"的束缚,继而转向政治传播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多视野、多维度发展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更加倾向于深挖史料,注重对媒介史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诸如文化学分析的方法、叙事学方法以及量化分析的方法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从研究的范围和角度而言,其研究范围之广、角度之新颖堪称空前。此外,对于专门史、个案和专题、新闻学教育以及新闻人物的研究也比之前更加兴盛。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代"思想界之陈涉",梁启超代表了中国新闻学启蒙时期的最高认识水平,他系统阐述了报馆之责任、职能、地位、宗旨等议题,对当时报业状况作出深刻批判,进而提出报馆、报人之标准.梁启超对近代报业之兴起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早期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1.
黎明洁 《学术论坛》2004,(6):130-133
散文式新闻论争不仅源起于实践对理论的推动,更源起于意识形态转型和多元价值社会的形成;散文式新闻会模糊新闻与文学的界线观点的提出,从根本上说是人们对新闻学缺乏底气的反应;对散文式新闻"惟美"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但不能否认它在改革新闻结构方面的成功;散文式新闻的出现是一次对报道模式单一化的成功革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谢鼎新 《江淮论坛》2013,(5):135-139,155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新闻学大意》、《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有关新闻学理论、实务和发展史经典专著陆续出版,标志着新闻成为一门学科时代的到来。置身这些文本产生的现代学术史语境,文章从西学东渐的背景影响、学术整理的氛围推展和研究环境的宽松变化等方面,分析其新闻研究样态及所以为学的历史成因。作为一种专业研究范式的出现,推动了新闻传播学发展,也为学科的繁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在中宣部新闻阅评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新闻阅评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一个贡献”[1],明确将新闻阅评归入新闻学的范畴,并将其提到可作为“学”进行理论研究的高度。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对新闻阅评10年实践的理性思考基础之上的。自1994年中宣部正式成立新闻阅评小组、开展新闻阅评工作以来,到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大部分地市的宣传部门都普遍建立了新闻阅评制度,各新闻单位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闻阅评活动,新闻阅评已在各级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否定主义的"理论原创"为出发点,针对学界在"西方理论中国化"方面的三种理解与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一是满足于"西方概念的中国运用"的中国化,忽略对"有用"进行中国问题追问;二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满足于将"不确定的历史进程"混同于"确定性的理论",使"中国化"永远难以完成;三是满足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资源"融会"的中国化,因忽略融会的实质是"批判与创造"而使其主张始终带有感受和愿望化色彩,难以介入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启蒙的意义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字面上的望文生义、西方思想来源、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语境中的重新生成.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种启蒙运动,那么,"五四"新文学运动总体上也可以说是启蒙主义文学.科学,民主,自由,个人权利,改造国民性,开启民智,反封建,富国强兵等,这既是新文化运动的目标和任务,也是新文学运动的目标和任务.所谓"人的文学",这不过是新文化运动"立人"主题在文学上的一种演绎.对于现代文学来说,启蒙是绝对必要的,但启蒙被强调到极致,变成为一种"主义"的时候,就会物极必反,从而造成了现代文学的缺陷.归纳起来,启蒙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重思想轻文学,思想压倒文学;二是重文学的社会功利目的,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而轻视文学的审美娱乐作用,压抑文学的审美性、娱乐性和消闲性.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新闻界面临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与中国的行将“入世”所带来的动荡与变革,这种动荡与变革对新闻学教育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本文从观念更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与科研、师资选用、教学手段、生源等方面分析了新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了新闻学教育应把握并紧跟业界形势变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细分专业,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教材的科研工作,尽量选用既受过系统新闻教育又有一定新闻工作实践的师资,更新教学手段,调整学生来源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对李大钊的研究视角,探究李大钊教育思想精华,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对李大钊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含理想教育、生活作风教育、学习教育三方面。其思想来源,一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和祖父的言传身教;二是李大钊自身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三是李大钊丰富的教育实践。李大钊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他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份极其珍贵的思想遗产。认真研究和学习李大钊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家庭教育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研究的学理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播学的视野出发,对"新闻策划"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作了全面梳理,进而深入分析了"新闻策划"实践的合理范畴与分类。传媒定位策划、版面 栏目策划、新闻报道策划和新闻事件策划等策划行为的准确统称应是"新闻传播策划",新闻传播策划属于新闻业务管理,因而其研究属于媒介经营管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新闻党性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社会矛盾丛生的复杂现实和信息化、网络化的传播环境。对新闻党性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承认人民利益的相对独立性,是胡锦涛新闻党性思想的全新问题意识。其主要观点为:新闻党性中的主要矛盾是党—新闻事业—人民的三边关系,人民利益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新闻党性要求媒体实现对党和人民利益的双重代表。在新形势下,新闻党性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式而不是训导式。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为本"是胡锦涛新闻党性思想的鲜明特点。"以人为本"新闻党性思想的实践途径包括:"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工作方针,以"和谐"精神为内核的舆论引导手段,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新方法、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新闻文创作为他赢得了"舆论界之骄子"的称誉,同时也是他"文界革命"的主要成果,而他新闻文的主要成就又是他的"新文体"."淬砺其所本有而新之",从狭义文章学的独特视角对梁启超的新闻文进行全新解读,可以从语体、结构、情感等方面看出梁启超的新闻文创作及其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