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自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教育问题是教育领域意义重大的问题,也是近年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是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主体意识增强而发挥着其独特作用的。自我教育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教育活动,由于自我意识所表现出的局限性,教育在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自我教育又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教育活动,就是教育主体自觉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自我认识和行为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康德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自我意识概念及其哲学基础,是认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康德区分了先验自我意识与经验性的自我意识,认为前者是本源性的,是先决条件.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援引了"他者"概念,将"自我"与"他者"统一于自我意识中,这种自我意识的最终归宿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真正赋予自我意识科学内涵的是马克思.马克思批判了康德和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将自我意识转向社会实践、革命活动,上升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高度.  相似文献   

3.
作为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禅宗和基督教对自我意识各有不同的看法。慧能的禅学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分别体现了这一点。前者主张顿悟、“人佛不二”和超度,后者则强调“信仰的跳跃”、“人与神的本质差异”和拯救。这两种自我意识既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又相互平衡、相互解构。为了适应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应当建立一种超越东西方各自局限性的新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浅谈自我意识的人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机能,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自笛卡尔以来,自我意识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鉴它的复杂性,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达到成熟的水平,关于自我意识的内容、结构和作用,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但从发展趋势上看,现在多数研究者已把自我意识的内涵从对心理活动的自我反思(即意识的意识)扩展到了人的身体和社会方面,使自我意识成为“人对自己各种意义的我及其与外界关系的领悟和对待”。这里,“各种意义的我”包括身体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或外显的我、内在的我、理想的我以及深层自我等等。这样,自我意识的作用范围得到扩大且与人生活动直接关联,我们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下来谈论自我意识的人生作用。通过(这种意义的)自我意识,人们能够认识自身及其与环境和他人的关系,从而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生活动得以自觉进行;同时自我意识能够引导自我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我意识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我生成是借助于对象化活动即劳动实践来达到的。作为改造外部世界、创造人的生存环境的过程,对象化活动是人获取、丰富和展示自己本质力量的中介,亦是人意识自我、自我意识演化发展的中介。所以,对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演变,只能在对象化活动即劳动的基础上予以理解和把握。劳动实践的发展要经历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阶段,相应地,人的自我意识也依次经历着群体自我、个体自我和真正的自我三种形式。一群体自我意识人类最初的生产力发展形式即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此处的自然经济是在其广义上使用的,即指“直接地从自…  相似文献   

6.
思维反映存在是一个既有永久魅力又不断更新自己尺度的哲学课题.思维作为一种活动,有着自己的历史,即有着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潜在到显在,从不独立到相对独立,从后馈到超前的历史过程.现时代思维的巨大超前作用,呼唤着人对思维进行思维亦即思维"自己构成自己".思维"自己构成自己"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自反性的思维能力和活动,是自我意识在逻辑思维高层次中的发展,也是现代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在批判知性真理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从前真理观的"理性颠倒"。黑格尔真理观的前提和基础是精神活动性和精神自我意识,因为精神本性具有活动性,在自己活动的结果中达到精神自我意识,所以真理必然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真理观的基础是人的自然需要和满足人需要的具体实践活动,所以也必然强调真理是个历史过程。但是,马克思的活动主体不是理性、精神,而是现实的人;活动的内容也不是黑格尔的精神外化的自我意识,而是现实的感性物质活动;黑格尔是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环节,他完成的是一种理论系统化的哲学系统,目的是构建绝对真理体系,而马克思是把真理作为实践的环节,最终完成在一种开放的历史实践活动中,目的是人类的自由解放。因此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理性颠倒"的"实践颠倒"从而实现了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整个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人的群体与个体对自身的地位、自主性、影响力的一种自觉意识。自我意识是人们精神生命之核心,是人作为人的首要品质,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方哲学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区别性,证明了这一判断。在西方,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充分的分化,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分化,人的群体自我意识因此觉醒。然后是个体与群体的分化,人的个体意识因此觉醒。在东方,这种分化是不充分的。东西方哲学的区别根源于社会发展程度的区别。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群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能动地认识和改进自然;人的个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潜在,从而为发挥个体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自我意识包含着对于传统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批判性审视,使个人超越历史传统而站在时代的前沿。当一批具有高度自我意识和新思想的先进分子的奋斗得到了大众的响应,唤起了新的时代精神时,社会就前进了一步。自我意识的作用具体地表现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中,它是促进观念变革和人格发展,开发创造潜能、推进政治民主化和实现文化换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自我意识,就是指社会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反映,是一种脑的机能活动.作为党员的自我意识,我们认为其涵义大体应当包括这样三个层次,即党员个体对自身的反映,党员个体对自己与党组织及其事业关系的反映,党员个体对自己与整个社会关系的反映.作为一般意义的自我意识,它具有社会决定性、个体制约性、同一性、意识性等四方面特性.党员自我意识除了同样具有上述四个共有的特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党性.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和利益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员的自我意识更直接、更关键的是必须受到党性  相似文献   

10.
孙琳 《北方论丛》2015,(6):112-117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以两种原子论比较为切入点,对抽象的“自我意识”的异化物,即宗教、各种宿命论哲学、神话进行了“三重去昧”与扬弃,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逻辑演进下复归至“自我意识”的本质“自由”之中。在“三重去昧”过程中,马克思的“自我意识”观完成了三层超越:第一,仅仅作为“实体”存在的德谟克利特的必然性原子论;第二,仅仅作为“主体”存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抽象“自我意识”;第三,仅仅作为“抽象性”的个体存在的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对象化活动具有两个层面:第一,作为其对象化活动的感性实践;第二,作为其对象化物的感性自然界。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对象化使“实体即主体”的“自我意识”的本质在辩证逻辑中获得完成。“自我意识”的本质即自由。《博士论文》开启了新的世界观,即新的现实理论视域和新的实践视域,启迪和照亮了思想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先提出认识论中两个问题,作为本文的引子. 第一,传统的“认识”定义忽视了主体性原则按传统的“认识”概念的定义,是指“人们的头脑对于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或“主体对于客体的反映”。这一定义有两大特点:认识对象仅仅是主体之外的客体;认识活动仅仅是一种反映活动,它忽视了主体性原则在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两个特点也就变成了两个缺点:因为,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人有自我意识,人作为主体既是  相似文献   

12.
张松 《东岳论丛》2005,26(2):128-135
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的最高意志活动 ,从来就是一种通过对存在的超越性追问来超出存在者整体之限制和束缚的自由之努力。而当哲学乃是人类精神的自我认识这一点通过德国唯心论而成为哲学的自我意识的时候 ,自由本质问题就成了进行着超越性思考的哲学的核心问题。然而 ,任何超越性的思考 ,其所涉及到的都具有普遍必然性意义的存在者整体的根据本质 ,但自由在原则上却是个别化的事情。这个矛盾作为自由本质问题的基本难题 ,一直困扰着西方传统中的哲学思考 ,而处于中国古代思想的固有传统中的庄子 ,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恰当地解决了这一根本难题 ,并因此而真正揭示了人类自由的根据本质。  相似文献   

13.
庞正 《社会科学》2008,1(2):113-121
代议制立法的有限性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代议制立法活动之产品的法律制度的有限性,二是代议制自身作为一种间接民主的立法制度的有限性.前者在根本上乃是法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矛盾体现,而后者则与代议制立法活动所尊奉的多数原则密切相关.在诸多论者为代议制立法提供的制度助益方案中,都透现着间接民主作为一种复合式的民主原则所需要的内在机制,即讲求程序和中间层次,重视市民社会的利益聚合功能和意见整合功能.第三部门对国家立法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将社会成员零散的利益需求集中为一定程度的普遍性意志主张,更在于其针对立法展开的意见交往活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民主立法程序能够使国家立法获致更完整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正当性.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的提高、觉醒始终伴随着科学与哲学的每一个进步。从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嘱咐,到今天相对论、量子论中的哲学问题,无一不敦促人们去捕捉自我意识这个精灵。本文试图从自我意识的历史形态、自我意识的内在结构及其联系,以及自我意识在认识与实践中的功能等方面来探讨自我意识的题中之义,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问题 ,是诉讼活动得以正常有序进行、实现诉讼目的的重要保证。证据的证明标准分为法律真实标准与客观真实标准。后者包含着前者 ,二者永远存在着差距 ,但都是客观的。法律真实标准是一种实践形态的 ,而客观真实标准是一种理想或抽象形态的。后者要想付诸实施 ,就必须转化为前者 ,才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和要求 ,才具有可操作性 ,才能在法定的期限内对案件作出较为科学而公正的判决。  相似文献   

16.
自我觉知不同于自我意识,自我觉知属于直觉体验,原则上无需借助反思,而自我意识是经过对象意识的中介,从对象意识返回到自身,即“对意识的意识”、“对思想的思想”.自我意识产生在对象意识之后,但是在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对象意识并没有消失,因为自我意识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象意识.哲学基本问题正是在自我意识获得自觉的基础上才被明确地提出来的,思维与存在从二元分裂到虚假统一再到以实践为中介的辩证统一过程,就是自我意识从独立化、神秘化走向现实化的过程,是自我意识的纯粹结构在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中转变成现实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波伏瓦那里.作为意识的"我"与作为意识的"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换种冲突关系.其强调自我意识的"含混的道德"可以被归属于"没有道德的生存论";梅洛一庞蒂在文化共同体中探讨"我"与"他"的关系问题,与他人共在的道德意识导致的是一种"有道德的存在论";而在列维-斯特劳斯那里,一种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他人的绝对他性的道德意识超越了生存论立场.  相似文献   

18.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都体现着一定内容的经济关系。前者体现的是劳动者与客观物质生产条件的关系,它决定着一定经济活动的本质,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而存在;而后者体现的则是劳动者交换劳动的实现经济联系的关系,它构成了一定的经济运行形式,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运行形式而存在。正因为如此,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实现兼容的总原则是:二者的兼容不是任何一方会改变另一方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要求,而是在双方各自保持其基本规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在欧洲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这一范畴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哲学现象之一。自从笛卡儿将“我想故我在”这一著名命题作为他整个哲学的出发点以来,人类哲学思维便开始由对象世界的探讨转入人的内心,转入人的认识活动、认识能力和认识基础,转入对人类精神本质的研究。由于有了与对象相对立的自我,有了与对象意识相区别的自我意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真正作为这样的问题而被提出来和意识到,对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的探讨和研究也才有了理论上的可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是自我意识完善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分化——冲突——统一的过程。但他们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缺陷。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它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自我意识是否健康完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因此,在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重构他们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