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跟单信用证是当今世界贸易结算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支付工具,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结算的主要支付方式。我国入世后,信用证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必将日益重要。但是近年来,我国企业与外商之间的信用证纠纷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纠纷涉及到信用证欺诈问题。因此,从信用证欺诈入手,深入研究由此产生的信用证司法保全措施及“欺诈例外”理论的适用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方式是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结算中最常用的方式,但对其片面理解的结果,使得我国不少出口商在使用信用证结算的过程中屡屡受到各种风险的影响,从而一方面使企业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也使国家利益受损。本文在仔细研究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对出口商而言存在的主要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鉴于信用证较强的收汇保障性能及贸易融资功能,一直以来,我国出口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必首选信用证。其结算额长期保持在外贸出口额的80%左右。但是近年来,其结算份额不断下降,并由此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就此对信用证地位弱化的原因及影响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作为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不可小觑。UCP600作为规范信用证使用的国际惯例,对信用证各个交易环节都做了详细规定。但是在实践中,因为对于信用证交易时间节点的法律认识错误以及操作不当导致了各种贸易纠纷。本文对UCP600中关于信用证交易的时间节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时间节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我国企业适用UCP600时在时间节点方面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由于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特点,在现今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大部分结算都是通过信用证方式完成的。但是,由于我国信用证实践的起步较晚,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很多对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误解。本文从分析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的一则案例入手,结合英美法对信用证的理论和判例实践,对信用证项下卖方因提供了不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从而遭到开证行拒付后,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一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信用证是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信用证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由于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对单证作表面的审查,使得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诈骗活动,由此,产生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以保护善意当事人的利益。本文简要阐述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产生的背景、内涵及法律依据,我国对此原则的适用及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是国际结算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结算方式,因其操作简便、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最为广泛。然而,由于信用证结算方式中“纯粹的单据交易”方式,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为不法者所利用,给贸易双方及银行带来了很大风险,如何操作信用证业务、防范信用证操作风险已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介绍了信用证的含义和付款条件,分析了实际业务中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并针对信用证业务操作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了几点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8.
船舶出口企业结算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中,国际结算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因其风险可能会给交易双方带来巨大的损失。三种常用的结算方式为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我国船舶出口企业使用结算方式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因,应注意防范结算风险。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下,船舶出口企业要将多种结算方式结合使用,并大胆采用新型国际结算工具———福费廷和国际保理,以此更好地规避结算风险,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以信用证结算的交易大量增加,信用证欺诈与诈骗等违法犯罪问题日趋凸显的问题,根据我国的立法现状,从刑法、民商法2个方面就信用证的立法完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指出亟须对信用证交易进行法律规范,对信用证欺诈和信用证诈骗进行界定处理,以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信用证法律关系的特殊性,使得信用证的结算方式远远比国内结算复杂得多。在信用证出口押汇业务中,银行的风险来自多方面,包括法律风险、信用证风险、出口商风险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等等。在所有这些风险中,法律风险是第一位的。目前,在我国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的背景下,银行只有不断规范自身出口押汇业务,完善质押条款,加强风险监控,才能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银行担保已存在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中,但现有相关法规存在许多不足,专门立法迟迟未能出台,法律制度的构建明显滞后。积极借鉴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等国际法律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担保法律制度,是当前迫在眉睫之事。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证欺诈的有效法律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立性是信用证业务的基本原则,它在提高结算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出口方单据欺诈.向法院申请禁令是进口方面临欺诈时寻求法律救济的有效方法,但这破坏了独立性原则.禁令的发布应非常谨慎.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支付方式之一;银行是否付款或承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用证要求提交的单据的审核;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合理的审单标准,处理出现纠纷最多的业务,从而能更好地进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从纯法律的角度审视信用证审单标准问题,其效果并不理想。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来考察信用证审单标准问题,以福利最大化与成本最低化为分析原则,通过效益分析的手段,对镜像标准、实质相符标准、双重标准(又称中间标准)、严格相符标准进行逐项解析,最终得出严格相符标准最符合福利最大化与成本最低化的结论,以期加深人们对信用证法律特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信用风险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则作为金融界及其监管机构的重点工作,且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专门的度量技术模型。其中,在国际上比较著名,在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包括KMV、CreditMetrics、CreditPortfolioView和CreditRisk+等四个模型。由于从理论基础、构建思想、模型假设和计量框架等方面均有相似和不同乏处,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不仅要体现风险管理的针对性,而且要满足风险度量的可行性,也是风险量化的技术标准与制度标准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消费信贷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成为银行业所面临的新问题。消费信贷具有期限长、客户分散、抵押品特殊等特点,这些都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流动性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必须针对这项资产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其流动性管理机制,而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银行规避流动性风险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各国银行业已意识到加强信用风险监管的必要性.研究信用风险特征,建立合适的度量模型准确地度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降低信用风险的必然要求,而Credit Metrics模型以其擅长度量非交易性资产的信用风险而著称.作者首先对Credit Metrics模型加以改进,使用我国的信用评级转移矩阵,其次考虑宏观经济和企业本身的非系统性风险,重新调整信用评级转移矩阵.最后以某家银行为基础,使用Credit Met-rics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于模型中的部分参数进行修正并对模型加以改进,从而完善CreditMetrics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 Leech对言语行为的分类模式为基础 ,对英文商务信函重新分为合作类信函、和谐类信函、竞争类信函和冲突类信函等类。合作类信函突出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 ,和谐类信函突出积极肯定的语言特点 ,竞争类信函突出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 ,冲突类信函突出间接委婉的语言特点 ,这些语言特点的应用都是以突出交际双方的内在利益关系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评估方法应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如何改进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提高预测精度是摆在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大致经历了比例分析、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在对风险、信用风险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主要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20.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有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法、神经网络分析法以及现代违约概率模型等。通过比较分析LOGIT模型和KMV模型,选取了能够体现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流量的28个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LOGIT模型,发现该模型能够提前一年较好地预测出公司的违约情况。在分析KMV模型时,通过GARCH-M模型计算出企业股权价值波动率,并运用上市公司数据得出样本公司的股权价值和违约点,从而计算出样本公司的资产价值和资产价值波动率,最后得出KMV模型的判别结果。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应以LOGIT模型作为判别模型,以KMV模型作为追踪模型,将LOGIT模型与KMV模型相结合来判断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