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社会变迁的视角引入性别失衡转变的宏观机理研究,构建了社会变迁影响性别失衡演化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中国30年来的社会变迁和性别失衡转变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生性别结构失衡的发展态势既非天然线性下降也非缓慢衰减,而是取决于未来社会环境多因素的互动,直接决定性别结构变动的环境因素转换符合短板理论;中国性别失衡的演变过程呈现阶段性特征:在制度改革探索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新技术引进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经济发展阶段,人口流动和家庭体系瓦解弱化了男孩偏好;社会结构转变阶段,阶层分化与贫富差异扩大使得男孩偏好获得了新的支撑;指出如果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持续恶化,那么性别失衡的转变过程会比学界预想得更为复杂和曲折。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及失衡程度入手,对以往研究出生性别比失衡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反向影响出生性别比;地区间的农民纯收入、文盲人口比例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也较大,并且通过与总和生育率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影响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3.
为了系统分析性别结构失衡及其产生的社会风险,研究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对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影响,探讨促进性别平等、改善人口性别结构、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和战略,以人口性别结构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框架。首先讨论中国性别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其次简要评述国内外性别失衡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再次基于对性别失衡问题复杂性的认识,引入新的研究视角,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框架;最后展望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影响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性别失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重大攻关课题“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成果,以中国性别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与政策创新、人口性别结构研究为切入点,提出了研究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框架,系统分析了性别结构失衡产生的社会风险,研究了性别失衡对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等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影响,对性别失衡及其后果的综合治理进行深入系统的制度分析与战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从而有效减缓和预防性别失衡及其一系列的社会人口后果,降低社会风险、有力促进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该市已持续多年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并具有偏高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和各孩次出生性别比都偏高的特征。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主要是偏紧生育政策挤压、现实生活需要以及违法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检测手段等原因所致。治理这种失衡应从提供政策和机制保障解决群众现实需要、调整监控重心、建立双向处罚制度、加强部门和区域协作、加大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打击“两非”行为力度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现象分析认为,在我国,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直接原因是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存在,深层次原因则是源于农村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由此引起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国家在倡导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由此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制定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关政策、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等应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出生人口位移系数预测法,根据21世纪前20年出生人口基础数据,预测2021—2035年全国小学在校学生数及其城乡分布;提出三种生师比预测方案,预测2021—2035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规模变化及其城乡分布,测算出未来15年平均每年新增小学教师最低数为12.5万人。基于以上预测,文章提出应对小学教师变化的政策建议:要适时调整小学生师比,保持小学教师培养规模适度,加快小学教师结构优化与素质提升,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  相似文献   

8.
9.
湖南省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研究——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失衡,这无疑会带来诸如婚姻挤压、道德沦丧、经济减缓、女性地位降低等社会问题,将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加强管理监督,营造生育新风,完善利益机制,加强优质服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整治出生性别比失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以公共治理理论的五要素为框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河南A县、安徽B县和浙江C县三个典型县的性别失衡治理案例进行研究,归纳出三县的治理模式,分析模式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A县是一种通过行政资源将“条块”关联的层级治理模式;B县是一种政府与公民社会双向互动的网络治理模式;C县是一种上下松散的悬浮型治理模式。并针对微观层面的性别失衡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状况,会对未来人口发展、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多年来,各种产前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不断普及为选择性人工流产、引产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在作用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诸因素中,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生育是其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一胎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二胎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且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收效甚微,通过"禁止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入"刑"遏制性别比偏高成为社会热点。从人口学视角出发,构造立法后的人口数量成本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收益方程,测算结果表明,立法后带来的人口数量成本可以接受,出生人口性别比收益明显,立法具有可行性。而且立法还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立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广西出生性别比长期、普遍、高度失调,是作为第一民族人口大省(区)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一个极为严重的人口安全隐患,极不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甚至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和祖国边疆的安全。文章在总结广西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状特征基础上,重点对其失调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治理实践及进一步治理的对策作了总结和思考,旨在引起全社会对失调问题更加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使之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15.
西南民族地区在五普时即已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这是继该地区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贫困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而又出现的人口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和可能将要产生的负面效应无疑会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口安全环境建构、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等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又因区域文化、生境等客观存在,其失调特征与原因有着比汉族地区更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出生性别比的持续偏高是社会性别的不平等在生育领域里的集中体现,因此,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应该着重于对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改造,通过构建社会性别平等机制,形成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远期战略和近期战略相结合的综合框架。  相似文献   

17.
B超的滥用、强烈的男孩偏好以及对非法流产行为监控的失效共同构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充要条件,三者中任一条件不满足都不可能出现出生性别比偏高。尽管B超发明和滥用前出生性别比并没有异常,但也不能说出生性别比偏高与受教育水平、传统文化等因素无关。事实上,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男孩偏好和B超的可获得性而影响出生性别比。由此出发,促进出生性别比回复正常,短期内应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坚决禁止B超的滥用,关键是加强立法和管理;长期内则必须治本———消除男孩偏好,关键是加速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低生育水平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后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 8 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出生性别比出现了明显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与担心。文章分析了低生育水平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 ,并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婚姻后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 ,从而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与认识。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从法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相关法律、法规,认为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有效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立法落后、缺乏社会性别意识,强化了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从而成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制度性因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龄老人1910-1969年间出生子女性别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描述性地分析了一组被访高龄老人的生育时间、生育数量、子女的胎次排列与出生婴儿性别比的关系。主要分析结果说明,出生于这组高龄老人的子女的性别比明显高于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的上限;低胎次的婴儿性别比高于高胎次的婴儿性别比;出生婴儿性别比受来自不同育龄妇女年龄组的生育数量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