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改革开放迄今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正学习如何走向发达国家。凝聚当代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s) 第三部门力量,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全球社会中以非营利组织不同的方式或角色担负的促进经济及扶助弱势的角色,从宏观及微观视角分析可见:在各种现象发生时,该组织能快速而有效地协助政府工作,进而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全面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苏捷 《社区》2011,(11):58-58
第三部门是指不属于政府(第一部门)、企业(第二部门)之外的其他组织,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组织。在中国,很多人是从各种各样的慈善公益活动中开始认识到第三部门的作用的.赈灾、捐助、扶贫、济困,第三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或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理念,塑造着社会的公益文化。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①诠释第三部门的兴起,创立了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第三者政府及志愿主义理论;②解读第三部门发展趋势,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组织生态学、新制度主义及多元福利的解释范式。近来,第三部门研究兴趣主要聚焦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第三部门社会角色、非营利组织发展与转型、慈善与志愿、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总体看来,国外非营利组织研究尚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福利性第三部门(CWTS),作为专业化的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非营利性机构,视救困济难、社会福利为己任,切实为社会弱势群体谋福利,为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分析第三部门和社会福利概念本土化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福利性第三部门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制度环境,对中国福利性第三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尤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三部门是指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其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该文重点分析了第三部门的特征以及第三部门概念与非营利部门、中介组织和事业单位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别,同时针对第三部门当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应该完善法律,放松规制;依法管理,依法监督;提高人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等措施,以便加深对我国第三部门的再认识,促进我国第三部门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网络草根NGO已经开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日益壮大,并且通过网络发挥出自身的巨大优势。然而,网络草根NGO作为一种特殊的虚拟存在,最急需解决的就是自身的公信力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网络草根NGO公信力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7.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社会自组织能力和自治能力的提高,这突出地表现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和壮大。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第三部门的发展对政府权力运作方式的变革具有积极意义,带来了全新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模式,为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践政治文明开辟了新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突显了第三部门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但是,正处于成熟与发展中的第三部门面临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法规不完善、管理水平滞后等很多问题。第三部门的发展迫切需要达到善治,实现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第三部门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将社会经济结构区分为三大部门,即政府为第一部门,企业为第二部门,非营利组织为第三部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中也出现了第三部门,它们迅速发展并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新角色广泛参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活动。但是目前中国第三部门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并解决。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民社会兴起的重要标志,NGO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三个案例通过NGO与媒体的互动关系,来说明在开展NGO媒体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媒体,目的是通过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自身发展建设,扩大民间社会影响力,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结合集体行动、社会运动以及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NGO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借助这一框架,文章从资源动员、政治机会、组织生态环境的角度对艾滋领域NGO的发展进行了考察。通过对1994年至2008年艾滋NGO发展的面板数据的分析可见,政治机会的改善和资金的增加会给NGO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社会组织的生态环境对NGO发展呈倒U形影响。而且,不同类型的NGO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组织生态环境和疫情对草根NGO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资金和政治机会的效应却不显著;资金和政治机会则对GO NGO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其他因素效应则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对于国际NGO,只有艾滋病疫情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2.
NGO及其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中国,存在着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NGO相一致的合法社会组织──民间组织。中国的民间组织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扶贫开发,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和实际效果的活动。文章从实证考察中国民间组织所开展的有关扶贫开发的主要活动,说明NGO对扶贫开发所发挥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若干实例,从三个方面说明NGO是国际社会反贫困的中坚力量。第二部分实证性地考察中国NGO在扶贫开发中开展的主要活动、项目及其绩效。第三部分归纳总结中国的NGO在扶贫开发方面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及其面临的课题。作者认为,NGO在扶贫开发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持续有效的活动,为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提供了经验并并拓了道路,但中国在扶贫开发方面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公民社会的成长,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非政府非赢利组织NGO,其在准入环节和运行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制度羁绊,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了公民社会的不完全性。试图从制度分析的层面,探讨中国环境NGO拓展生存与发展权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和行政管理模式变革的背景下,第三部门研究正成为一个热点和前沿课题。在社会福利领域,西方的新右派和福利多元主义也重新对第三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重视和关注,第三部门的发展壮大和功能健全也符合中国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政策取向,因此,第三部门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功能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将第三部门引入社会福利领域,提出了福利性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15.
第三部门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部门在美国发展的历史根源是结社的传统、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民主的社会现实 ,现实根源是 70、80年代的政府改革 ,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第三部门维护了自由主义精神 ,促进了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 ,提高了政府效能、保证了行政改革的顺利展开。中国应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因为它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得以成功的关键 ,同时在第三部门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完全可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公民社会的理论框架下,以北京市品阁小区业主委员会为例,分析了限制社区内草根NGO生长的合法性获取、资金来源、服务有效性和专业技能等问题,阐释了实践中的草根NGO如何破解上述制约因素,提供了一种分析草根NGO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杜钱吴丹 《社区》2015,(9):48-48
近日,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南坑社区服务中心英语园,来自坂田街道12家社区服务中心的26位公益大咖首聚,学习了怎样服务和孵化社会组织知识。培训由坂田街道“社会组织公共空间”发起,旨在加强社区服务中心职能,了解社会组织服务孵化知识、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光  李峰 《东方论坛》2004,(5):107-111
国际社会第三部门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转型,迫切需要第三部门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基于对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的分析,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第三部门在中国发展的政策建议,指出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是社会各方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9.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引起了一场"社团革命",同时引起了公众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广东番禺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的成长道路为例,尝试分析在目前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不对等关系,由此追寻在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的特色和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在中国仍以国家中心主义为主的福利模式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对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我国非政府组织必须与政府建立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NGO法律政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0年代以来,NGO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中,NGO相关的法律政策环境无疑成为影响其进程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文章基于对我国NGO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历史过程和现状特点的理解,对围绕我国NGO法律政策环境的一系列问题,诸如NGO的法律地位、概念界定和分类体系、登记管理体制、税收政策、社会监督机制、政府财政支持、人事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和系统的分析,试图从总体上搭建一个有利于培育、发展、规范NGO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为下一步推动国家制定和完善有关NGO的法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