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语言种类繁多,一部分面临活力衰减、濒危,语言的消亡是文化、社会历史信息的遗失,不可挽回,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面临濒危语言抢救记录、保存以及语言维持的艰难局面,应对语言濒危的工作已经提到学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应根据国情,主要从语言使用的代际传承、绝对人口数量、是否为识别民族主体语言、语言独特性几方面来认定中国濒危语言及保护研究的优先等级,并按照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展开濒危语言调查记录、语料及相关资料处理运用、语言典藏、语言维持等方面的工作,有效记录保存濒危语言文化资料,维持衰微语言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CoLang是在美国定期举行的,集语言记录和立档理论、实践、技术为一体的现代语言研究技能培训班。CoLang2014年的重要内容是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记录濒危语言资源。其教学理念是"动手学习、学以致用"。它对我国濒危语言研究的主要启示是:濒危语言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濒危语言记录、研究、立档及振兴应成为高校、研究机构、少数民族社区、政府基金会、语言学者和语文工作者共同协同下工作;应积极开展我国濒危语言立档技术培训工作,以及国家语言文化资源的安全保护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应加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3.
构建濒危语言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濒危语言现象是当今语言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中的热点。如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 ,建立一个综合指标体系来识别某种语言是否处于濒危状态 ,是濒危语言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构建衡量濒危语言指标体系应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开放性以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本文认为衡量濒危语言的主要指标有民族语言使用人口的绝对数及其占民族总人口的比例、青少年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社团中所占的比例、语言使用能力、语言使用范围、族群的语言观念、语言结构系统的衰退等几个方面。衡量濒危语言的参考指标有族群人口流动、地理分布、是否跨境、是否用于宗教、有无本民族文字、语言关系、国家语言政策等因素。以上各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衡量濒危语言的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导致语言濒危的原因和过程是复杂多样的,由此决定了实施濒危语言的保护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国内外学术界针对濒危语言及其保护问题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以及犹太人希伯来语、新西兰毛利语成功复兴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在实施濒危语言保护、实现语言复兴时应着重关注以下问题:加强濒危语言记录和描写工作,为语言复兴提供基础资料;制定针对不同成分的语言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兴计划;正视复兴的语言所具有的混合性,避免"纯语主义";结合"衰变语言"与"濒危语言"之别,有选择地开展语言复兴工作;注重复兴语言的实用价值;完善濒危语言立法体系,为濒危语言的保护和复兴提供保障;完善双语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助推下的英语强势蔓延,大大加剧了世界范围内语言濒危和灭绝的程度和速度.语言生态隐喻为语言濒危研究提供了主流范式.非强势语言民族国家应理性接受语言生态演化,在合理利用强势语言价值和保护民族文化财产两者间需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民族的交往日益增多,少数民族语言正快速被强势语言吞没,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达斡尔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母语使用环境萎缩.通过对黑龙江省达族学生双语水平及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黑龙江省达族语言将濒危灭绝,政府重视,统一认识,加强双语教学试验研究,加速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语言事实和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语言濒危已成为现当代社会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面对语言濒危的严峻形势,洪堡特的“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学说对濒危语言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西部民族杂居区语言使用的个案调查 ,认为民族杂居区语言使用的特点突出表现在 :(1)双语现象的普遍性 ;(2 )双语使用的层次性 ;(3)语言使用的类型转化 ;(4 )弱势语言濒危状态的明显化。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如何才能有效保护语言多样性是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的课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濒危语言较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政府开始重视濒危语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支持原住民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原住民语言的衰退,但仍然不足以挽救原住民语言的命运。如何有效地拯救濒危语言,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档是抢救和保护国家语言资源的当务之急。语档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语言族群保持和恢复语言的愿望和要求,适应社会对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需求。语档建设应遵循大众化原则、全面性原则、标准化原则、以话语为中心的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当前,应就语档语料的构成,有声语料的转写、翻译和标注,语档体系框架和元数据,语档产品及质量等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拟定相应规范和标准。此外,应充分关注濒危语言族群对语档资源的知识产权诉求。  相似文献   

11.
语言政策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对于语言的控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政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语言政策的研究也是语言学者的重大使命。通过对中国语言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中国语言政策研究30年的学术历史,可以发现,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经历了从语言规划到语言政策的转变,其背后是语言政策研究经历了语言学到社会语言学、再到语言的公共政策学的多学科交叉与发展,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国家统一官方语言的基础上使少数民族的语言得以保存并在其社会中充当文化传承载体的角色,并在外语与官方语言之间实现多种语言的平衡发展是将来中国语言政策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藏语是藏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在世界步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今天,语言趋同、语言濒危现象已成为现代语言生活的突出问题。藏语文也不例外。民族语文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在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形成强有力的内部适应机制,即一方面积极推广语言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实施以母语教育为基础的双语教育,这是改善和保护语言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濒危语言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特类。当前濒危语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身份得不到确认,不利于濒危语言的深度记录、整理、保存以及实际传承和具体保护。加强濒危语言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可与依赖其作为重要载体的民间文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活态的群体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论语言民族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在语言文字立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在加强语言文字立法工作时 ,应当正确处理有关的民族关系问题 :要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原则 ;要依据宪法规定 ,坚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要依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执行职务时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要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族群,几乎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但有文字者不多见,中国当代的民族有56个,其中很多有自己的语言,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字或新创文字。以家族为单位的更小族群,几乎没有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文字,这也是目前学术界对这类民间文化现象涉及较少而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本文以白云家族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其家族语做一些现象语言学的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实行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是我们国家的一贯政策。与主流社会的语言文字相比,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不论是社会功能还是应用范围都比较小。但国家宪法规定,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一律平等。民族语言文字还是本民族人民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文字在双语教学、师资培养、文化研究、医药与植物研究、濒危文化保护等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语言学家在识别语言方面过于保守,美国语言学家Jamin Pelkey以互懂度为标准把他在云南描写的24种民族语言定义为独立的语言,并且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承认。Walter Shearer虽然认为互懂度是识别语言的最终标准,但指出测度互懂度的技术还不成熟。孙宏开此前结合中国境内语言和民族的复杂关系,综合考虑语言结构标准和政治社会因素,提出了在我国进行语言识别的原则和标准。与西方学者不同的是,他非常重视分析、比较语言结构与周围语言之间的同异在语言识别中的作用。互懂度实际上是以语言系统的差异大小为基础的,必须落实到语言系统的比较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现代语言已经在语言系统、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至少可以为语言识别提供两个可以参考的标准:语言系统的异同和对言语社区的认同。语言识别工作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语言学家应当积极利用这些成果,立足于严谨、科学的研究,推动有关"语言关系"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共时差异往往反映历时的演变.濒危语言也一样,其濒危的状态及演变趋势能从共时呈现出的差异得到证明.本文通过对土家语语言功能衰退不同类型的共时比较,分析土家语濒危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参加诉讼的权利,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禁止民族分裂、保护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通过调查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司法实务,发现当前存在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诉讼程序混乱、不符合诉讼原理等问题,不利于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实现。究其原因,在于该诉讼制度缺乏程序保障。为了确保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有效实现,应设立“民汉双语诉讼规则”,以为司法机关提供统一的操作规范。民汉双语诉讼规则应该明确民汉双语诉讼的概念、类型以及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内容,并且根据不同诉讼类型有针对性地设置审判语言与诉讼语言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