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我担任一年级三班和四班的数学教学,有9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但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两个班都不同稃度地存在着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孩子智力差、反应慢、理解能力很有限,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造成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其它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做好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我对初二数学总复习,谨提出以下几点见解,以作参考: 一、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初三数复习计划的制定应注意:1、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  相似文献   

3.
一次聚会,得知我当了班主任,朋友给我讲了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母亲参加了三次家长会的经历.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你最好带他上医家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进步很大."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你儿子排名全班倒数第二.  相似文献   

4.
领袖的诞生     
薛涌 《领导文萃》2009,(17):42-44
女儿在美国上学.从来没听说有什么班干部。第一年上学前班,老师给全班同学分配任务:有的是把门人,即孩子们列队进教室时把门打开,等全班进去后再关上;有的是领队,走在第一个引导全班进入教室,非常威风。可想而知,孩子们都想当领队,不想当把门人。不过,这些角色,从来是每个人轮流。绝对平等。目的是教育孩子,每个人都要给大家服务,对别人都应该尽责任。这大概也是培养集体精神的第一步吧。  相似文献   

5.
一、我的班级我做主 1、班级精神我构建.先给孩子们作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演说:咱们班是53人共同的班级,它有50个孩子、3位老师(语文、数学、英语)组成,每位都是班级的主人,你们希望咱们班成为怎样?  相似文献   

6.
谢中丽 《科学咨询》2005,(24):36-37
我和同事们经常谈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低段的语文课上,常常是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很多的孩子都会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请他回答问题的次数少了,感到很失望.老师也会为这样的问题感到头痛,因为一是怕这样下去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怕家长成天因为这样的事情,要求老师做这做那的.可是到了中段之后,课堂上举手的孩子渐渐少了.到了高段,课堂上老师只要一提问,全班孩子就象被霜打了似的,耷拉着脑袋,生怕被老师叫到.而老师为了不唱独角戏,只好象点将一样,随意叫几个人来配合配合.而被点中的孩子也是极其不乐意.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们都只有摇头叹气.  相似文献   

7.
"形象"随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在工作中、生 活中、与人们的交往中,某种素质的外在展示。 人的角色是多重的,人的素质体现是多样的,展示出 的形象也是多维的。在父母面前,展现的是孩子的形象; 在孩子面前,展示的是父母的形象;在工作单位,展示给 大众的,是一位工作人员的形象……。评判的尺度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但基本评语就是"好"与"差"。我相 信,每个人部希求有个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慕长芬 《科学咨询》2008,(16):66-6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学生在进入初三后,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已较明显。应该承认,学生学习数学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数学有快有慢,出现距离不大的层次性也属正常,如果到了初三还采用常规"一刀切"教学两极分化会进一步加大。如何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在初三教学和复习训练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常规,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定法"是说数学教学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在实践中也必须因校因人(指教师)、因时、因学生、因教材而异,这就是所谓"无定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环节教学法.不过并不是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数学教学的环节是预、读、听、思、问、议、练、结.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背景 我是乡镇中学的数学教师,所教学生全是农村孩子,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本节课问题的实际背景是日常生活中的铺地砖问题,农村孩子都知道铺地砖事情.教材背景是学生刚学完的正多边形知识.教学的主题是把日常生活中的铺地砖问题抽象为数学中的平面图形的完全镶嵌问题.  相似文献   

12.
笔者既教数学,又教思品,总觉得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科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相继出现.教学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学科相互联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尤其思想品德课教学看是一门独立学科,实则综合性强,并且处在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笔者大胆尝试,打破思想品德学科界限,把"数学"引进课堂,让"图表"和"数据"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改革.种种政策均符合时代的要求、学生发展.新加坡的Wee Heng Tim教授认为21世纪数学教育的职责是"帮助每个孩子最火限度地发现和发展他们的能力".数学课常,45分钟的课堂效益的优化是必然的,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新的学期即将到来,又将有一些新的班主任走上岗位.作为一个新班主任,如何管理班上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但从何处着手,作为一个新班主任,往往把工作重心摆在了用班规班纪严格约束上,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学习的保障,自然是以班规班纪约束为本.  相似文献   

15.
刘文春 《科学咨询》2006,(22):54-55
最近几年,我连续接了几届初二至初三的英语差班的教学工作,对提高差班整体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冯祖化 《决策探索》2008,(10):95-96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切"教"的手段,都应为初级中学学生的"学"服务.初级中学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充当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角.初级中学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活化的重要标准.而活化数学课堂教学正是素质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但现存初中数学课堂不利于素质教育.目前,国内对初中数学课堂探讨较少,本文将初级中学学生数学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怡 《科学咨询》2007,(16):34-34
我们知道学生在进入初三后,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已较明显。应该承认,学生学习数学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数学有快有慢,出现距离不大的层次性也属正常,如果到了初三还采用常规“一刀切”教学两极分化会进一步加大。如何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在初三教学和复习训练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常规,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初一数学的起始教学,是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基础和关键,搞好初一的起始教学,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与过渡,而且可有效地防止学生到达初二阶段时产生两极分化.因此,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可谓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搞好初一起始数学教学,扎扎实实打好数学基础,浅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慌醒.  相似文献   

20.
案例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9-162页"认识物体". 背景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物体"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虽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要刚入学一个多月的孩子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在头脑中建立这些立体图形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再抽象处这些立体图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是如何抓住儿童好"玩"的特点,启发儿童在"玩"中观察,在"做"中思考的呢?又是如何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这些立体体图形的表象,从而抽象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