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分为代理腐败和寻租腐败两种类型,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可以运用数理模型分析影响两种腐败行为的相关因素.要遏止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就要提高检查腐败行为的工作质量,加大惩处力度.同时,还应针对不同的腐败行为,实施相应的惩处,使政府机构的腐败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大庆社会科学》2007,(1):159-159
李抒望撰文谈到: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羡腐心态等,都成为“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腐败     
教育腐败现象是当前社会关注和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概述教育腐败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腐败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及教育腐败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并进而从教育与腐败的关系视角,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教育腐败防范对策和惩治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本来,腐败(本文专指“官员腐败”),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过,就中国而言,处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腐败自然成为突出问题。于是,有必要认真分析腐败的成因,以便弄清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治理腐败。为了简便,本文仅分析官员的经济腐败。在此基础上,对于官员的政治腐败、生活  相似文献   

5.
惩防腐败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颗社会毒瘤。任何腐败分子从有所作为到渐进蜕变和最后堕落犯罪,经历了从认知扭曲到内在自我迷失再到外在腐败行为的转化三个心理阶段,贯穿了既相对独立更递增强化的三大心理机制。腐败的心理防治,在于寻找腐败防控对个体心理的干预点,既要体现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又要体现心理的整体性,实现有机统一,从而有效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6.
腐败犯罪黑数是指未被官方发现的腐败案件数,其存在不仅使犯罪数据难以统计和评估,更损害了“三不腐”机制的形成,危害甚巨。腐败案件,从案件发生到官方通报查处,如下任何因素,诸如权力运行失范、制约监督乏力、举报机制不健全、查处措施不力、科技赋能欠缺,都有可能导致腐败犯罪黑数。应通过综合施策,降低“腐败黑数”,实现腐败犯罪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一类不可忽视的腐败现象——准腐败现象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也平 《理论界》2006,(11):98-100
本文对“准腐败”进行了定义和剖析,从准腐败的视角对腐败现象进行了揭露,阐释了准腐败的特征、危害、原因,以及打击准腐败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试论观照腐败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观照腐败的视角是制定治理腐败方略的前提与基础。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腐败”的定义进行归纳与分析,探讨腐败滋生的原因,从而科学地理解与把握道德论、现代化论、权力关系论、社会文化论、体制.制度论、政治经济学等各种观照腐败的不同视角,并对这些观照视角进行类型化的分析,可以探究出腐败的本质属性及其滋生蔓延的规律,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腐败方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官员的腐败行为是多种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官员腐败心理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再到心理结构总体质变的过程。官员的腐败心理主要有特权心理、贪婪心理、畸形攀比心理、侥幸心理、过度补偿心理、盲从心理和定势心理等。官员自身的人格缺陷、认知偏差、情感错位和意志薄弱等是其产生腐败心理的决定性因素。对官员的心理干预包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培养官员健全人格;建立心理评估机制,关注官员心理健康;调控需要结构,树立官员合理的需要观;开展心理培训和心理训练,提高官员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集体腐败有其特定的形成路径和行动方式,正确判断集体腐败各个形成阶段的特点,有利于及时掌握腐败集体的动向,制定阶段性治理对策,从而降低集体腐败的危害性。因此,在现实背景下,通过数据和案例来概括集体腐败在当今中国的现状,以集体腐败四个形成阶段为切入点,展开详细的阶段对策分析对于预防和打击集体腐败,根除社会走向"腐治"的祸根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会转型 ,实质上是由市场经济所引发的一次人性解放以及人的非理性复苏的过程。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促进市场经济繁荣的同时 ,也引发了人的非理性的膨胀。腐败的滋生、蔓延并不全部根源于体制的缺陷和认识的欠缺 ,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 ,欲望的膨胀、腐败动机的启动、血缘情感的越位、意志的薄弱、群体无意识的制导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坍塌是滋生腐败的非理性根源 ;人的非理性因素在腐败和反腐败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正式制度制约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从新的理论视角对腐败进行了研究 ,并将腐败定义为公职人员 (和那些参与腐败交易的人 )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动机驱使下 ,经过成本和收益计算后作出的一种合乎理性的选择。本文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提出以制度均衡反腐败的观点 ,并着重对非正式制度与腐败的路径依赖及非正式制度反腐的特点等进行研究 ,最终得出结论 :在我们深厚的文化传统底蕴下 ,非正式制度凭借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 ,将在反腐败的战略选择中占据重要地位 ,发挥其独特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丹 《青海社会科学》2009,(1):131-134,147
腐败是一种道德现象。"腐败"的伦理分析从后果、主体和责任三方面展开。后果条件表明,一个行为是通过败坏公职人员的德性或破坏制度秩序而成为腐败行为的。主体条件表明,腐败行为的主体要么是采取行动的腐败者,要么是被某行为腐化的人;在一个腐败行为中,腐败者和被腐化的人不一定是同一个人,两者也不需要同时出现。责任条件表明,无论行为者的破坏行为是由于自己的腐败习性、他人的引诱还是外力的控制,只要他能够预见到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他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权力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一种出于私利而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它是世界各国政治机体中普遍存在的毒瘤,直接威胁着全球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权力腐败的直接内在原因,从心理的层面上透视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治理各种权力腐败现象。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行为可分为集体腐败、群体腐败和个人腐败。权力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在最终作出腐败行为以及在整个社会上导致腐败现象严重恶化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催化作用。它通过心理互动、心理沟通,使各种消极的社会心态和腐朽思想不断滋生蔓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尺度和社会心理环境。因此,要把反腐败斗争落到实处,必须注意消除种种导致腐败行为最终发生的“腐败心理”。  相似文献   

15.
对过渡时期腐败现象的理论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腐败的经济理论原因及其危害性,提出了扼制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发的场域视角,非典型腐败主要包括政治域的隐匿权威、法律域的立法腐败、经济域的信息腐败、社会域的语言腐败、学术域的学霸腐败和艺术域的权威腐败。本质是民主政体和市场体制不完善及相应制度规范缺失状态下权主为个体或集团利益实施的一种滥用公权、私权和共权侵占公共利益的行为,且具有隐蔽性、全域性、泛权性、阶段性、群体性、相生性、致损性等行为特征。非典型腐败的动力机制可解构为其生发运行的人性基础、内生力量、心理基础、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制度条件。从体制转轨角度看,大量存在于夹缝中的制度租金不但诱发了寻租行为,而且因以权力粗暴干预市场为特征削弱了治理寻租的正当性,也为非典型腐败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相对于权力治理,非典型腐败宜采用制度治理。以制度约束权力,建立对市场和个人权利的尊重,重塑社会治理结构;制度供给及时响应制度需求,消除制度租金,并坚持以市场化为制度供给的基本导向;强力反腐,制造“奥尔森震荡”以改变反腐制度的演进路径,推动反腐制度变迁退出低效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7.
权力腐败是为了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资源),它通过“制度规则”这种合法的外衣为自己隐形,又以“边缘腐败”的形式大量存在。它主要以“制度依赖”的方式为自己寻求生存的空间。它的社会危害性十分巨大。其本质核心在于以权力主宰公共利益(资源)而形成垄断性资源,并进行集团和个人分配。最关键的治理方式是透明化、一体化和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以及大幅度提高腐败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18.
宁仕涌 《理论界》2005,(8):25-26
腐败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一个巨大问题,怎样才能防治腐败一直是我们在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腐败的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腐败的危害性并指出防治腐败的根本在于制度建设,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力求使我国的制度建设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切实地起到防腐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编辑腐败及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旭东 《云梦学刊》2006,27(2):12-14
学术腐败问题中的编辑个体腐败不容忽视,从寻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编辑腐败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指出治理编辑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卢建军 《兰州学刊》2005,(5):222-223
美国警学界对警察腐败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实务中对预防和控制警察腐败所采取的措施,对认识和解决我国警察腐败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论述了美国警学界对警察腐败的理解,对警察腐败表现形式的总结和对警察腐败产生原因的分析,同时也对美国预防和控制警察腐败所采取的措施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