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一系列重大基本理论问题上都有新的突破,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决定》强调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明确地否定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肯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在党中央历来的文件和决定中还是第一次,它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是,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商品经济?什么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或主体形式)究竟是计划经济还是商品经济?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等。对于上述问题,我国学术界在认识上还存在不少分歧。  相似文献   

3.
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如何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现在的一般提法是: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我认为,这个提法是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方面讲的。从经济运动的过程来说,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发展的,它同无政府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根本区别。因此,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这一提法,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本身的性质和运动的实际情况的。在这个问题上过去有一些不同的提法,比如,“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等等。“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个提法有明显的缺陷,因为它不能把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从性质上区别开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摒弃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实事求是地肯定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它对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在如何认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点上,各人的体会却是很有些不同的。按照传统观念,计划经济的计划,主要是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而价值规律则是次要的规律。从这个传统观念去体会,难免就会认为,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无非就是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  相似文献   

5.
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关系改革全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文中总结我国经验,有的放矢地阐明了改革经济体制不是改革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体制上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揭穿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并具体地论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 完善市场统治经济必须剔除“计划经济”现有经济结构的理论基础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比照社会主义经济是纯粹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接近于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实际,因此,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依据。但是,无论是从理论意义上或从实际效果上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都有其严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我认为,这一范畴所概括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两重属性、两个方面的统一,而不能理解成两个东西、两种经济的混合。把社会主义经济表述为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实际上是对经济范畴作板块结构式解释痕迹的残留,是理论不彻底的表现。为了准确把握这一范畴,有必要对有关范畴作些考察。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回答了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中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许多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想着重谈以下六个方面的发展。 一、科学地解决了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对社会主义经济属性的论述是《决定》对所有经济理论问题发展的最根本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属性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属性的科学概括,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个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属性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这个新的概括说明,商品经济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异己物,也不是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动态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哪些理 论问题需要探讨 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方面,有两个主要的问题需要深入讨论研究,一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的关系,一是条条和块块的关系,或者说部门管理和地区管理,集权和分析的关系。 第一个主要问题里又包括如下几个问题: 一、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前两年有人提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各种经济成并存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0.
<正>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同私有制基础上基本由市场自发调节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目前,在学习讲话过程中,理论界正就如何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机制展开讨论.我认为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商品经济,它同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比较,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有它自己的特点;作为计划经济,它同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具有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因此,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的特点应当是这二者的内在统一。同时,在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由于成熟程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正确贯彻赵紫阳同志在党十三大提出的“以有公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指导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在探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时,很自然地论及到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和基本特征等问题。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对此,现有种种的提法:有的说是有商品关系的计划经济,这种经济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品计划经济,第二阶段是产品汁划经济;有的说,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有的说,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有的说,是计划经济,但只承认商品经济而不提产品经济。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六条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只肯定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没有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念,并形成新的认识。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后四中全会后,又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规律与价值规律同时发生作用。但计划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至今人们的认识还很不一致。改革之初,有的同志为了突出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质,强调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计划规律持怀疑和否定态度,认为提出后两个规律是“多此一举”;近来,在讨论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问题时,在一些颇有影响的文章中,也是只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和发展。而传统的经济学是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我们知道,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只有在承认商品经济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价值规律的作用。我们说,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这是针对资本主义的无计划经济而言的。计划经济不是商品经济的对立物,而只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特征,是有计划的商品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上摸清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它的初级阶段应该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在概念上初步辨明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以后,我们的思考就应当转向在实践上如何实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问题。目前,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尚远,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正常秩序有待建立和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辟宽道路,要达到充分发展更还在将来,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一、谈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范畴的本质含义。有些同志带着旧的传统观念来论证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两个范畴象拼积木一样颠来倒去,逻辑上讲不清楚,缺乏说服力。我认为要理解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至少要破除二个传统观念:首先是要破除社会主义经济是产品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的传统观念,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而不是产品经济的新观念。社会主义经济是产品经济观念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中都讲到未来社会在公有制建立后是由产品经济替代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一种适合中国情况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试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党的文件上,这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并明确肯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和多年来理论探索的高度总结,也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创造性的发展。我们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既充满生机和活力,又保持重大比例的协调发展,所以有必要认真进行探讨。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践表明,单纯运用计划规律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不能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只承认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至多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计划经济,而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否认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因而只重视运用计划规律而不重视运用价值规律。过去也提自觉运用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