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从《刑法》对贪污罪的定义入手,根据《刑法》对贪污罪犯罪主体的认定;探讨了《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组成,并对“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三类人加以厘清,初步确定了在法律实践中贪污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从1979年我国第一部刑法到现在,我国刑法中对贪污罪的相关立法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贪污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及定罪量刑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对当前立法进行认真分析后,指出当前立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中纪委最近就各地提出关于犯有贪污、贿赂错误的党纪处分的数额界限怎样掌握问题,明确答复:党员贪污、受贿5000元以上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中纪委规定,贪污、受贿在5000元以上,未被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且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减轻处分情节的,也可以不开除党籍,须给予留党察看处分;被依法判处《刑  相似文献   

4.
政策扫描     
<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11条第2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外的存款,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申报。数额较大,隐瞒不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根据《关于两个(补充规定)中有关几类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这  相似文献   

5.
刘某从一家国有公司退休后,被返聘担任公司会计。期间刘某多次利用报销假帐的方式,侵吞公司人民币6万余元。有人认为,从手段上看,刘某之举确实属于贪污,但因刘某已退休,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故不构成贪污罪。该观点对吗?——程昊尽管刘某已经退休,但刘某同样具备贪污罪的主体资格,仍可以构成贪污罪。根据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二款的规定,贪污罪的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和准国家工作人员两种。准国家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委派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即委托人员。  相似文献   

6.
杜运海 《经营管理者》2011,(2X):310-311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刑法关于贪污罪主体认定,尤其是国有公司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展开论述,通过立法综述及对比研究,指出立法缺陷。又在充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从保护公务行为廉洁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不论授权或任职形式,凡国有资本具有实际控制力的国有公司的工作人员,均可成为贪污罪主体的观点。并依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界定,提出用"公职人员"的概念作为贪污罪主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新阶段,客观上存在诱发腐败的诸多因素,法律上、制度上也存在不少漏洞.我国现行刑法中贪污贿赂犯罪立法存在不足,客观上制约了打击该类犯罪的力度,有必要对现行刑法贪污贿赂罪中有关主体、犯罪构成要件、行为对象等方面的规定进行思考和评析,并借鉴香港《防止贿赂条例》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8.
贪污、受贿到什么程度该判死刑,1997年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第一款和第386条规定为:个人贪污(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9.
陈飞 《秘书之友》2014,(6):25-27
正为统一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GB/T 9704-2012),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旧《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旧《办法》)。  相似文献   

10.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加快企业改革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为契机,重点在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上下功夫.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人开展。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草案,建议对13项非暴力性经济犯罪取消死刑。牟新生委员更是提出,贪污贿赂罪的惩治以不适用死刑为好,政治上彻底剥夺其权力,使其不能运用权力作恶,再加上经济上处罚,足矣。此话一经公开,民声鼎沸。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13):14-15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08年5月中央发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体系构建模式和框架.如一些省区运用风险管理理论.针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薄弱环节.进行防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表述准确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字精练的前提条件。这体现在定义准确、分类准确、含义准确和用词准确几方面。《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是1996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原《条例》)和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两个规章合二为一、修改整合的产物,共八章四十二条,全篇5000多字,既体现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一体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2月20日,国务院公布《旅行社条例》以来,在全国以及旅游社业产生了强烈反响。本文通过对条例相关内容的研究与剖析,重点阐述《旅行社条例》对旅游者的消费意识与维权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16日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已于2012年7月1日正式施行。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同时被废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国务院公布并实施。作为劳动合同法的重要配套法规,《条例》重点针对劳动合同法中较原则的规定和一些社会上存在误解的条款,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必要的衔接,以增强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与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样,《条例》的颁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党政机关工作需要,2012年4月16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国办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8.
新视野     
全面准确把握党内监督条例的精神实质吴官正同志2004年2月27日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第一,《条例》坚持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基础,体现了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第二,《条例》针对党内监督实践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明确了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这个重点。…  相似文献   

19.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是严重的腐败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严惩职务犯罪作为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是一项具有合理性和策略性的惩治政策,对减少和预防刑事犯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在2010年发布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对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结合《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探讨宽严相济形事政策在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五毒俱全的天门市委原书记张二江终于栽了,对于他的“吹、卖、嫖、赌、贪”,检察机关却只以贪污、受贿两项罪名来起诉他;而对他玩女人、大吹特吹政绩的丑行,由于《刑法》中没有相应规定,却不能被起诉,一时引起全国上下舆论一片哗然。但那毕竟不是法律上的事情。按照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是新《刑法》的显著特点,民愤毕竟不能替代法律,这体现了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