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印度法学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来看.印度现代法学教育是由英国殖民者输入的,其发展相对滞后于普通法制度的建立.独立后,为满足经济和社会改革的需要,印度虽曾经对法学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印度宪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关系、司法审查、司法独立及宪法修正案的合宪性审查与基本特征基准.这些问题与印度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其中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关系尤为引人注目,如何控制司法的能动主义、防止司法审查权的滥用,足解决上述热点问题的一个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洁的措辞为其在司法审查中的解释适用带来了争议和分歧.从联邦最高法院在司法审查中所为的衡量的视角观察,这些争论是围绕着能否对涉及第一修正案的案件进行衡量以及如何衡量而展开的.其中"定义式衡量"的提出是对最高法院在涉及第一修正案的案件中所进行的衡量的一种重要总结,法院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定义式衡量"采界定第一修正案的范围的.围绕第一修正案的衡量之争背后所体现的正是在宪法规范的确定性和规范适用的灵活性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在学者和实务届的这种自省与反思中,司法审查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修宪权是制宪权的继续与延伸,具有派生性、法定性和不轻易动用性.修宪权客观上存在着内在和外在的界限.修宪权的界限体现在受宪法基本精神与原则、自然法精神、国际法的约束以及实定法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步入后立法时代。大量的立法离不开宪法审查功能的发挥,从而保证立法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和有序性。由于宪法方法的缺失,导致社会中出现了宪法诉求膨胀、立法挑战不断、审查机构难以完成审查任务等诸多问题。虽然启动要件的设计对于消除轻言违宪等现象具有一定的效用,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合宪性推定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对于轻言违宪等现象带来的宪法审查忧虑,在方法上尊重和保障诉权的同时,有效控制宪法案件的膨胀。中国宪法审查制度特有的三位审查权层级,可以结合合宪性推定方法,在制度和方法层面发挥各自独特的权能。  相似文献   

5.
论程序化的宪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宪法程序是宪法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是使宪法有实效的最关键的问题。它包括正当程序原则、国家权力运行程序和合宪性监督程序、立宪程序等内容。其中合宪性监督程序 (又称违宪审查程序或宪法解释程序 )几乎与宪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它可以避免非程序的政治纷争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审查基准是与行政许可活动有关的一种裁量基准.本文以国内航线经营许可审查基准为例证,指出行政许可机关和咨询委员会都有审查基准制定权,审查基准必须公布.行政机关应以行政许可实践为基础来制定审查基准,应尽可能使许可基准趋于具体化,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对许可基准内容进行适当的变更.在特定情况下,应允许许可机关偏离审查基准对个案进行考量,这体现的是"特殊情况应当特殊对待".  相似文献   

7.
宪法方法论之觉醒——由合宪性推定说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对于诸多宪法事例的分析逻辑可以窥见宪法方法论的贫瘠.虽然法律方法论具有一般法学方法论的诸多通性,但其仍不能替代宪法方法论.通过对合宪性推定方法的认识,可见宪法方法论具有本体性价值.宪法方法论的存在根基于宪法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性.宪法的特性决定了宪法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之不同.宪法方法论的缺失将对宪法功能的发挥起到制约作用.宪法方法论的觉醒将使宪法更加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二战后,以宪法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其违宪审查制度以权力分立和民主政治理论为基础,体现了现代法治主义理念.日本违宪审查制度可以称为分散型的司法审查制度.司法违宪审查制度成为日本宪法、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9.
合宪性推定的司法方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推定.合宪性推定方法为挑战制定法违宪的当事人设置了一种责任负担,要求其提出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制定法"明显违宪",否则将推定该制定法合乎宪法.合宪性推定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问题,而不是纯粹的事实问题,虽然也离不开事实.合宪性推定在司法实践中同样具有特殊的消解疑难案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的立法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之中。全国人大2015年通过的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立法制度。但是,无论是修改前的立法法,还是新通过的修正案,都未能解决立法法的合宪性问题,以及与地方组织法等的协调问题,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各地通过地方立法而展开的法律竞争,不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因此,完善宪法,为地方立法权提供宪法依据,妥善处理立法法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存在的不一致现象,是立法法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