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静 《学术界》2015,(2):171-177
意象是我国独特的审美范畴,体现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傩面具强烈的意象美特征,传递着大众质朴的情感及信仰的演绎轨迹,积淀了从远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信息。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结构、传统的人文思想、独特的宗族文化是傩面具的精神本源。傩面具以五色为主的意象色彩反映了传统的五色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伦理与道德痕迹;在造型上傩面具根据意象的需要注重概括取舍,对所刻划的形象进行大胆想象与夸张,傩面具隐藏着博大精深的历史内容和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2.
永不摘下的假面 当每天绚丽耀眼的阳光冉冉升起,这个介于陆地和水面之间的熠熠闪耀的所在,便如海市蜃楼般从亚得里亚海北端的湖面上升起.在渡轮上,我为这座上帝创造的精致城市感到惊讶,她华丽的洛可可风情被潮水般涌入的游客所淹没,让你无法亲手触摸真实的容颜.正如假面代表了威尼斯一样.威尼斯本身就带着一个永不摘下的假面. 在威尼斯街头,除了数量众多的玻璃工艺品店以外,就数面具店最多了.在连接海和陆地的威尼斯码头上,就已经布满贩卖面具的小店,包括小小的临时摊档.码头上的面具摊档是最便宜的,一个面具一般只卖25欧左右.而小巷里的面具店,越小的反而越可能是藏龙卧虎之地.很多非常华丽的面具挂在橱窗里,旁边挂着"请勿拍照"的牌子.除了面具本身,装饰也是很大一部分,颜色极尽艳丽的羽毛、描绘繁复的花纹都是不可缺少的.手工面具不会低于100欧,更华贵的上万欧元也有.  相似文献   

3.
苏宁 《天府新论》2005,(6):114-119,126
从发生学观点来看,三星堆近百件青铜面具表明一个神灵偶像阶段在古蜀的真实存在,面具与神话有着共同之起源。从时序上看,神话起源于活物论时期,面具起源于旧石器晚期;从构成模式看,二者都起源于仪式化的再生模式。三星堆青铜面具类型分为人面具与兽面具两大类。但其中重要信息都来源于以神为中心的神话。从与神话的关系来看,“神的再生”是三星堆面具的一个重要主题,“蜀人纵目”、“金面罩人面具”在图腾仪式中成为具有“再生”与“复苏”功能的神器;从面具雕刻形式的内在心理模式来看,面具是人类借助“镜像”所表达的自我在神灵面前的缺失与复位。面具的影像本质是结构化的存在。原型作为原始意象与神话的桥梁,其物化表现形态之一是象征性的面具。原型在面具中的宗教移位,使面具具有“再生结构”,成为人类打开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荣格原型理论的道德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格原型理论是其分析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的理论,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dow)和自性(self)是荣格原型理论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型.基于荣格原型理论,产生了两种类型的道德:片面道德与整体道德.当人格面具与阴影两种原型对立时,人格处于分裂状态,产生的是一种片面道德;当人格面具与阴影两种原型融合时,人格是一个整体结构,产生的是一种整体道德.  相似文献   

5.
人格面具与道德认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面具是荣格提出的一种原型.人格面具有双重作用,是社会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基础,但是人格面具过分发达时,会压抑人格中的其它方面.人格面具的两种膨胀方式相应地在道德认同危机方面引起两种反应.人格整合与和谐为道德认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凤凰男",面具很美 原谅我,我忍不庄还是要对你唠叨几句,好让你能在遇到一个足够成熟的"凤凰男"时,能撕下他闪亮或优雅的面具,尽快看到真相.  相似文献   

7.
杨霓 《学术探索》2007,(3):127-130
王尔德提出,在文学创作中,要用"面具"将作者隐藏起来,揭示面具的真理。其《道连.葛雷的画像》深刻地揭示了道德败坏要遭惩罚的真理,无情地讽刺和揭露了道连等主人公戴着面具的罪恶,是一部极富道德教育作用的面具论小说。  相似文献   

8.
刘小艳 《云梦学刊》2013,(4):125-127
随着环境需要与自我需要的不同,西尔维亚.普拉斯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人格面具:从幼年时期的"乖女儿"人格面具,到青年时期的"笑容可掬"人格面具,直到为人妻、为人母的"幸福主妇"和"贤妻良母"的人格面具。普拉斯每个时期的人格面具都与其真自我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致使普拉斯的一生陷入忧郁、痛苦、绝望之中,最后她撕下自己的人格面具,践行"死亡是一门艺术",灵魂终于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9.
古老的面具艺术形态在现代语境下正处于整体衰落的境地,许多地区悠久的面具表演传统都已经荡然无存。然而西藏面具的寺院和民间两大社会系统,至今依旧保留了活态的艺术造型与较完整的表演艺术。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面具一直存活于一个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独立社会,面具艺术因西藏“神性社会”的宗教传统而得到繁荣,以及民间社会对面具表演形态与多元世俗功能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人格面具和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分析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人格面具和心理防御机制都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应深刻把握人格面具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本质,并了解两者的内在关系,以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羌姆"面具是多彩多姿的藏族面具艺术中独具风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展中形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地域特色,成为藏族人民乃至世界上其他地区和民族称道的神奇绝妙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2.
芦溪傩戏在发展的过程中,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传统面具,现在从事傩戏活动中使用的面具共有9个,以竹为材质,造型人性化,在色彩的采用上,既受到传统戏剧的影响,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面具上的装饰图案虽不复杂,但极具特色.芦溪傩戏面具既有象征神祗的功能,又有驱鬼除疫的功能.考其文化渊源,既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也受到佛道宗教的影响,还受到徽州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面具与渲泄     
面具与渲泄张怀民陈波面具出现得很早,在很多原始部落就存在了。在原始初民那里,面具有几种用途:一是用作狩猎时的伪装,以招诱野兽;二是用作图腾的象征,在举行某些仪式时使用;三是用作巫师施行法术的工具;四是集团之间发生冲突时用以威吓敌人。面具奇形怪状,不失...  相似文献   

14.
藏族寺院羌姆仪式与民间藏戏中都要使用到面具,本文在首次介绍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几面藏族铜面具的基础上,简要勾勒了羌姆与藏戏中使用面具的历史,以及二者与面具的关系。总结了藏地面具中同时具有印度文化与汉文化的身影,从造型、材料、用途三方面将藏地面具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现在已是网络时代。人们如是说。网络的种种好处已是人人尽知,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观念、行为以及思想、情感。人给自己戴上面具,是因为有时拒绝真实。可以想象,当人们都戴上一副面具时,会发生什么呢?网络的一大功用和妙处,就是给人们设置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制作了一副公共的面具。一旦人们戴上这副面具,即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信马由缰、任意穿行,而无需面对真实。怯懦者可以变得勇敢甚至疯狂;寡言者可以滔滔不绝;孤独者可以拥有网上高朋;愤世者可以随意恶骂;求爱者可以乱箭齐发……在虚幻中人变成了提刀纵横的独行侠,面具使人胆…  相似文献   

16.
秦勇 《人文杂志》2006,(3):94-98
脸谱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独特创造。脸谱既有与面具相通的面具性,又具有区别于面具性的脸谱性。在中国当下以“脸谱”为切入符号的民族电影中,出现三种脸谱的演绎类型:由脸谱所承载的中国戏曲文化切入,脸谱的能指与所指统一于现实中的人,脸谱性融合于面具性。民族化的脸谱电影虽然以“脸谱性”吸引观众的视点,但民族电影真正震撼人心的不是民族文化的“脸谱性”,而是电影叙事的“面具性”。  相似文献   

17.
北方面具文化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面具文化是北亚、东北亚众多原居住民族固有的信仰文化特征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在北方原始文化遗存和岩画中,假面造型艺术或实物屡有发现。我国古文献《山海经》、《白虎通》所载“九面人首”、“人面鸟首”、“其人翕形”,恰是北方古人类习用的民族徽记或原始宗教行为的某种假面造形反映古人原始崇拜与信仰心理观念。北方面具形态,可分为萨满祝赞面具与各民族民间娱乐欢舞面具两大类。这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族、满族中,均可见到。了解分析满族及其先世传统的面具舞蹈的传承与演进状况,特别是《清史稿》所述面具舞的特征以及后来在民间的广泛传播情况,对于深入探考北亚和中国北方面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回家意味着恐怖的煎熬对于每一位在外漂泊的人来是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卸去面具自由自在的空间。而对吴京来说,家是一个引起他恐怖、厌恶、头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高梧 《天府新论》2020,(3):封二-封三
“跳曹盖”是流行于白马人聚居区的祈福辟邪驱鬼仪式的一部分。曹盖是白马语,意为面具,跳曹盖意即戴着面具跳舞。“跳曹盖”于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电影《兰陵王》的舞蹈产生背景为论据,进而对《兰陵王入阵乐》的舞蹈进行溯源,借以论述《兰陵王入阵乐》所具有的与原始乐舞不可分割的集中特点。影片以"面具"为焦点将一个遥远的传说变化和发展。既迎合了现代人的电影审美情趣,又夸张地刻画了兰陵王传说的精髓"面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