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JA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为大豆生产实践提供指导.[方法]在25℃环境下,将大豆种子置于8个有2层滤纸作支撑物的培养皿中,分别施加1.0×10-9mol· L-1,1.0×10-8 mol·L-1,1.0×10-7 mol · L-1,1.0×10-6 mol·L-1,1.0×10-5 mol·L-1,1.0×10-4 mol·L-1,1.0×10-3 mol·L-1的JA溶液和蒸馏水(对照组),计算发芽率,测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结论]JA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影响,在1.0×10-9 mol · L-1~1.0×10-3mol·L-1范围内,当JA浓度小于1.0×10-6mol· L-1时,随JA浓度的升高,大豆种子萌发越来越好,萌发率也随之逐渐升高;当浓度大于1.0×10-6mol·L-1时,随浓度的升高,大豆种子萌发受到抑制,萌发率也随之逐渐下降;JA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也存在上述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溶液的pH为6.0,均苯三甲酸(TMA)的浓度为2.0×10-4mol·L-1时,Eu3+-TMA体系可使Eu3+的荧光强度增大三个多数量级.光学惰性稀土La3+与Lu3+,在浓度分别为2.0×10-4mol·L-1、1.5×10-4mol·L-1时,可使Eu3+-TMA体系荧光强度分别增大178.1与91.3倍.体系中Eu3+的浓度在4.7×10-8~2.3×10-5mol·L-1的浓度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Eu3+的检出限达到了1.0×10-8mol·L-1.用此优化发光体系研究铕(Ⅲ)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水稻吸收后的分布定位情况.结果表明:铕(Ⅲ)进入水稻后与水稻各部位的结合不是随机的,主要是在分蘖期与水稻的叶片结合.为稀土元素在水稻中的代谢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与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铅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微量铅测定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8.5的Na2B4O7-HCI缓冲溶液中,Pb^2+与PAN及SDBS生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60h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10^4L·mol^-1·cm^-1,Pb^2+质量浓度在0~8μg/mL符合比耳定律.此方法用于印刷厂厂房空气中铅含量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FeCl,改性蒙脱土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电极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5-4.0×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a(A)=-3.288 04 × 10-6-0.035 99 c(mol·L-1),相关系数R为0.997 6,检测限可达2.88×10-6mol·L-1,回收率在95.4%-103.1%之间,为DA的测定建立了一种电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芋艿茎尖为试材,研究培养基和不同光照条件对芋艿茎尖诱导成苗和试管苗的诱导成芋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诱导成苗的较理想培养基为:NS 3%蔗糖 6-BA5.0mg/L-1 NAA0.02mg/L-1(单位下同);分化培养基为:NS 3%蔗糖 6-BA3.0 NAA1.0;诱导成芋培养基为:NS 8%蔗糖 6-BA1.0 NAAO.5;自然光培养比日光灯培养的试管苗明显偏高,粗壮,试管芋的块茎明显偏大,但分化苗的丛芽数较少。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农药在农业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而持续存在于水源、水果、蔬菜和加工食品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建立快速便捷、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生物传感检测技术能够满足有机磷农药分析的需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多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的原理和方法,通常包括抑制酶电极和催化反应酶电极,抑制酶电极所采用的生物酶包括乙酰胆碱酯酶(AChE)、丁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反应酶电极主要采用有机磷酸水解酶.通过对比表明,基于AChE抑制酶电极的电流生物传感器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其线性范围在1.0×10~(-11)~1.0×10~(-2)μmol·L~(-1),检测限能够达到1×10~(-11)μmol·L~(-1).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在0.6%的抗坏血酸溶液—0.1mol·L~(-1)NaOH溶液—0.5mol·L~(-1)NH_3·H_2O—0.1mol·L ~1NH_4Cl溶液—4×10~(-4)mol·L~(-1)PAR—0.05mol·L~(-1)柠檬酸底液中,用示波极谱法连续测定锌、镍、铁含量的方法。在测定条件下,锌、镍、铁的峰电位分别为—0.56V,—0.64V,—0.72V。用于磷化膜中锌、镍、铁的连续测定,结果满意。加标回收率达到95—102%。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的伏安行为研究及其分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槲皮素在电极上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电极过程为等量质子和电子参与的吸附控制过程,且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6-1.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534,检出限8.0×10-8mol·L-1.运用本方法对芦丁水解产物槲皮素进行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7.5%.  相似文献   

9.
Mo(Ⅵ)于0.05mol/LHAC-0.5mol/L,NaAC(PH=4.6),3.5×10(-5)mol/L1-(2-吡啶偶氮)-2一萘酚(PAN),0.16mol/LKBrO3形成良好的导数极谱波。峰电位Ep=-0.71V(VS.SCE),峰电流与mol(Ⅵ)的浓度在2.0×10(-8)-1.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5.0×10(-9)mol/L,用多种电化学手段研究极谱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实验表明为具吸附性质的催化波,应用该法测定污水,自来水及回收试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墨鱼墨为提取原料,先用磷酸盐缓冲液再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并通过二乙氨乙基(DEAE-Sepherose CL-6B)层析柱分离纯化PPO,得到纯化倍数为12.2的酶液,对其进行特性研究,纯化后的酶液以多巴为底物,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7。电泳发现其存在两种PPO的同工酶形式,对应的分子量分别为53.4KD和48.3K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