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部高新区发散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分析高新区已成为各国 (地区 )发展高技术及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趋势入手 ,分析在我国西部建立高新区的依据 ,并以桂林高新区发展状况为个案作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提出我国西部高新区迎头赶上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部高新区发展效应明显,但面临诸多的发展难点和挑战.本文在分析西部高新区发展效应和所面临的发展难点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杨萍 《天府新论》2007,(2):45-47
世界上一些成功的高科技园区,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和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均具备一些共同的创新的必要条件,如适合高科技发展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优秀的教育研究机构、较先进的基础设施、适当而开放的政府部门和政策环境、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互动的市场化选拔机制等。我国西部高新区应借鉴世界成功科技园区的创新经验,结合西部高新区实际情况,通过机制创新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竞争力,获得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技术潜力、高利润的特征,目前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对某地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对其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并针对其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政策需求特征,提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科学城的失败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综合国力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我国的高新区少走弯路和发展更快,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阐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发展状况,总结和分析了其失败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中应该关注的若干战略问题,以期使高新区的发展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讨论政府补贴方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该文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贴与税收优惠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东、中、西逐渐降低的态势;从全国来看政府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都具有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而分地区来看政府研发补贴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负相关,与西部地区正相关;税收优惠与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正相关。据此,政府部门应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加大核心技术研发的税收优惠力度、优化外部环境以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布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多因素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进行定量分析 ,指出国家级高新区发展不均衡现状的实质是发展布局不合理 ,提出以北京、上海、深穗为主增长极 ,以西安、武汉为次增长极的国家级高新区菱形布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高新区的发展对加快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高新区建设的一些负面现象。对今后高新区建设进行了探索,提出要充分发挥高新区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加快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达国家纷纷进行了产业升级和转移,将对外投资的重心放在了高技术产业,如将高技术产业中的加工、组装、研发等部门向我国转移。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弱。这意味着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高技术产业在引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了障碍。为此,通过从3个方面对FDI技术外溢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引进FDI推动该产业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区域创新系统内涵的基础上,简要梳理了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区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高新区与区域创新系统发展实际,构建了高新区与区域创新系统联动框架模型,提出了高新区和区域创新系统各自的运行机制,高新区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载体作用机制,区域创新系统对高新区的支撑作用机制以及二者互动演化机制的构成要素,并分析了协同模式和协同路径基础上的协同机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占据着文化传承多样性中心的地位,拥有文化多样性的资源优势,这是西部大开发必须首先加以利用的优势条件.文化资源开发和环境资源保护的"绿色”产业应当成为西部发展的新增长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产业提出了异常严峻的挑战.应通过对文化资源的适度技术化、组织化,直至加以知识产权专属化、生产资源资本化,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产品自主开发.西部乡村发展可考虑以特色旅游业和民间文化产业为起步平台,通过开发高文化含量的产品和产业积累实力,并促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产业发展,摸索开发特色文化产业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新路,开创一条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开发和信息化利用带动新型工业化的人文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如何对其贡献进行准确的测定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投入产出和RAS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贡献进行测算是较为全面的方法。通过测算得到的有关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结论有: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单位贡献率很高,但总体贡献率还较低;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力最大,但其受制性也最突出;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工业的发展有较强的渗透和改造作用,但其与农业的联系尚有待提升。因此,必须树立高技术立国的观念,以传统工业和农业为依托,走应用型高技术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是我们的既定国策。但要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离不开创业投资的支持。为此,针对高技术产业化的不同阶段,基于中国国情,遵循创业投资的发展规律,分析了当前我国创业投资业存在的矛盾,对我国创业投资体系进行了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加快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广西高新区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讨论了广西高新区发展的道路,并提出了如何加快广西高新区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对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所以,分析目前我国及主要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从理论角度探讨高技术产业扩散效应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对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扩散效应、提升区域乃至于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区聚类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新技术园区的空间规模、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开发效益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对高新区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结论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上海高新区紧随其后,全国相当部分高新区各自都有特点,但有些高新区尚不具备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基本条件。1996年和1999年的数据分析表明,53个高新区都有增长,只是增长的速度不同,造成相对位置的变化,北京、上海等33个高新区经济、科技发展持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行业选择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很多关键的高技术领域仍然受制于人,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如何选择优先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成为当务之急。作者提出国家安全与军事安全的需要、具有相对发展优势和对制造业有较好的后项关联度三个指标对优先发展行业进行选择,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厂商规模与生产效率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验数据来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中型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显示,市场势力与中国大型高技术企业的生产效率之间尚不存在因果关系;中国高技术企业中的科技劳动力要素并未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产品差异化虽是大型高技术企业的重要效益来源,但尚未形成中型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养高技术产业内的领军型企业以提高市场的有效竞争;提升高技术产业对科技型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来提升产业生产力水平;运用产品差异化这一竞争手段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应成为未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9.
聂明学  顾严 《兰州学刊》2005,(5):255-257
世界主要国家吸引高技术人才的政策,主要包括环境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海外政策三个层次,即通过制定高科技发展战略和高技术产业政策营造良好软环境,通过收入分配向高科技产业的倾斜,通过鼓励留学和高层次人才的直接引进,来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高技术产业人才.鉴于国外吸引高技术人才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具体国情,需要加强对高技术产业人才的管理与支持,加快对人才市场硬件和软环境的建设,从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高新区发展由单纯的产业园区向多功能科技新城转变已成趋势.注重城市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不仅是国家高新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应然之意,更是应对当前问题的实然选择.借助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总结目前国家高新区发展存在的三组基本矛盾,并分析由此诱发的四类社会问题,最后结合地方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实际经验和管理创新,提出有益于国家高新区社会管理能力提升的利益吸纳与回应、整体性政府、协同治理、风险防控等四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