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2.
由于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润渍,威廉斯的许多诗歌都呈现出某种中国味道。而其经典名作《寡妇春怨》一诗"中国情"更是扮演了吃重的角色。无论是诗歌的主题思想,还是意境及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别于传统的西方诗歌,该诗更像一首脱胎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闺怨诗",蕴含着无穷的东方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他的诗歌创作具有亲切淳真,平淡自然的风格,浑融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精工凝练、本色自然的语言,真纯隽永的理趣。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使山水田园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及英译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诗意的转换问题,认为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或意境,是汉诗英译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根本上提高译者的诗学修养、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诗人译诗”或“以诗译诗”。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李泽厚同志在他的美学论文《‘意境’杂谈》中,提出了意境是诗歌美学理论的基本范畴这一命题后,关于意境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其中,古典文论工作者对意境的探索成绩显著。至于美学方面的研究,似乎寂寞。 近年,随着现代派诗歌的流行,出现一种论调,说“意境不是所有诗的特性,只是某一部份诗歌的特性。”这就是说,诗歌的最高美学准则不一定是意境,没有意境美也是诗。这就值得商榷了。我认为,意境不仅是中国的某些诗歌的特征,而且是一切诗歌  相似文献   

6.
王维模式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仕与隐"、"生活与艺术"、"诗与禅" 3个"二难"消解;"王维模式"于诗学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在意境的创造上获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功,艺术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了诗歌中各要素关系浑成的难题,将诗歌导入一个崭新的领域,使中国古典诗歌更切合诗的本体特质,强化了民族艺术重"言外之旨"、"象外之象"的境界,培养了国人在创作与欣赏上追求暗示和整体感应的审美自觉.  相似文献   

7.
词境、心境、语境和画境都是古典诗歌“境”的构成要素 ,其相互作用形成客观存在的审美境界 ,并与作者的主观情感相融合 ,成为古典诗歌的意境。上述要素之间的灵活组合和彼此影响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古典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代文学 ,分析和掌握优秀的古典诗歌作品 ,会加深我们的文学修养 ,丰富美感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那么 ,怎样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呢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术语。《老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庄子》“天地有大美不言”等艺术思想 ,其追求弦外之音 ,像外之意的美学特征 ,已与今之“意境”内涵相近。意境一语最早出自托名王昌龄所撰《诗格》。王昌龄提出诗有物境、情境、意境三境 ,意境意味着“亦张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这主要是指诗歌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内心感受 ,体…  相似文献   

9.
庞德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还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庞德总能够抓住原诗中物态化的符号,体味出这些物态化符号所蕴涵的原作者的“不尽之意”。然后,庞德依据自己的理解,借助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诗歌的语言,富有创造性地重构其原诗的意境,以满足现代英语读者的文化和情感需要。他的《神州集》就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阐发。笔者试图结合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特点,论述庞德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性重构。  相似文献   

10.
壅塞的清除--南朝至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一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古文人诗兴起以后 ,由于对诗歌特质的理解的偏差 ,出现一种语意繁复的壅塞现象 ,妨害纯净的诗境的形成。从南朝至唐对此现象的清除过程 ,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为高度自觉的艺术创造的过程。以语言浅显、意境明净、韵味悠长为特色的盛唐诗歌便以此为前提而产生  相似文献   

11.
“诗无达诂”和诗求达诂貌似相悖,实则同理。“诗无达诂”强调读解诗歌不能局限于诗歌的直观意义,重在意会想象、捕捉意象、领略意境、品尝旨味。本文以我国古典诗歌所负载的抒情内容的特殊性和诗语存在方式的独特性──孤立性、隐潜性、情绪性、虚拟性为视角,考察了“诗无达诂”作为诗歌读解方法论,它完全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客观实际情状的,它是我国诗学理论上民族特色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诗本质的探讨并不仅仅局限于“诗言志”和“诗缘情”两大说,从钟嵘的“滋味说”、皎然的“意境说”、……到王国维的“境界说”,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史上由表层到深层探讨诗歌审美特质的过程。而对诗歌审美特质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论家们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从作者的角度,而是从作者和读者共同的角度去探讨诗的本体问题了。  相似文献   

13.
追求境界美,是中国诗歌历来所坚持的美学标准。境界,往往不是单一的画面,而是由各种形象所组合的艺术回廊曲榭的综合画卷。细探诗歌境界的美学腹地,不少优秀的诗作都具有“第一境界”与“第二境界”等“二重境界”。对此,不揣浅陋,特抒一孔之见,向研究诗歌的同志们请教。诗中具有“二重境界”诗歌的境界,或称意境,是客观外“境”与诗人主观内“意”高度融合而再生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4.
“诗有三境”的理论,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他把古典诗歌的品性,划分为三种境界,即物境、情境、意境。王氏的“三境说”,历史上的诗家,颇有微言,时至当代,仍有“它的理论色彩不浓,又缺少系统的阐述”的评断,这个断语,笔者认为,是论者用现当代诗歌理论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对祖国一千多年前的诗论遗产的一种求全责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诗歌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史,载籍广博,浩如烟海。诗人们不论是状物写景、抒情言志、兴寄酬唱,还是针砭时弊、匡扶救国、讽喻美刺等,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同起源于人类童年时代的诗歌相比,广告的历史无疑是短暂的。意境,又称艺术意境、境界,它是古典诗歌的精粹的运用。在广告创作中借鉴古典诗歌的经验,很大程度上为古典诗歌的意境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一、艺术意境和广告意境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幼年民族中都可以看到一种强烈的倾向,愿意用可见的、可感觉的形象,从象征起,到诗意形象为止,来表现他们…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 ,而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本文旨在讨论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并由此分析古典诗歌虚实相生、意与境浑、韵味无穷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因此,翻译诗歌必须把握好艺术意境的忠实再现。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相关因素——情感、形象及韵律进行分析,并探讨再现诗歌意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略考察中国诗歌史上几个主要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可以发现 :内容开阔 (而非狭隘封闭 )以及对高境界的追求 ,独具的、和谐优美的韵律 ,凝练而通俗的语言 ,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特征 ,也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基本特质。尤其韵律 ,是诗歌不能放弃的 ,其外在形式方面区别于其它文体的最重要的特性 ,也是诗与非诗的最后界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通感描写初探陈爱璞我国古典诗歌名作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作者运用了通感描写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本文试图以古典写景诗为主,对我国古典诗歌的通感描写现象作一约略探讨。通感,就是人们的各种感觉(视、听、嗅、触、味等)的互相沟通...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意美、形美、音美浑然一体,也就是钱钟书先生所提出的"化境".通过评析王佐良先生的A Red,Red Rose英诗汉译本,进一步说明意境和神韵风格是诗歌翻译应力求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