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了宣扬“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使作品形成了所谓“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真可谓“天地妙文”。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
天问子 《老年人》2008,(7):37-38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北宋学者程颐把它抽出来,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南宋时,朱熹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编成《四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  相似文献   

3.
《全清词·顺康卷》收录了大量的咏剧词,其中《西厢记》就有二十七篇,这些咏剧词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厢记》的批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此剧的发展与传播。本文主要从咏剧词的繁荣与分类、艺术特点及其价值三个方面来探析《西厢记》的。  相似文献   

4.
分寸感     
分寸,意指说话或者做事的适当标准或尺度。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横死眼,不识好人,招祸口,不知分寸,正是用了这个意思。有自知之明成为了当下宝贵的品质之一,约摸也是说分寸这一回事。重要的是认清自己j不然不知分寸,便要说过分的话,做过分的事。  相似文献   

5.
方字浅谈     
一、“方”字本义探求 我们知道,越是常见的字,它的用法可能就越多.作为一个古今习见的字,“方”也不例外。关于“方”的义项,新《辞源》列在fang音下面的义项有18个,新《辞海》列有25个,《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列有36个,那么,在这众多的义项中,“方”字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呢? 许慎《说文解字》:“方,饼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  相似文献   

6.
贾宝玉曾经用《西厢记》里面的词儿挑逗林妹妹:“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惹得娇情的林妹妹好一顿假撤清,不知这实是一切以才子自命的中国男人的共习,所谓的古典风流才,除了要长得极端女性化,拥有眉清目秀到人见无不赞赏的身体素质,也要知晓些诗词歌赋,能够写出“新鲜有趣”的诗作,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13,(11):26-27
关愚谦,德国汉堡大学荣休教授,“欧人华人学会”理事长,香港《信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专栏作家。他是邓小平的俄语翻译,朱镕基一直关注的专栏作家。其个人经历被称为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文革”中著名“叛国者”。  相似文献   

8.
钱琦 《老人世界》2014,(2):49-49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的楔子有位于剧首和剧中的两种,位于剧首的楔子比较常见,一般起着交代背景、介绍人物等作用,第一本、二本、三本、五本中的楔子都起着此种效用;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的楔子非常特殊,它位于第一折和第二折之间,形式也极为特别,一般楔子都比较短小,而此楔子篇幅较长,笔者认为"王西厢"采用这种特殊的楔子写法,主要是为了过渡剧情或者是为了插入一段重要却不便于在折当中出现的故事。《西厢记》在体制上多有创新,一改一本四折为五本四折,每折还有重要的楔子,这些楔子补充了正文的情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田京 《老年世界》2007,(7):25-26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善本收藏地,《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资治通鉴》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也是“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1.
燕原 《当代老年》2010,(7):26-27
丁建华,我国著名的配音表演艺术家,曾参与上千部电影和电视片的译制创作,先后获得“上海青年艺术十佳”、“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等多种荣誉称号,担任主创的8部译制片曾获“金鸡奖”及“政府奖”,她在《追捕》、《魂断蓝桥》、《战争与和平》、《茜茜公主》、《真实的谎言》等影片里细腻动听、近乎完美的声音,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石湾 《炎黄世界》2009,(4):46-49
说起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有口皆碑的是“三红一创”和“山青保林”八部,前四部即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后四部则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我们不难发现,在毛泽东提倡文艺“为工农兵而创作和利用”的年代,  相似文献   

13.
红娘和春香分别是《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侍女形象,二者都在剧中主人公自我意识崛起和追求爱情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推动着全剧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发展,有一定的共通性。然而,红娘和春香又于个性、学识、思想等方面存在着具体差异,再加上具体剧作家赋予的创作意蕴,二者的存在价值也存在着具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的播放,使葛优开始走红,在电影《活着》中的出色表演又使他喜摘“戛纳”影帝桂冠,而三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的成功,终让他成为中国最受老百姓喜欢的影星之一。  相似文献   

15.
被称为“战略先生”的大前研一拥有很多称号。《金融时报》称其为“日本惟一成功的管理学大师”。《经济学人》杂志将他列为世界五大管理学大师之一。大前至今所著作品已超过100部,大多是关于商业和社会政治的分析。他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外交事务》等著名报刊撰写了大量文章。《战略师思想》、《三角力量》、《超越国界》、《无边界的世界》、《民族国家的终结》、《看不见的大陆》等著作畅销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6.
顾育豹 《当代老年》2006,(12):14-15
红线女原名邝键廉,从艺后改名为“红线女”。她在粤剧界以“红腔”独树一帜,被誉为精美的“南国红豆”。1955年9月,红线女随同香港代表团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翌年她毅然作出回内地定居的决定,受到周总理和陶铸等领导的高度赞扬与热烈欢迎。在南国,红线女“甜、脆、圆、润、娇”似行云流水般唱腔,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除了传世不朽的戏曲艺术片《搜书院》和《关汉卿》以外,还主演过根据巴金原著改编的《秋》、根据曹禺原著改编的《原野》以及《慈母泪》等十几部电影,并主演过《雷雨》等话剧。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红娘的角色具有形象错位性,体现为与张生间的性别错位、与封建家主间的地位错位,以及次要角色与重要戏剧人物间的错位。在具体文本分析中,红娘形象错位又蕴含了以插科打诨、剧情突转、重复、轻松方式化解激烈矛盾等为主的喜剧性,故在探究红娘形象错位性的基础上,得出红娘乃是《西厢记》中作者喜剧审美追求的主要体现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引用《尚书》中的“诗言志,歌咏言”来说明什么是诗歌。然而有一种诗的写法是先俗后雅,由俗不可耐,到雅可登堂,雅俗之间形成极大的反差,这种诗叫“逆挽诗”。逆挽诗是采用“逆挽”的手法,于浅显平常的开头之后掉转笔锋,翻出新意,达到奇峰突起、石破天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年初四,晚饭时间。隔壁的张太太又在揍她调皮的儿子,六岁的小子上蹿下跳,满屋子鬼叫讨饶;住在楼上的老李头,晚饭时有个习惯.听昆曲,今天录音机里播的是《牡丹亭》。  相似文献   

20.
刘少虎 《老年人》2008,(1):42-43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为了使儿童增长智慧,加强修养,产生了多种启蒙教材。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少儿启蒙读物,合称“三百千”,又称“三家村”,后加上《千家诗》,有“三百千千”之称。它们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