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立于隋唐时代的科举制度既有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也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根源。从古代思想文化演进过程来看,科举制度是先秦尚贤思想、大一统观念、"至公"理念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观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大一统"的政治观念和公平选才的文化精神构成了科举考试的本质特征,选贤任能是实现"大一统"政治理想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公平理念是科举制度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科举考试是"学而优则仕"理念的制度化。深入探析科举考试的文化渊源,有助于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价值观,本质上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其内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个人主义价值观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其基本倾向是以自我为中心,本质上是多元主义、相对主义、经验主义和反英雄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理论基础不同,内容实质不同,社会作用不同.共产主义价值观是惟一的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价值、价值观念、价值观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价值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价值的哲学本质是客体主体化,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真正的价值在于使主体及人类社会发展、完善。价值观念是对现实价值关系的评价性反映,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观念。价值观念与价值观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价值观的本质是主体的价值立场、态度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表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周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其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品质和因革损益的革故鼎新精神对于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的锐意进取精神、谦逊宽厚品质及求变创新精神有着积极意义,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5.
现代市场经济精神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本质相适应并能影响其发展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包括主体精神,竞争精神和法治精神,主体精神是现代市场经济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但又是它的衰落期与终结期。与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明清科举考试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高度一体化;主要以八股文取士;科目高度单一;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与精神内核;防范和惩治作弊制度空前严备。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发展观,生存发展危机本质上是价值观异化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变迁的决定因素,科技发展导致社会各个系统的调整与转变,致使其传统的价值观失去原有的合理性.生态化科技创新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宋代商人的价值观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宋代商人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其经商活动,并在其经商实践中反映出来。宋代商人的价值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观上,商人坚持"逐利"和"农本位"的理念;在政治观上,商人主张通过科举考试及官商联姻等途径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在社会责任观上,商人秉持"经世救民"、"忠心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观;在信仰方面,商人提倡佛道信仰、重视鬼神崇拜。宋代商人价值观的某些内容对当前商人价值观的重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英雄模范的精神引领.沈浩精神的核心价值是忠诚、为民、务实、担当、清廉,其与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主题和本质内涵相契合,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动载体和典型示范.弘扬沈浩精神,应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创新文化促进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创新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如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其内涵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活动,更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崇尚创新、敢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计划经济下的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必须重新构建集体主义价值观,才能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价值观作用.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构建要符合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需要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及表现自身实质的内容规定,特别是应该反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本文分析了传统集体主义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的困惑,提出社会集体主义概念,并且尝试对社会集体主义本质、特点及意义以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2.
儒家君子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人才与精神形象,其核心价值观是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其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天地人和是君子最高理想价值观,智仁勇三德是君子内在品质价值观,尊道贵德是君子内在精神价值观,义以为上是君子精神外现价值观,德才兼备是君子人才素质价值观。儒家君子的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人才观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利于把握人才的培养方向,二是利于衡量人才的基本素质,三是利于确定人才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各种价值观中居支配地位,且能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内容的基本价值理念。当前,从国际国内形势及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情况来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迫切需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然后不断完善其建设的机制和方法,最终使核心价值观得以确立并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黑客文化的产生和演变,与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并应用于社会是同步的,黑客文化本质上是由计算机技术导致的社会信息化过程在价值观上的一种展现。黑客作为统领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先锋,作为信息时代的特殊产物,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争议性话题。黑客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和精神,作者不仅仅拘泥于网络,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探讨黑客精神,并从精神层面上对其内涵及其普适性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要求精神,深入研究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根本的思想建设。本文首先就邓小平价值观的基本构架作了阐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最高价值准则;发展生产力是其最高的价值实现手段;"经济建设"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的价值机制和"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是其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创业精神是其伦理价值观。其次,文章阐述了邓小平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一切为人氏"是其价值观的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价值观及注重实效、义利相统一的价值观是邓小平价值观的又一深刻内涵。此外,文章就邓小平价值观的主要特点等方面作了阐述,这些蕴含着深刻的辩证价值的思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凝聚了中国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活力。而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先进精神的凝练表达,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映照。其主要内涵由最初的“任劳任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踏实进取”“坚定信念、发奋图强”演变到新时代的“匠心独运、追求卓越”,凸显了不同时期劳模精神的主要特征。运用文献研究法、考据法和比较法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的发展演变,以充分把握其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而促进劳模精神在新时代历史征程中凝练精神谱系、汇聚精神力量、彰显时代价值,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的价值观的系统性存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其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其社会性质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特有的民族精神,超越了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局限性与狭隘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在制定、实施及其评估反馈过程中内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其中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公共政策秉持的根本价值立场,公平正义是其所坚守的价值取向,兼顾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其基本原则,公共性是其制定执行所凸显的本质属性。不仅如此,爱国敬业的价值观有利于公共政策导向性功能的深化,文明和谐的价值观有利于其规范性功能的深化,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有利于其强制性功能的深化,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有利于其利益分配功能的深化。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引领,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全过程,同时,在公共政策执行全过程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底蕴,在公共政策道德评估全过程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之本质真实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本质真实论乃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和文学结盟的必然产物.尽管在各个历史时段有所变化,但其表现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核心内质从未遭到动摇.就文学本性和其表现能力来看,文学无力自足承担反映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重任,本质真实论不能成立.文学是以艺术(审美)形式、形象表现、精神情感三元质相结合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都确信历史观作为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本质、规律、过程的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实然和必然的揭示,然而实际上它还包含了对人类历史的应然─—人类社会演变发展的理想状态的体认,并且以对理想社会状态的价值判断为指导。因此,历史观与价值观密不可分,价值观是历史观的灵魂所在,生命所系。当一种历史观为社会所接受并据以指导、组织人们的历史创造活动,历史的应然也就在历史创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成为必然并转化为实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