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通俗文》、《一切经音义》等古代辞书及其它语料,考证“映”本义为“斜照”,补正了《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映”本义为“照、照耀”的说法.并且否定了两大辞书关于“映”有“未时,午后一时到三时”义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辞书,但某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文通过《建康实录》中的“练实”、“笃尚”等词,分析《汉语大词典》中个别词语词条需补正之处。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具权威的一部汉语语词词典,但其书证晚出现象严重,补证这些滞后的书证,对于词语溯源和辞书编撰均有裨益。“二程语录”语词颇具特色,然辞书对其重视不够。本论文以“二程语录”语词为考察对象,共提前《汉语大词典》首引书证滞后的单义词169个。  相似文献   

4.
报纸书刊上,“○”字的应用很普遍,如“一九九○年”、“中国足球队二比○胜日本队”等等。但是,这样一个应用很广的“○”字,作为一个单个汉字被收录辞书中却是很晚的事。且不说《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近代辞书没有收录“○”字,就连解放后1953年出版的(包括1971年修订版)以收当代常用字为主的《新华字典》也见不到它的踪影。将“○”字最先收录辞书中的,首推通用最广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1版)。其后新版的《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和《四  相似文献   

5.
汉代王褒的《责髯奴辞》中有“伦嗫穰”一语,旧无释.而辞书有据之以为“伦”字建立义项者,又有截取“伦嗫”以为一词者,其误皆由不明此语为“抢攘“嗫嗫”之别构.因据古籍所载,辨明“伦嗫穰”实与“抢攘嗫”相同,在文中为形容髯奴胡须毛发纷乱、口腮耳颊蠕动之貌的两个联绵词,也是古书中常见的两个联绵词.再此基础上,还纠正了《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辞书中有关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辞书编纂,有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近年来编纂了不少新的辞书,“前修未密,后出转精”,这些新的辞书无论在容量、编排还是释义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胜过以前的旧辞书。但是,白璧难免有瑕,《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这样的大型辞书,也偶有疏虞。为避免以讹传讹,贻误后学,我们不揣浅陋,姑撮二例,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证明,《唐本》:“匮也。从木,声。一日木、木名;或曰:,木枕。”此当为许慎《说文》之原说解。《中华大字典》和《汉语大字典》等字典辞书井引有讹脱的大、小徐本“”篆说解为释义的根据,而不据引正确的《唐本》“”篆说解,均宜据《唐本》改正。  相似文献   

9.
“朕”本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朕”的本义,受《说文》及《段注》影响,多释为“舟缝”,以至权威性辞书,像《汉语大字典》等也保留此说。遗憾的是,遍查所见古代文献,“朕”当“舟缝”讲,无证。笔者借助词义“同步引申”规律,考察“朕”词族系统,研究“朕”字源流关系,参考《尔雅》释义,认为“朕”本义当为“给予”无疑。形成本文,所得启示:形义关系固然重要,但从语言本身解释语言才最为可靠。形义关系该利用,但切忌拘泥被释字形体本身,必须考察其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辞书释义的借鉴赵应铎改革开放以来,辞书事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一些高质量的辞书如新版《辞源》和《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相继出版;辞书理论的研究也空前活跃,一些理论著作先后问世。然而就在这同时,有些连什么是词,什么是词义都辨别不清...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同形字处理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同一个字形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的词 ,这样的字称同形字。讨论汉语字词关系时 ,同形字问题不可逾越 ,字典辞书的编写也必须妥善处理。《汉语大词典》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但是也还存在不少可商榷之处 ,如“但”、“修、修修、修然”、“兹”、“吴”、“拖”等。讨论这个问题 ,有利于对汉语字词的深入研究和字典辞书的编写与修订  相似文献   

12.
释“行李”     
“行李”一词较早见于《左传》、《国语》,也作“行理”,都是作行人或使者解。各辞书都收录了这一解释,不再举例。但此后,“行李”词义又滋乳甚多,而新老辞书对这些后起义都很少涉及。兹引释于下: 一、作行程或旅途解。  相似文献   

13.
“更羸”源流考陈加亮,杨振国《战国策·楚策四》中有“更羸”一词,教学中多有争议。或谓“更羸”为复姓,或日姓“更”名“羸”,或云名为“更羸”,且“羸”在有关辞书中多作“羸”故考辨如下。孟庆祥《战国策注》云:“更羸,假托的人名”。《汉语大辞典》:“更羸,...  相似文献   

14.
“■”、“■”二字,在我国汉语字词书中,始见于清初吴任臣《字汇补》。其书释“■”为:“与馨同。见《齐民要术》,又见杨慎《山海经补注》。”释“■”为:“读与馨同。《金匮要略》:‘(殸 禾)’饪之邪。’”稍后于《字汇补》问世的《康熙字典》对此二字的诠释与《字汇补》完全相同。《康熙字典》在我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向深远,以致我国现代编纂行世的大型汉语字词书,凡收有此二字者,如《中华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台湾省编)均沿袭了这一误断,乃至现代日本诸桥辙次所著《大汉和辞典》也受其影  相似文献   

15.
一部实用而精深的字典──《汉语通用字字典》略评周守晋冯瑞生先生主编的《汉语通用字字典》(以下简称《字典》[1].是一部颇有特色的辞书。作为“字典”,即使近年来辞书热,却也很少见到形音义赅备,处处考究其语用、语义、语法的汉字方块字字典。编词典已是件苦差...  相似文献   

16.
谈“飘渺”     
《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二期上《注意消灭错别字》一文,列举的是一些常用词语,提出应消灭的是一些容易写错写别的字,这无疑对教和学都是大有帮助的。但是,该文举出“飘缈”一词时注明“缈”如果写作“渺”,就是一个错别字。这是不确的。“飘缈”可以写作“飘渺”。 查近年出版的几种汉语辞书,如《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典》《新华字典》等,都收有“飘渺”一词,作为“飘眇”或“飘缈”的又一种写法。 “飘渺”一词有不同的书写形体。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就有如下一些写法:“飘渺、飘眇、飘邈、飘缈、缥缈、缥眇、缥渺、膘渺、漂渺”。各种写法都可以在文籍中找到例证,如:  相似文献   

17.
新版的《辞海》和《辞源》,在当前来说,可谓是我国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两部辞书了,但其个别条目的释文似乎仍欠斟酌,“执鞭”条便是一例。 这两部辞书,在“执鞭”条下,同引《论语·述而》“寓而可求之,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作为书证,释义也大同小异:《辞海》释作“为人驾驭车马,意谓给他人服役”;《辞源》释作“持鞭驾车”。乍看起来似乎无甚不妥,但若仔细加以分析,便会发现其释义  相似文献   

18.
《辞源》在汉语辞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书证是该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辞源》的书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瑕疵.文章具体指出《辞源》“辵”部书证存在的问题共35处,包括书证有误、书证晚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释“则”     
关于“则”字六书分析及本义、引申义之相互关系、次第,《说文》以下各辞书及历代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之说解,时有可取,然亦多可商,颇有重新探讨,作系统考察之必要。 笔者拟就当前影响较大的三部辞书: 1、修订本《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1983年第一版); 2、《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3、《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1962~1968年第一版);有关六书分析、词义训解、义项次第排列之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汇集了历代训诂学、词汇学、辞书学成就,代表了我国汉语文辞书的最高水平。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今后继续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