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麟 《现代交际》2002,(10):11-12
近来有一个网站频频出现在媒体的视野,那就是18mo.com网站。这里的MO,不是摸奖的“摸”,而是MOBILE OFFICE——移动办公的缩写。前面冠以“18”是因为MO族有18个特征。MO族的诞生为灰色的网络经济带来了一抹亮色。时尚的MO族,机动灵活、神出鬼没,大有取代SOHO一族的趋势;小康的MO族,装备豪华、给养昂贵,令新老网民们垂涎三尺。一、解读MO族构成MO族的有三种人。一是在网络泡沫时期赚得沟满壕平的IT从业人员;二是那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网站CXO;三是奋战在传统行业且收入不菲的公司白领。当然,站在舆论潮头的媒体人士也当仁不让。与SOHO族相比,MO族更具优势。SOHO族只  相似文献   

2.
《金色年华》2013,(5):40-41
SOHO中国的第一个项目 SOHO现代城是SOHO中国的第一个项目。它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的东面。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8万平米,它拥有48家店铺,283套办公室.1897套公寓。1997年,SOHO中国预见到中小公司的迅速崛起以及他们对居住和工作空间混合的需求越来越大,便首次向市场推出“小型办公,居家办公”(SOHO)这一概念,给业主提供了灵活多功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在2007年新年钟声的回响里,在家人温馨的长叙中,记忆深处那些曾经的“大年”,常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脑际,每当我们回想起那些承载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与快乐,记载着岁月年轮变迁的大年夜时,总有一种眷恋,难以忘怀,并生出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4.
戏子们的那些事儿 中国的企业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也是一个各路豪杰本色演义的大舞台。有的人很低调,导弹都炸不出个屁来;有的人在两极长袖善舞;也有的人善于高空演戏,惟恐人们“不记得”他们,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笔者对后一种人有点“感冒”,归纳其行为而称之为“企业界的戏子”。  相似文献   

5.
程应峰 《老人世界》2013,(11):29-29
这是我一位患肺癌的同事,在临终前几天跟我说的一个故事: 一名妇女发现三位老者坐在家门口。她不认识他们,就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但各位也许饿了,请进来吃些东西吧。”老者问:“男主人在家吗?”她回答:“不在,他出去了。”老者答:“那我们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6.
艾娃 《当代老年》2010,(1):10-11
“50后”的婆婆,“80后”的媳妇,一个麻辣有趣,一个古怪精灵。艾娃(媳妇,28岁,平面设计)与邓姨(婆婆,56岁,退休在家)虽也有一地鸡毛的叽叽喳喳,但两人却是离不得、爱不得的一对欢喜冤家。尤其是艾娃采取的——以“不爱婆婆”的新潮方式爱婆婆,反而弥合了婆媳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家工作,“家庭办公”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相似文献   

8.
“培训时和上司一个组”、“电梯里和上司独处”、“食堂里和上司同桌”,是最考验人的三大办公室外的职场。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时候也微笑文/阿人图/雅兹这是一则我从报纸上读来的故事。英国战争博物馆,准备推出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主题是“二战与真实的爱情”。一位八旬老妪闻讯后,在家人的陪同下,送来了一件她的亡夫在二战期间留下的、被子弹射穿了的飞行夹克。老人嘱咐展览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小编故事     
客串每期稿子定标题都由保冬妮、子鱼和樟歌一起执行,保冬妮坐在中间,遇见那些不用改的题目就高喊一声“过——”,不“过”的标题再3人一起修改。某日,保冬妮休假在家,只剩子鱼与棹歌两人呆坐桌旁,面如枯槁、灵感全无。突然,子鱼“忽”  相似文献   

11.
网聊     
网上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国人尝试过,冲击过,甚至享受过或难受过。不少人会问,网聊,到底是什么?半年前,“温馨”在BBS上贴了一个帖子:我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工作,我已万念俱灰。没想到短短时间,因特网上就有“生活博士”、“不幸人”、“扎根”等20几位热心人发来讯息。他们有的说,“这是人生新的起点”;有的说,“这种不幸比比那些大灾大难,其实算不了什么”;有的说,“这好比将一棵桂花树砍掉了一些树枝,其实这也是好事,这样有利于迁移到新的生长地”。浓浓的网上亲情很快使温馨与他们结成了无所不谈的知心网友。通过…  相似文献   

12.
白晶 《当代老年》2010,(3):29-30
在天津和平区小白楼街,有位古稀老人,他最大的乐趣是“玩沙子”。不仅如此,他无论是外出遛弯儿,还是在家人做饭时,他的眼睛盯着的却是那些被丢弃的生活垃圾。当人们善意地用“拾荒大王”取笑他时,他却用绿色环保人士的理念解释自己的行为: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被错放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女性天地》2011,(1):32-32
一位网名为“童话小女人”的网友在大河论坛发帖《出售我的亲情中午时光给繁忙单身的你》:“我是一个家庭主妇,性格开朗温柔善良,爱生活爱我的家人和孩子!因为白天老公和孩子不在家,一人在家做出的可口饭菜无人品尝,如果有不喜欢做饭或是没时间做饭的单身人士,男女均可,我一定用我真诚的爱心去照顾你,包括做饭、陪你聊天,帮你收拾屋子带给你久违的温情!(小女子卖艺不卖身,客官请自重)”  相似文献   

14.
蛰居青年     
据说现在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每天24小时有23小时呆在家里,另外一小时用来出门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一小时还得是天黑的时候,有人将这群人命名为蛰居青年。起初我以为所谓蛰居青年不过是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称谓,后来到网上“百度”了一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自由职业者在家呆着但不是闲着,说不准比那些坐办公室的白领创造的价值还大,而蛰居青年在家是吃饱了睡睡饱了吃,顶多下厨给自己做点菜、擦擦地板,多数时间是躺着看电视或彻夜上网。现在的年轻人真会花样翻新,有到了月底钱包里找不到一枚钢蹦的“月光族”,有宁可少赚钱或不赚钱也要…  相似文献   

15.
汪钦 《公关世界》2008,(7):50-50
十年“浩劫”虽已成为历史,但说来依然让人不堪回首,尤其那些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功臣、志士,更是令人悲叹不已。“文革”第一个被害的邓拓便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社会中,求职择业竞争激烈。在一些大学中甚至专门为学生开设一门求职技巧课。求职择业和招工聘才的“市场化”和“自由化”将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开始认识到在决定求职成败的诸因素中,求职自荐的知识和技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为了在自荐求职的市场竞争中能脱颖而出,如愿以偿,必须设法补上这一课。为此笔者将国外学者多年来在此领域实践和研究的宝贵成果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自荐求职的部分经验总结介绍于此,以飨读者。经验表明,被录用的人并不一定就是那些“最有资格”的人,而是那些能让人相信他是“最有资…  相似文献   

17.
何不得悠然     
人生事桩桩件件,很多都是急不得的。我的一个朋友、听说搞传销能发大财、被人拉着去听了几堂传销入门的课,一时脑子发热了,就像落水的人捞着救命草了。匆匆辞了公职,破釜沉舟加入传销大军,结果只落得鸡飞蛋打,整日愁容满面在家长吁短叹。他说。他惟一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一个道理:好挣的不会是钱。是的,他太急了。无独有偶。一位曾经在文坛势头颇健的作家,去北京领一个文学奖时,看上了京城那片“林子”。林子大,鸟儿就多,也大。他这么想。一狠心,他抛妻别子不想再回家,加入了京城“文化流浪者”一族,发誓一两内要让自己立足扬名…  相似文献   

18.
猜谜游戏     
若水 《老年世界》2008,(8):30-30
我有一位老友“曾局”(自他担任局长后,我们一直这样称呼他),退下来后就向老友们说,今后就别再叫“曾局”了!就叫我老曾吧!我们都遵照他的“意见”,相见时喊他老曾。可是一个月后,听他的女儿说,她爸在家总是长叹:人啊,真是势利眼。人刚离岗,人们对他就另眼相看,连称呼也改了!这时我才明白:老曾的骨子里对“曾局”的称呼其实是很在意的,后来,他竟整天闷在家里,不与人们接触。  相似文献   

19.
白眼狼     
一说到“白眼狼”,一些人便会想起那些对父母不孝、不敬或恩将仇报的人,若我再问你们是否愿意做这样的人,你们也一定会说:“不愿意”这三个字,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白眼狼”。  相似文献   

20.
嘘!严肃点     
我也同样一天,作家萧伯纳收到一位颇有社会地位且又非常狂妄的贵夫人的请柬。请柬是这么样写的:“本星期四下午4时至6时,我将在家。”萧伯纳退回请帖,并在旁边添加了一行字:“我也同样。萧伯纳。”大风沙过后一场大风沙过后,有人见地上有顶牛仔帽,拾起来一看,发现下边是一位让风沙埋住了的牛仔,仅仅只露出来一个脑袋瓜,“你要挺住.”这个人说,‘’我会尽快去找把铁锹来c”“先生,还是请您开辆卡车来吧:”牛仔央求道,“因为我现在还骑在马背上呢!”实在喝不下去了维克多头一次上游泳课。过了一小时之后,他对教练说:“教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