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经常会在十分融洽的氛围里,遭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笑眯眯地突然向你发难,正如所有的地雷都有精巧的伪装一样,那些看似轻描淡写、无关痛痒的提问,其实质却在影射你的隐私、关涉敏感话题,或暗含嘲讽,稍有不慎就会让你当场陷入尴尬境地。那么如  相似文献   

2.
德彬 《现代交际》2002,(9):25-25
何谓“小人”?“小人”就是那种人品差,气量小,为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之徒。他们动辄溜须拍马、挑拨离间、造谣生事、结仇记恨、落井下石。他们就像埋在你身边的地雷,一旦踩上,你苦心经营的成功梦就会被炸得粉碎。所以,如果你发现了地雷,一定要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绕过雷区,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里跳槽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或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或为了薪水更丰厚,我们不断地寻找机遇,找一个自己更满意的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跳槽的过程中,我们得尽量避免负面的影响,不要误认为跳槽意味着对过去的结束和否定,因此埋下人际的“地雷”,而要积极处理好新旧职场里的各种关系,提炼出积极有用的东西,带着你的“金子”去跳槽,这对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多的益处。留有余地,不要埋下人际的“地雷”当我们离开原先的单位而跳槽时,原因会有很多,比如对上司看不惯,人际关系不如意,事业的前景不好或是对薪水不满意等等…  相似文献   

4.
电脑已经成为21世纪的“性玩具”,它会像地雷那样随时爆炸,破坏人们的私人生活甚至是工作。由于互联网的易介入性和直观性,使得色情的内容随处可见。一些具有猎奇心理的人终日在这些网站上留连忘返,以满足那些日常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性需要。有专家指出,每周花费11个小时以上用来漫游色情网站的人就有网络色情成瘾的嫌疑。网络色情成瘾的病症表现为在线性活动开始干扰你的工作、学习、正常娱乐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指出,目前美国网络色情成瘾的人数正在增加,电脑已经成为21世纪的“性玩具”,它会像地雷那样随时爆炸,破坏人们的私…  相似文献   

5.
压力会像感冒一样传染,来自同事、朋友、家人身上的压力和情绪会转嫁到你的身上,“二手压力”比“一手压力”更有杀伤力,一旦你吸收了别人的压力,自己也会开始感到紧张,并且会关注那些没有的甚至根本不会发生的“困扰生活”的问题,这种负面情绪还会在你的周围迅速蔓延开来,你身边的人也像是高效的海绵,能够毫无保留地吸收所有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秒表     
苁蓉 《老人世界》2011,(2):25-25
“如果一年多给你两秒,你会做什么?” 这个问题,来自塞尔维亚著名的科学家米卢汀·米兰科维奇。大约一个世纪前,米卢汀·米兰科维奇发明了有史以来最精确的日历,每年的日历时间比目前我们使用的公历准确12倍,与自然时间的误差只有两秒钟。由此,“一年多给你两秒,你会做什么”的提问问世了。  相似文献   

7.
经常有记者问我:“请问你有什么个人爱好?”早年我经常被这样的提问堵在那里。后来我有经验了,接口就回答:“没什么。”其实,怎么会没有什么爱好呢?只是因为说不清。个人爱好既不是大众爱好.也并非流行时尚.这一点许多人不懂。很多记者希望你的回答是“登山”、“网球”或者“开车”、“时装”等等。其实我的个人爱好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甩手闲逛.  相似文献   

8.
窗外     
到了大二,似乎正是在校园里生龙活虎,张扬个性的时候,可加上了考级的压力,也就不得不经常把自己关在教室里,认真地研究那些高深的“英国历史”了。有时,从书本中抬起头来,会无意中发现窗外匆匆走过的身影仿佛正是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于是“窗外事”一边的长盘就会突然像装满了磕码一般,重重地降了下去。大学校园中常常会有这样一批意义非凡的朋友,他们既不同于一起数星星的闺中密友,又不同于点头之交的工作伙伴。他们会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中午突然与在花园漫步的你邂逅,然后开心地和你聊一些身边的趣事或是心无城府地倒出自己的小…  相似文献   

9.
想想看,你最近是不是常常无缘无故感到疲劳,而这种疲劳休息也无济于事?你是不是会经常感冒,只要同办公室有一个同事感冒,你就会马上跟进?还有,你是不是会不规律的头疼,颈椎疼,而且经常心烦意乱地从一间办公室匆匆忙忙走到另一间办公室,却忘了自己要去干什么?你失眠吗?你会无端焦虑吗?你经常精神不振吗? 上述症状,如果你具而其一二,那么,医生提酲你:你可能已经坠入了习惯性减压方法的甜蜜陷阱,诱发了“Decompression(减压)综合征”。因为,有些习惯性减压方式虽然是我们常用的,司空见惯的,但它却是危险的,长久沉迷其中,不但难以减压,新的压力又会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0.
在谈情说爱中,有时恋人会向你提出突如其来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提问,如果容得不当,轻则令恋人不悦,重则使你们爱情之花凋零。那么,究竟怎样回答恋人突如其来的提问呢?直言式对于恋人不放心的提问,可以用直言表达自己的情怀,消除恋人的疑惑。琳比男友斌矮一个头。琳对斌说:“你一定希望我是一个身高腿长的女子吧?”斌对这突然的提问,真不知怎么回答,不过他镇静下来后,还是从容地答道:“假如我真想找个身材颀长的人,那我现在就不是和你在这儿幽去了。既然现在和我约会的是你,就表明我非常爱你。”面对女友的疑问,斌用直言表达…  相似文献   

11.
你是不是在人生征途中经常感到自己势单力薄?是不是经常期望获得意外的支持?是不是意识到自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全美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甚至直白地问这个问题:“如果凌晨两点,你急需要70万元钱,你有多少个朋友会不问理由、二话不说、迅速到银行汇钱给你?”  相似文献   

12.
丁怡 《女性大世界》2005,(5):158-158
你是不是经常发现在心里存活着好几个自己,而且他们彼此的关系并不融洽,又或者你总是怀疑别人对你的评价——大家都说你是个斯又、纯净的女孩,可你却经常会在周末渴望着搬弄些是“是非”出来,然后给自己一个刺激新奇的体验?如果你的答案是“YES”的话,你不用惊讶,更不用担心自己会走向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13.
曾省燊 《职业》2011,(34):9-9
平心而论,真正能引导我们、又经常被我们忽略甚至主动回避的“职场榜样”,往往是那些我们总是看不惯的共事者。我们经常如此愤恨他们:“凭什么他这点水平就能当领导!”“凭什么他这么可恶还受公司重视!”  相似文献   

14.
《公关世界》2008,(5):48-48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如果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细细体味生活,我们会发现“爱”就像我们身体里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没有爱,再坚强的心灵也会变得脆弱:没有爱,再辉煌的人生也会显得苍白。只有爱,才会支持着你我一路走下去,相扶相持,风雨无阻;只有爱,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在这里,小编奉献给大家几篇和“爱”有关的小文,让我们用细腻的心去感受那些温暖着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宫     
《老年人》2002,(7)
避雷针“听说,不孝敬父母,会遭雷劈。”“没关系,楼顶装上避雷针就行了。”(赵光)拍案叫绝有位生物学家晚年时记忆力大为减退,但他仍然酷爱学习。一次,他拿着自己过去写的文章读,不禁拍案叫绝:“写得太好了。要是这些文章是我写的,该有多好。”(水手)不孝“我被不孝之子折腾得寝食不安。不生他,还好些。”“别着急,先前你爸爸也常这样说你。”(古月)白葡萄奶奶教孩子说“眼睛”的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说着,进了商店。正巧碰上售货员瞪着眼睛冲顾客发脾气。孙子对奶奶说:“你看,那个阿姨长了两颗白…  相似文献   

16.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所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是指衣着会大大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尽管我们经常会利用服装,来掩饰体貌方面的不足,却也无意间透露了潜意识中真正的你。不信吗?完成这篇测验后你就明白了!一、下列哪种着装习惯比较适合于你:a.任何整洁的衣服都可以,从来不去...  相似文献   

17.
商场里各色的衣服在你眼前晃来晃去,是否会令你有一种目眩的感觉?颜色间的搭配可是一门学问,如果盲目选购,不注意上下搭配的协调。你就会发现那些不加思考就买回来的衣服,最终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同伴”而被默默地搁置在衣橱里的一角。秋冬季你的衣橱里都有些什么颜色?它们又该如何搭配在一起呢?如果你还没头绪,就参考一下我们为你准备的合理化建议吧。  相似文献   

18.
刘淑英 《职业》2006,(2):16-17
你最近是不是常常无缘无故地感到疲劳.而这种疲劳即使休息也无济于事?你是不是会经常感冒.只要同办公室有一个同事感冒.你就会马上跟进?你是不是会不规律地头疼、颈椎疼,而且经常心烦意乱地从一间办公室匆匆忙忙走到另一间办公室,却忘了自己要去干什么?上述症状,如果你具其一二.那么神经科医生提醒你:你可能坠入了习惯性减压方法的甜蜜陷阱.诱发了“Decompression (减压)综合症”。美国一个著名的神经科医生说:由“Decompression(减压)综合症”诱发的焦虑和压力已经成了职业女性面对的头号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荷 《现代交际》2005,(12):72-73
初入职场的人,经常会陷入“额外事务”的困惑。因 为办公室里,许多事情该谁来做,职责并不是那么泾渭分 明。在老板经常把你认为不是你份内的事情交给你做的时 候,你该怎么办?是婉转拒绝还是乖乖顺从? 当小老总笑眯眯地问我:公司打算买个刻录机,你会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一个创意很好的广告,刚看到的时候,会赏心悦目,但如果短时间内重复看到,就会产生厌恶感。孩子很顽皮,经常打闹,你会时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可他却“充耳不闻”。领导作报告发言时,如果就一个问题三番五次地重复,你会失去听下去的兴趣。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正是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因为刺激过多、过强和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通常表现为给予的信息量超过了他人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