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懒惰     
懒惰可以说是人类的通病,无论是乞讨者还是大富翁,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他们身上都可能存在“懒惰”这一人性弱点。或许你觉得懒惰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事实上,懒惰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有理不辱上门客”,说的是主人对于来客要以礼相待,即使来客有大误、失礼、失言之处,做为东道主也不应慢待,更下应羞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此却不以为然。请看实例: 这天,有个女学生到一位教师家里请教问题。教师之妻很热情,一直陪着他们。女学生感到过意不去,就道:“阿姨,您去忙吧!”没想到她这句话却引起了教师妻子的误解和反感,以为他们觉得自己在场碍事,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不高兴地站起来,嘴里嘟哝道;“哼,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你们好好说吧,我走!”把门摔得很响。这个学生听了,脸色红一…  相似文献   

3.
《当代老年》2008,(10):1-1
一只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拼命地挣扎,尾巴断了,小壁虎得以逃命。 一位农夫见了,对小壁虎说:“你这可怜的小东西,刚断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  相似文献   

4.
快乐在心     
“快乐”两个字,应该是人们一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祝福语。尽管现代人有钱在手,有车代步,有房安居,仍然觉得缺少一样东西——身心的愉悦与快乐。那么快乐是什么,快乐在哪里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富人,家财万贯,享受着应有的荣华富贵,但他并不快乐,因为他的财富没有比尔·盖茨多,他想得到更多的财富。一天,他来到一个村庄,听到一位赤脚的农夫在欢快地歌唱,他问唱歌的人:“你是不是天天这样快乐?”农夫回答说:“我没有一天不  相似文献   

5.
他们是钢琴与吉他的组合,北方女孩的粗犷与南方男孩的细腻搭配到了一起,好多人觉得他们俩在一起实在不合适。但他们说:“能走到一起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包容,因为包容,遇到矛盾时两个人总会有一个人让着另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不讲分寸     
我不是说别人不讲分寸,我是说我不讲分寸。我不讲分寸是我觉得讲分寸太累太太烦人太扭曲人。我这个“觉得”不是现在才觉得而是从十二三岁开始就觉得了。那时的农民叫社员。我十二三岁当社员不够资格只能入另册当了个小社员。小社员不好当,从早到晚弯着腰在田里栽秧。栽完了早稻栽中稻,栽完了中稻栽晚稻。俗话说,牛怕开荒,人怕栽秧。栽秧是大人们最害怕的活儿。可是,干部不但不给我们小社员戴高帽子表扬表扬,还骂我们栽田栽少了。小社员们都不顶不辨,默默地承受着。唯独我觉得有话要说有理要辩,不吐不快。我高声唱道:“一二三三二…  相似文献   

7.
热闹     
有个老故事,是说一个人在路上正走着,忽然停下来,仰头看天,结果引得许多路人也仰头看无。看了一会儿都不知为什么,于是就问第一个看天的人,那人说:“我流鼻血了。”这就好像有点凑热闹的成分。实际上很多人确实爱凑热闹。不能喝酒的,却爱凑个堆,说“图个热闹”;女人上街,常爱结伴,除了做免费参谋之外,也是因为觉得热闹;冷餐宴为什么不成气候?因为大家觉得各吃各的不热闹,然而,数十筷子同时下到一个锅里损的火锅固然热闹,不过令人常常想起口水汤。张岱的《夜航船》里,有一则“晒衣”,是记凑热闹的:“七月七日,诸阮庭中…  相似文献   

8.
李老师:我们宿舍有一个同学,整天这个长那个短说个没完,闹的大家不团结,我常常想躲开她,可她偏偏找我说,几次想说她,可又不愿得罪她。我该怎么办?天津赵强赵强:我提三点建议,第一要有主见且慎言,不轻信,不传播。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一个特点就是捕风捉影,甚至空...  相似文献   

9.
烦恼的语丝     
人在年轻时,总觉得自己的烦恼很多,说起来好象每个人都够得上天底下最苦恼的。青春不是最渴望欢乐的时光吗?为什么烦恼反而越多?人不是越活烦恼越少,而是越活越认识了烦恼。欢乐与烦恼恰如一个钟摆,交互得动于人生的两极。所以人们常说:到处都有烦恼。也正因为全。此,这个世界也才到处充满欢乐。谁都希望自身的烦恼越少越好,但是人同时又是一种需要烦恼的动物。正如人们需要欢乐与幸福一样,人与人不同,很大程度上也是烦恼使他们变得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烦恼也是我们人生最好的老师。我们常说:“这个人成熟”,指的也往往是他…  相似文献   

10.
《女性天地》2013,(11):51-51
薇薇:我跟男朋友交往半年多了,现在出现了问题。在和我交往之前他有一个女朋友,有时我会好奇他们之间的事情,比如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分手之类的。但是他总是不愿意提起,来回也就是那句“那个女孩儿挺好的,分手也不是因为谁做错了什么,只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不合适”。他特别维护前女友,这让我很不舒服,我觉得他不是对我有所隐瞒,  相似文献   

11.
伍振 《老年世界》2013,(10):34-34
《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个农夫,依靠一头老黄牛耕种几亩地来维持生活。这个农夫还养着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一天,老黄牛因为多吃了稻草而被主人打了一顿,正在伤心地哭泣,这时小花猫走过来。小花猫喵喵地叫了两声,笑着对老黄牛说:“老牛啊,老牛,你可真是一个可怜的老黄牛啊!”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元帅曾多次给部属讲过家乡的一个民间故事。他说:“成都有条坡路,一只狼经常隐蔽在坡路附近。每当一个推平板车的人将车推到半坡时,那只狼就一下子跳出来,照准推车人的腿上咬去。因为是在坡路上,推车人如果一撒把平板车就会滑下去,满车的东西就会摔毁。这时候,推车人放也放不下,跑也跑不掉,最后十有八九都会被狼吃掉。”刘伯承说,狼为什么能成功地将推车人吃掉呢?因为它非常善于捕捉战机和找准敌人的弱点,然后下口既猛又狠,这就是“狼的战术”。  相似文献   

14.
小文 《当代老年》2007,(10):50-50
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到江南,看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对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问他:“这是什么人?”张答道:“他是个农夫。”乾隆问:“农夫的‘夫’字怎样写?”  相似文献   

15.
麦当劳的学校观念麦当劳的管理者认为,企业首先应该是培养的学校,其次才是快餐店,因为麦当劳是服务性行业,有优良职业道德的人,才堪称为一流的员工。所以他们着力于寻求相貌平平、但具有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的人,并以公司自身的经验和“麦当劳精神”来培训自己的员工。这种极有主见的管理为麦当劳赢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地理指南     
在米镇,还是有些人要叫陈汉文做老师的。那都是些四十岁左右,在镇子里混得比较安分的一些人。因为二十年前陈汉文确确实实教过他们的课。这些在任何场合都不容易得到别人尊敬的人,仁贤礼让这些个教条他们就很容易记住。所以说每当陈汉文走在街上,不论他准备去做什么,总会有人温了脸同他打招呼:陈老师,早啊!或者:陈老师,吃饭了吗?此时的陈汉文也只能温了脸回应。然后凑近前与昔日的学生拉几句家常,捎带着说几句勉励的话,以体现他那为人师表的风范。一般人看陈汉文,就觉得这个人蛮古怪。有一些装腔作势,有一些“酸”在骨子里。  相似文献   

17.
佚名 《老年世界》2009,(16):1-1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常有一些亲朋好友劝我,说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不用那么累死累活地干了,该放松放松、享受享受了。这都是些好心人的善意的劝说,他们希望我健康,活得长久一点,我真的很领情。但平心而论,我自己觉得我从来没有为了“功名”而累死累活过,如果是那样,就算是“功成名就”,也是一场黯淡无光的人生,顶没意思了。只不过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教导“劳动光荣”,人总应该积极努力向上,人生就应该做点事情。  相似文献   

19.
商海扬帆时,切勿轻信他人,因为很多时候,坦诚往往会败给狡诈,轻信往往会败给失信。我是1976年返城后被分配到北京市修理公司下属的一个修鞋门市部。说实在的,我们本来就对分到这种地方感到无奈和腻烦,只不过是为了能从农村蹦回城里,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何况,我们这些知青一直觉得修鞋没有什么可学的。说是修鞋门市部,实际上只不过是三五个老人干修鞋,其他人都做书包、汽车靠垫、椅子套和沙发套。80年代中期,整个修理行业几乎被外地进京的打工族顶得快吃不上饭了,一些有门路的人纷纷调离。我也想走,可一是谁也不认识;二…  相似文献   

20.
《公关世界》2009,(4):60-60
一个农夫进域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