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面提高青年一代的综合素质 ,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入手 ,系统阐述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考评办法等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培养具有现代师范人格的人才是师范院校面对知识经济发展和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现代师范人格是师范院校现代化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职业品质。现代师范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通过实践不断实现高一层次需要的过程。现代师范人格具有师范性和现代性,它强调修养,强调关心,强调综合,强调实践。培养现代师范人格必须坚持人品为先的原则,重视师德力量,培养创新精神,增强教育信念,提高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妨碍学生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培养的德育误区与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对现实的主动适应与理性超越,然而,由于受到传统道德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某种误区,这些误区妨碍了学生自主选择道德人格的生存。文章分析了学校德育在学生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培养方面存在的误区,并进行了原因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而从改善社会风气的角度视之,则当下的社会道德教育尤其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在这方面留下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不仅注重学校教育,尤其注重社会道德教育,如礼乐化民的道德教育传统,以圣贤人格率先垂范的权威道德伦理或曰模范道德伦理,至今仍极具启发性,值得人们借鉴取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一直存在着教育内容泛化、教育方式的强制与灌输、教育对象的"物化"等倾向,这是一种"非本真"的道德教育,它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并正在失去它的价值和意义."本真"的道德教育是关注个体生命的道德教育,是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它是基于人的自然生命之上的,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及个体人格的完善并最终使人走向自由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 ,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 ,是形成稳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因此 ,真正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就必须切实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 ,必须在人格培养和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表达自我的利益诉求,其媒体权益得到扩张。但通过调查发现,青年一代使用自媒体素质并不高,仍存在许多困惑。而文学教育自身的特点,使得自媒体时代文学教育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媒介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的基础是以德育人,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实现道德素质更新和德育创新。培养公民现代的科学精神、道德责任义务、公正观念、诚信意识和自律能力,实现道德教育向养成型、和谐型、开放式、自主式转轨。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以受教育者自主性为基础,致力于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开发,以促进人的道德主体性,发展人的主体道德人格为目标的活动。它是道德主体性的内在要求,是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推行主体性道德教育急需转变道德教育观念、改进道德教育内容、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10.
秦超 《中文信息》2013,(7):81-81
美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情感教育是美术教育的显著特征,美术课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授课方式,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美术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变得丰富多彩,个性得到完善发展,人格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提升。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必由之路。这主要表现在儒家的理想人格教育有助于高校德育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家的个性自由教育有助于高校现代人格培育;墨家兼爱利人的群体观念有助于高校集体主义教育。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有助于大学生智慧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现代知识经济浪潮席卷我国,并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也对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当然要求.教师的心灵在这场教育的变革中应当而且必须发挥着作用.教师的人格建设如能从学识、人格、理性、审美等几个层面入手,或许能为现代教育中教师人格建设提供一点借鉴性思路和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道德的起源、道德的阶级性、道德的共同性、道德的历史性等问题的论述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道德教育这种客观的教育实践活动,把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教育与非意识形态的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随着社会实践活动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德育视域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多先贤与令人都从不同角度对道德教育中隐性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有过论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学校面对学生自主性增强和对独立人格的诉求,显性道德教育受到了新挑战.在这个背景下,以人为本与回归生活的教育思想逐步由理念走向深层实践,隐性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得以再次凸显.在充分梳理隐性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形态的基础上,围绕德育视域中的隐性教育生成,重点探讨了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即隐性教育在德育中何以可能、何以必要与如何生成,分别尝试性回答了隐性教育的理论可能、现实需要与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丽 《理论界》2014,(5):193-195
道德教育是人类精神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是国民素质提高、社会风气改善的重要手段。我国的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校的道德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道德教育的内容过于政治化,教育方式重生硬的"说教"、"灌输",学校重规章制度管理,轻情感人格的养成,教育者的个人修养还有待提高,等等。本文在剖析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点措施,课堂教学主张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入手,综合运用道德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及行为抉择能力,重视养成教育;提高教育者的自身道德修养,培养真正有道德的一代公民。  相似文献   

16.
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形势下,如何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各高等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一、面对新形势应树立的现代教育观念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高等学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迎接新挑战。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导。我们应树立以下现代教育观念:1、终身教育观念。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上一次大学,管用一辈子”的一次性教育已经过去,高等教育应着眼学生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培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后起现代化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具有特殊性。追溯历史,我国的现代化不是源于人的思想观念层面的现代化,而是起于经济现代化,我国人的观念现代化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阻滞。因此,我国观念现代化的推进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先导作用,并且探寻现代教育在现代人格转向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冯芸 《齐鲁学刊》2013,(1):85-90
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人类实践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同时也是我们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之逻辑起点的是道德教育主客体间的关系问题。面对当前道德教育实践中主客体间现实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从哲学视角对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性、客体与客体性及道德教育过程的阶段性进行深入分析,应是对两者关系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以和谐性、平等性和双向性为原则的道德教育主客体关系,必将极大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道德教育突出的问题是实效性不高,其中一个表现是人们在道德上的双重人格现象,即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脱节。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的观念和内容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育方法单一片面不够科学。应该从道德需要入手,适时扩充道德教育的内容,完善道德教育方法,加强道德修养和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0.
陈化 《理论界》2014,(4):57-60
生命道德教育是消解道德教育困境的突破口。在教育视域下,对话是基于教育参与者主体的平等性而展开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对话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维度,现代语境下教育参与者的主体性以及生命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决定了生命道德教育必然依托于对话范式。教育参与者的生命叙事、回应与理解是对话在生命道德教育中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