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效益悖反现象,系指两个相互联系又彼此排斥的事物,分别而论都有其正当性、合法性,但当它们成为一个共体事物的两个部分时,便在行为方式和价值效果方面相互牴牾,彼此限制另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物质和精神生产要素的配置机理,自发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化、原子化和最大化,而精神文化生产却天然地对社会和人民负有坚持真善美、提振精气神的文明教化、情理凝聚和思想升华的使命,两者的行为机制和价值取向多有冲突。它们实际地存在于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市场与文化殿堂、文化消费与文化升华等一系列二元结构中。以经济和文化的高度自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我们严肃正视、深刻认识并科学处理资本运行对文化生产、发展形成的效益悖反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风文艺思想与左翼文学理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胡风 反对现实主义只是反对某种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并不反对现实主义本身。胡风与左翼作家的 不同是方法论的而不是世界观的。比较而言,胡风对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持有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它带给人们的不只是福祉,同时人们还承受着随之而来的伤害和痛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反全球化相伴而生,同时发展。本文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分析入手,进而对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进行了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代批评围绕康德的研究,有聚焦悖论的热点.这些热点悖论主要可以分为悖论特性、审美悖论、产权悖论、契约悖论、客观悖论、知识悖论、伦理悖论、婚姻悖论、消除悖论.也有直接涉及到康德的二律悖反的再认识.但是审美判断力的二律悖反的当代认识需要进一步再认识.回到康德二律悖反的文本,通过再认识,得出这样的结论:审美判断力的抽象理性结论是在假设原则的基础上作出的,在理性判断结论的作出过程中,它有一种强迫的“一致性”迷狂,即故意抹杀不同物质事物的显见的表象的不同性,把假设概念作原则,又在这个原则基础上得出判断推论,即理性抽象判断事实上是在假设原则中抽象出假设的推论,而这些假设的推论还要一再混淆原则本身所包含的界线,从而使“一致性”霸权地达到推论的结果.因此,理性抽象就其本质而言,除了是悖论之外,它什么都不是.  相似文献   

5.
人和神,是中西文化共有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中西文化的分野十分明显,但又有共通之处。这既说明了中西文化的悖反性,又表明了中西文化的共同性。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实现中西文化的互补,促进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现代性的转向及其重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的重新审察 ,构成了全球化语境下当代社会理论的前沿话题。无论是吉登斯的“反思现代性”、哈贝马斯的“重建现代性” ,还是利奥塔的“重写现代性” ,都凸显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性的重大转向 :从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性转向全球多元一体的现代性 ;从工业化社会单向度的现代性转向复调的现代性 ;从简单素朴的现代性转向反思自省的现代性 ;从现代性的“独白”转向现代性的“对话” ;从现代性的批判转向现代性的重写。全球化引发了现代化的路径转向 ,全球性启示着现代性的当代重写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有关“后现代”、“全球化”的讨论是对“现代性”诞生以来人类知识与社会发展的总结 ,也是对 2 1世纪人类共同发展的展望。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两种社会文化思潮 ,“后现代”与“全球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参照点都是“现代性” ,反映的社会现实都是现代社会 ,只是 ,后现代更多地是站在质疑与批判的立场来反思现代性的 ,而全球化则更多地是站在维护与提升的建设性立场来推动现代性发展的。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后现代思潮 ,都没有因此而改变社会理论的传统研究范式 ,从而实现社会理论研究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石敦国 《学术研究》2003,42(6):60-63
哲学现代性批判就是对以理性主体原则为基础的近代哲学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之根本状况是作为人类活动的历史形式和异化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代性批判应当从哲学现代性批判转向经济学现代性批判,这才是真正的实践批判和历史批判。  相似文献   

9.
浅议反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郸啸 《江淮论坛》2004,(4):26-30
在全球化之势扑面而来的同时,反全球化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也于20世纪90年代蓬勃兴起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全球化现象。对此人们众说纷纭,但对“反全球化”的负效应论及不多。反全球化如同全球化一样也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同样存在着诸多的陷阱。对此应认真思考,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现代性问题日益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对国际法现代性有关问题的梳理,无疑对国际法学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国际法现代性的话语背景入手,系统分析了国际法价值的现代性、人的现代性和国际法运行的现代性,以期寻找一条符合现代国际社会现状的国际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德化 《河北学刊》2001,21(4):68-70
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由于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历史条件而产生的相互协作行为,这种协作是基于资源互补、人力互补以及技术互补等方面的内容之上的,这种互补也是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或人口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必然。正由于此,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即在经济交往过程中的文化理解的需要。当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的全球化后,文化的全球化更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感受不同的文化、满足精神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本身,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信息权的知情(悉)与保密,是民主法治社会行政管理中公民的一项互为呼应的基本权利,人民享有不受干扰自由取得政府运行各种信息并进而请求提供信息的私权利,而政府是公民私权公权化的结果,享有控制信息权和对信息权管理与破解的保密权力.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收集者与拥趸者,有义务提供充足且正确的信息,但当这些信息涉及到国家安全与国家公共利益时,应当授权政府免于公开秘密信息权.公民的知情权与信息保密权的悖反在现代政府创新管理中尤为重要.本文拟以美国保密制度为例,探究其对中国政府信息权利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齐格蒙特·鲍曼以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视角,重新考察了现代性与理性主义之间的关系,重点考察了在现代性的不同发展阶段理性主义所具有的不同表现及其功能,揭示出现代性的发展历程与理性主义演变历史之间的亲和性关系,再次论证了理性主义是现代性孕育和发展的首要因素和推动力量。但同时也是现代性成为一项未完成的工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汉语特有的发展特点,造成了口语与书面语的脱节,书面语中的文言因其脱离口语而日益向"雅"与"保守性"方向发展。语言发展的趋势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文言与白话的转变,是清末民初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汉语的重大变动,这一文白转型,表面上看似汉语内部的一种语言选择与嬗变,实际上是关乎社会发展,以及整个民族思维言说方式的一种质变。  相似文献   

15.
以1985—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对中国人口流动与农村产业结构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人口流动与农村产业结构间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两者间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两者从短期到长期的关系发展轨迹为:人口流动先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后农村产业结构显著地成为人口流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者探讨了哈尼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融合与冲突、传承与消失、局部化特征与全球化背景等关系,认为哈尼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抓住机遇,在吸收优秀异质文化的同时,弘扬哈尼文化的精华,使哈尼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上海现代性进行析论,认为把握上海现代性的当代特征时,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即:(一)市场与公共权力;(二)产权与公共社会;(三)自由与公共责任;(四)上海发展与中国整体发展及世界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