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5月25日,是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55周年纪念日。为了更好地弘扬西柏坡精神,河北省社科联组织社科界有关专家学者举办“深入研究西柏坡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省社科联副主席李鹏图主持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从西柏坡精神的由来与历史定位、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提炼、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现将有关发言摘要如下。赵金山、王彦坤:“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变的党魂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就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同志就带领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了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立足现实、思考历史、把握未来,再次郑重地把坚持“两个务必”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可谓寄情殷切、托意深远,对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柏坡地处石家庄,是革命圣地,55年前,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机关移驻西柏坡。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辉煌时期,绘制了浓墨…  相似文献   

3.
陆仁权 《河北学刊》2012,32(4):72-76
目前,社会各界公认194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移驻西柏坡.2008年笔者对此作过考辨,现作再考辨.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移到晋西北后一分为三,应从三地中央机关实际来判断中央驻地.陕北中央前委机关以人民解放军总部为主,陕北若干村庄是中央军务机关暂时驻地.中央工委机关以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中央党校、青委、解放日报、军委政治部等十五个部、委、办为主,西柏坡是中央党务部门的驻地.三交镇主要是中央后委机关的驻地.西柏坡一身二任,既是中央工委所在地,又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机关1947年7月12日基本上移驻西柏坡,人民解放军总部1948年4月23日移驻西柏坡,毛泽东1948年5月27日入住西柏坡中央所在地.中共中央机关在西柏坡一年零九个月,不是十个月.  相似文献   

4.
1948年5月27日,这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伟大日子。在这一天,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是我们事业无往而不胜的重要精神力量。今天,为了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河北省召开了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50周  相似文献   

5.
从 1947年 5月中央工委率先抵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至 1948年 5月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此地,再到 1949年 3月中共中央迁移北平,这近两年时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西柏坡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及所完成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在中共党史上的里程碑作用。 一、西柏坡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征 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便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共西柏坡时期,这一矛盾的演变具有不同以往的新特征。 第一,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人类解放包括“观念的解放”和“现实(物)的解放”两个环节.德国唯心论哲学完成观念的解放,而马克思则通过实践的批判,完成“物的解放”.康德的对象化原理被马克思改造为实践的对象化原理,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而马克思的实践的批判构成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化的现实环节.马克思对现实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的革命的批判,是以“物的解放”为基础的“观念的解放”,因而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形态.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生存论的维度上,“解放的人”与“人的解放”具有内在一致性。“解放的人”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关键要素,本质上构成马克思对关于人的本质的实践生存论的主体核心。“人的解放”是“解放的人”的价值旨归,指引无产阶级完成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这就要求划定“解放的人”的概念边界,厘清何者成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回复无产阶级以人的本质确立无产阶级关于“人的解放”的使命所在和社会目标,阐明“解放的人”和“人的解放”辩证统一的内在机制和现实依据,最终才能彻底实现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完全解放。  相似文献   

8.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既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又独具特色。多角度、全方位、科学地探析新时期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以期能对加强新时期党的科学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和平解放,暂维原状是中国共产党解决西藏问题的一个伟大创举。暂时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达赖喇嘛的地位不予变更,各级官员照常供职,以求得西藏的政治解决、和平解放,这一重要的方针基本成型于中共中央西南局“四条”和“十条”的核心思想,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最终成为谋求西藏和平解放,暂维原状的硕果。  相似文献   

10.
关于西柏坡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目前,学术界对西柏坡精神的认识尚不一致。我认为,西柏坡精神产生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即促进和组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变到城市,由革命战争转变到和平建设,进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是一种代表历史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即历史转折之魂。只有对这段历史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抓住这个转折时期的历史主题,及与此相关的重要课题,才能阐明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含义,揭示出西柏坡精神的特殊本质和基本内容,弄清楚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深刻认识弘扬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河北学刊》2007,27(6):200-204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句话,确立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与西柏坡革命圣地有着密切联系,从西柏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宣示了西柏坡精神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的紧密关系,揭示了西柏坡精神的深层精髓,提升了西柏坡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和历史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提出,完成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四个一定",是深刻而全面地体现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西柏坡精神,是对西柏坡精神和西柏坡革命传统的再现和丰富,从而表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产生的西柏坡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2.
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国革命任务中艰巨而繁重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很快将解放西藏事宜提上议事日程,作出以“西南为主、西北为辅”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西北局接受任务,组建中共西北西藏工作委员会,承担了从西北进军西藏、运送物资、护送十世班禅返藏和修筑青藏公路等任务。西北局的西藏工作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是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在西藏革命建设中的一次伟大实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以《解放日报》为载体,通过建党纪念日社论的特殊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追求不仅完成了从理论探索到具体实践的转换,而且也呈现出以“抗战”与“民生”为中心的历史性内涵。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使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新政策的实施让边区人民的“民生幸福”得到了初步实现,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彻底解放中华民族”的对日作战中完成着“中华民族之复兴”的“最主要任务”,而中国共产党也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争得了自己的“政治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27日,是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重要的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西柏坡纪念馆联合举办学术讨论会。出席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甘肃等兄弟省市的专家、学者,有来自全省科研、教学、部队等方面的学者、代表。大家会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隆重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50周年,回顾西柏坡时期党的光辉历程,深切缅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风范,总结我们党领导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成功经验,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经济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旅游软实力、软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是旅游业发展潜力的标尺,也是竞争力、生产力。它决定着大西柏坡的品质和品位,决定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我们应该按照“红色是品牌、绿色是生命、文化是灵魂,人人是环境”的发展理念,塑造大西柏坡品牌,打造一个全新的“内圣外王”的大西柏坡。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26日,是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5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性的日子,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西柏坡纪念馆于5月24—26日在石家庄联合举办河北省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50周年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全省和京、津、沪、苏、陕、甘等兄弟省市的专家、学者代表,香港科技大学的何高潮博士也应邀与会。大会共收到论文126篇,文献资料和学术著作5部,与会论文作者45人。会议主题是: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作为新中国诞生的地方,西柏坡纪念馆自建馆以来致力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0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王震为书记、徐立清为副书记的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成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迅速进行建党工作,以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胜利完成。由于新疆与内地有许多不同,因此,解放初期的建党工作,就有一些不同的做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五四是一个“人的发现”和“人的自觉”的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认识到“发展个性”的极端重要性:一方面,如果要阻碍个性之发展,破坏个性之存在,那就是“万恶之源”;一方面,每一个人都要“做大群里独立健全”的一分子,这是“完成人格”的必要条件。五四“个人主义”与“个性解放”思想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充分认识个人的价值与认真体现个人的责任。“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这是对五四“个性主义”或“个性解放”的最好的解释。五四“个性主义”或“个性解放”思潮是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强大动力。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消极的左倾形式主义的倾向,致使五四运动之后革命文学主题迅速由“个性主义”和“个性解放”转向了“集体主义”。鲁迅、胡适、茅盾、巴金等作家坚持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个性解放思想,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一直为之探索和努力追求的目标。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如何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设想和主张,到80年代最终确立了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从而对第三次国共合作和祖国统一进程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两岸和平统一政策的起源——50年代中期中共关于“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提出 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对建国以来的对台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把单纯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的政策改变为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从而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 第一,朝鲜停战后远东国际局势的变化,为中共“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提出创造了外部条件。 1953年7月,朝鲜谈判达成协议后,远东的国际局势开始出现缓和。美国从朝鲜战场的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