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中国后小康消费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后小康界定为:达到小康标准到进入富裕阶段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消费生活的一个阶段,讨论了中国后小康的消费特征以及后小康消费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古代社会,中西方的思想家们对理想中的社会生活模式"小康"都有过憧憬与描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提出"小康"、"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并付诸实践,使中国步入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是一个高水准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注意它的阶段性、长期性,实事求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7,(16):8-8
全面达小康.关键在发展。看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看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准确与否.以及定位准确实施后的走向如何。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对秦淮区的发展定位是:古韵新姿交融的文化旅游区、产业集聚发展的特色创业区、人居环境宜人的生活居住区、城市功能鲜明的形象展示区。这个定位十分准确.符合秦淮的实际。全区按照这个定位,为全面达小康.努力拼搏.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4.
传统"小康"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生活安定状态--社会理想模式-经济宽裕程度"的逻辑演进过程,其文脉延续至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了现代转换.现代"小康"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发展阶段,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为发展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发展路径.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深化了现代"小康"的主题,拓展了现代"小康"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的中国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中国小康社会田杨林孔夫子,对“小康社会”有过描述,康有为先生,也对“小康”有过阐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中国要达到小康水平。历史上的小康是指什么?现代的小康又如何理解?到本世纪末,中国真的能达到小康水平吗?实...  相似文献   

6.
简述对广州市的“城中村”之一———珠村进行人居环境调查的结果 ,提出改善珠村人居环境的思路与分阶段整治和改造的模式 ,简要介绍改善方案的内容、目标和建筑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运用社会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简要阐述西部地区村镇居住区生活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及基本现状,并且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系统论述村镇生活环境优化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多层面提出其相对独立区域内西部村镇小康居住区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针对提出的模式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同时也对提出的村镇小康居住区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与原先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这一处理模式是可行的,希望对今后进一步加快村镇小康居住区的建设提供启示及帮助,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们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讫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的释意是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后来.邓小平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再后来有了具体指标的小康标准。  相似文献   

9.
党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小康”的目标,以“发展是硬道理”的决心和理念引领中国的发展,主要是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着眼点。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小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和社会指标,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发展并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它内涵着增长、稳定、公平、民主等诸要素。“和谐”理念的加入,突破了传统发展观中单纯以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的富足程度作为社会基本发展指标的评价体系;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由奔“小康”到建设“和谐社会”,内在地蕴含了中国政府在社会发展观上的成熟与飞跃。  相似文献   

10.
1979年,中国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小康的目标。2002年,中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继而消灭农村的绝对贫困,进而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四十余年来中国小康建设的根本目标。四十余年来,中国农民成功地走上了小康之路,中国解决了近8亿人口贫困问题,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这来之不易的丰功伟绩,得益于四十余年来不断推进的小康制度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扶贫开发体制以及城乡一体化体制。四十余年来的小康制度创新表明:只有解放农民,打通农民自由经营和社会流动的通道,不断提供农民脱贫致富的制度供给,构建农民得以公平参与的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激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农民自主创造财富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制度创新就一定能够发挥空前的威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小康的内涵与外延出发,简析了小康的概念,以此为基础,从指标体系的选取和模型的选择方面探讨了甘肃小康进程测算的方法论,进而从全省总体、城市和农村不同主体及不同地区三个层次对甘肃现阶段小康进程进了测评分析,最后提出了甘肃在本世纪实现小康目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西京族三岛小康建设的现实说明,"家庭自主"建设模式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这种模式存在不少缺陷,未能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需要;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进程,边境民族地区应选择"适时转换模式"的模式,即由"家庭自主"模式转换为"集体联动"模式;再转换为区域互动模式.小康建设要以推进城镇化为主要载体,地方政府要为小康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3.
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础,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调研发现,农村厕所革命开展以来,贵州改厕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住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这些成功经验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多方筹集资金、加强监督指导的做法密不可分。调研显示,进一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仍存在资金筹措压力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技术模式科学性欠缺、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进而提出:应在“多渠道”“多方位”“多途径”“多方式”对策的观照下深化与完善贵州农村厕所革命,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贵州样板”。  相似文献   

14.
全面达小康,对东山街道而言,应是一个高标准的问题,作为江宁新市区的核心区,东山的小康应以城市形态为主要特征。这是江宁区委书记刘捍东在东山调研时对街道干部提出的。这意味着东山的小康建设必须走出一条具有城市形态特征、体现高质量要求的小康之路。东山街道进一步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动员全街上下咬定“富裕型小康”目标,以高速发展经济、高度关注民生为主旋律,实现东山全面达小康建设崭新开局。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更应关注和认识社会正义问题,确立符合国情、适应时代的正义理念,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正义理念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中的演变,提出"全面小康"就是当代中国的正义理念,实现全面小康就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正义追求。  相似文献   

16.
1902年,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针对100年前英国的工业化引起环境污染和诸多社会问题而提出“花园城市”理念,倡导人居与工业相分隔,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强调城市人居区要有充分的绿色空间供应。霍华德的“花园城市”虽然多少带有机械论和乌托邦的色彩,但由于它首次提出良好的人居环境需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并体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目前广西小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有利条件作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小康目标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最早将"小康"一词与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一起,赋予它特有的时代内涵,将其改造为标志中国现代化阶段性奋斗目标的新概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进一步拓展了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解,是对现代化建设中国模式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还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实现路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建设中国模式与时俱进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成功地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真正理解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并从精神小康的内涵出发,认识到精神小康与物质小康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因此,物质生活条件、和谐人际关系、政治文明、社会公共事业、生态文明等构成了精神小康结构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建设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正是为了全方位地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主观生活质量作为建设精神小康的出发点和最终评析标准,是党的奋斗目标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在综合当前居住小区模式几种提法及内涵的基础上,根据人居环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给出面向普通居民的21世纪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现代绿色小区,为城市住宅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