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末先锋派文学以文本实验为特征,对传统文学思维等进行的多种层面的颠覆,是以对文学本身的解放为宗旨的;而进入九十年代,时尚消费文学的“前卫”和“先锋”行动却具有颠覆文学本身存在的危险特质。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先锋文学状态这一内在发展脉络的把握和体认需要一种清醒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沈从文的文学观。一、文学的目的与作用沈从文在《习作选集代序》中以诗意的语言这样写道:“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①这段话不仅可以看作是沈从文对自己作品主题及风格的形象归纳,还隐含着他的文学理想,目的是表现“人性”,作用是通过展示人性来改造社会。严格说来,沈从文省略了他要“供奉”的人性的限制词,即“善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悻…  相似文献   

3.
根据会议的主题,我想谈一点与五四传统有关联的问题。文学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产品。在我们的观念中,五四文学是怎样的文学呢?那是一种由于思想比较解放而人的精神得以张扬的文学。如果封建专制的精神环境不出现变化,五四时代的新文学是不能出现的。但是,中国封建传统的根基非常深厚,“王纲解组”的时期往往是短暂的,一己封建势力“重整纲纪”,加在文学上的压迫就又来了,精神又再萎缩,原有的“新文学”的意义也会逐渐消失。精神环境变坏了,文学当然还在发展着,正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文学也一直发展着一样。但这时候就容易走回老轨…  相似文献   

4.
重看海派文学的商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海派文学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称之为“商业文学”,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重农轻商的。人们认为它有商业运作的一面,散发着秽气,遭人们的鄙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商业”及‘满业运作”成为一些刊物及作品操作的重要话题。文学要完成它的认识。审美等作用,首先应被读者所接受,这就要走向市场。今天重新审视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文学,会发现多年来我们对海派文学一直存在看某种误解。它对中国都市文学发展的独特贡献很少有人谈及。商业干扰文学,又促进文学的发展,两者纠缠如鬼魂附身。本文…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写作是一种非道德化写作,其最大特色是对传统道德的消解,是传统道德的一次“断裂”。在文化转型期,这种断裂有其必然性和积极意义,但更重要的是,“断裂的一代文学”急需穿越这种非原创性的写作,建立自己的存在性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 说“文学就是文学”,乍看起来似乎在游戏文字,或又要“玩理论”了。不然。正象如何真正“把人当人看”这个关于人类的命题,不光不无聊,反而颇具永恒性一样,“把文学当文学看”,并充分认识、高扬文学自身的独立品格和价值,则始终是严肃而沉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作为热门话题,“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名称显然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不免带有各自的不确定性和不规范性;因此前者又有“纯文学”、“雅文学”、“高雅文学”和“精致文学”的别称;而后者则又被称作“俗文学”、“大众文学”,最近上海的一些论者则另以“市井文学”名之。大凡涉及对立观念的论争,最轻松的方法莫过于消解“对立”,归于一统。在关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讨论中,持此种消解观点者亦不在少数。不外乎说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严肃文学作品当初就曾被视为通俗文学作品;或在咱们这儿被当作严…  相似文献   

8.
“文学人类学”是比较文学新兴的分支。它试图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文学材料,而文学材料又可能反过来充实并革新那古老的人类学。人类学研究的是整个人类及其文化,那么“文学人类学”就必定是跨民族、跨语种、跨文化,因而注定是“比较的科学”。“文学人类学”在中国大陆的崛起是近几年的事(可以参看方克强和叶舒宪等的有关论著),但是它的“运用’句有七十年左右的历史。郑振择、闻一多、陈梦家以诗人研究中国的民俗、神话,取得骄人的成绩,实际上就是“文学人类学”。这里还不说茅盾、鲁迅、郭沫若等的零星工作。中国文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9.
艺术,这是一个亲切而又神秘的字眼。文艺是什么,这是与“人是什么”一样古老的谜。形形色色的文学定义都有自己的道理,但都没有把文学的本质内涵穷尽。文学的世界是一个变幻万千永远流动的世界,它没有固定的边界,也没有静止的终点。文学的本质就是文学出现之后的自我规定,要寻找一个包罗万象、涵盖古今的文学定义实际上是一种徒劳。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同样的道理,文学的本质也只能在文学的存在中寻求解释,它是通  相似文献   

10.
边缘乌托邦──90年代文学的一种价值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缘乌托邦──90年代文学的一种价值定位徐德峰1993年,文学界发生了两起极具启示意义和象征意义的“经典性”事件,一是《废都》的出版,一是顾城之死。尽管这两起“文学事件”经过了精心的包装后的“商业性轰动”模糊了它们的本真意义,然而透过华彩的商业迷雾,...  相似文献   

11.
法俄文学与文学研究会文学主张的演进刘平清“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社团之一。文学“为人生”,是它们文学观的核心组成部分。与这一文学观有密切联系的现实主义是它们所提倡的创作方法。这两项内容。构成了后人心目中的“文学研究会”的主体形象。但...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是经济和技术、信息密切结合之下的客观产物,它不可能对文学的民族性构成根本性的压抑。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学在保持和其他文化与文学对话的同时,既要坚持自己的价值准则、审美精神、生命智慧、思维方式,又要适应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这样才可能保持自己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文学生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变迁改变了文学的初始条件 ,调整了文学言说的现实语境 ,置换了文学的生态背景 ,从而导致文学的表征危机和失语焦虑。其中 ,价值卸落是文学表征危机的内在制肘 ,而文化殖民渗透、“现代化”的宰制、“文化工业”的复制 ,以及中文拉丁化的语言解构等全球化图式 ,则构成文学失语焦虑的外在成因。互联网的出现耦合了文学的自由本性 ,带来文学存在方式的根本变革 ,在一定程度上救赎了文学的表征危机 ,缓解了当代文学的“失语”焦虑。文学应该抓住高科技时代的生态机遇 ,掌握网络的主动权 ,以此创造新的文学生长点 ,发展艺术生产力 ,给自身带来繁荣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时期的文学必定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这不取决于文学自身的意愿。尽管80年代语破天惊地呼唤“文学向内转”,却远不及90年代社会转型对文学转型的冲击与推动,于是,文学的一个发展阶段被划上了句号──新时期文学结束了。随之,转型期文学已成定局。社会的转型一天天明朗,市场经济在转型中一步步开始运作,顺应这一时代的发展方向,文学的转型逐渐露出端倪,呈现出其作为这一时代特有产物的特征。少数民族文学也与这个文学时代同步,一起进入转型期,没有也不可能有道出这个转型的丝毫余地。90年代的社会转型对文学的影响是从外部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的发展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和独特的规律,但是外部因素对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研究各种外部因素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中,我们的文学史家们谈得最多的要数经济和政治这两个重要因素了,然而当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过程与文学的发展过程不一致(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日,可以出现文学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际,文学却反而萎缩)时,又使他们怀疑文学与经济、政治究竟有无联系?其实,联系还是有的,只是他们之间隔着一个中间环节。因为有了这个“中间环节”,使得文学与经济的联系似乎愈来愈模糊,也使文学与政治的联系似乎愈…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泛化与短信文学的勃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卫华 《江汉论坛》2006,(8):120-123
现代科技的发展更新了文学艺术活动的媒介、手段以及生产流通和接受的方式。文学的泛化已然是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特征,短信文学的勃兴既与手机短信的技术优势相联系,也是时代的审美特点所使然。形制上的短小,内容上的平面,传播上的快捷,亦即“短”、“平”、“快”构成了时下短信文学最为显著的特征。短信文学赓续着传统文学的特征,又不乏某些新的质素,在某种程度上使文学获得了对时空限制的超越,带来了文学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人们开始关心海外华文文学。经过十几年的交流,大陆与海外的华文文学研究者有了共识: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整体。这不仅因为它们都以汉语(华文)进行创作,都受到“五四”新文学的影响,而中国国力的强盛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又给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背景。于是,到九十年代,遂有“世界华文文学”的提法。目前,中国大陆正在筹备成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这说明,世界华文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股巨大的洪流。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九十年代的世界华文文…  相似文献   

18.
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思想的论题,是欧洲商业变革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历史产物。“世界文学”概念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各民族文学的世界性交流的历史进程,导致了一种近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概念的诞生。别林斯基把世界文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归之于历史发展的既定过程──历史发展必然要沿着统一、分离、再在更高阶段上统一的道路前进。人类的“普通人性”是“世界文学”产生的基础;世界正在走向综合,“世界文学”是其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改革文学”一词,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以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为题材的文学,即写改革的文学;另一是指改革时期的新文学,即改革着的文学.目前在“改革文学”的论者中,有人专谈写改革现实的文学,有人则专谈改革中的新时期文学.而有些谈改革中的新时期文学的人,往往不屑于去谈写改革的现实生活的文学,认为那是“甘当时代的传声筒”的文学,是不够“超脱”的文学,是不能算作“纯文学”、“纯艺术”的文学.而有些写改革现实的文学作家,又反对那种只重表现“自我”,无视社会时代,脱离现实生活,偏于“为艺术而艺术”、“为文学而文学”的所谓“超越时代”、“超越社会”、“超越生活”、“超越现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自觉与玄学理论袁峰一、魏晋人文精神及其文学与玄学魏晋人文精神高扬的是自性的自然和自然的自性。就自性的自然说,是要在人的主题中明确人的根本在于自然;就自然的自性说,是既要让人立足于自然的根本,又要让人自觉到自身的价值。自性的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