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去年11月,我参加中国一以色列政府问交流访问项目,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进行为期8个月的交流访问。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来到以色列北部加利利湖畔的恩格夫基布兹(Eingav Kibbutz)做了3周志愿者,这段独特的经历使我对以色列的基布兹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年龄问题     
戴蓉 《金色年华》2007,(10):46-46
朋友在法国巴黎碰到了一件趣事:和导游、妻子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门口的工作人员却只肯卖给他们两张门票,原因是工作人员认为他的妻子还不到十八岁。我这住朋友也很生气。他认真地让导游帮他翻译,告诉工作人员说,妻子只是看上去年轻,其实已经年过三十。工作人员却执意不肯多收一张门票的钱,让他感动而不解。后来他了解到,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博物馆的门票收入是不挂钩的,法国人设立博物馆的宗旨,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多地接近艺术。  相似文献   

3.
阿呜  陈娟 《现代妇女》2005,(7):33-34
我是个不喜欢被禁锢的人,却做着一份朝九晚五枯燥到能让我崩溃的工作。禁锢在这样的生活中,每年屈指可数的几个假期,就成了我的天堂。从大学时代起,我就迷恋上了行走。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开始的时候,老爸老妈只允许我去有他们朋友的地方,连吃的住的都安排好。由他们的朋友,带我游玩。这样的游玩让我觉得无聊。有了自己的收入以后,我与老爸约定,以后,我只去我想去的地方,一个人。但是我保证,每天与家里联系,告诉他们我在哪里,在做什么。每年假期临近,我总是早早的,把假期里要去的地方找好。然后四处搜罗资料,安排行程。我不与人结伴…  相似文献   

4.
陈杰 《现代交际》2010,(9):26-26
由于生存环境、思维模式、风俗习惯等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存在各种貌合神离的“假朋友”,不仅妨碍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正确地理解与表达,而且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也会使人误入歧途。因此英语学习者应了解英汉互译中的“假朋友”,学会正确解读,并掌握其翻译技巧,以便促进英语学习,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5.
友情的风筝     
到了岁末,我翻出这年来收到的名片,其中的一些人只有一面之交,或许在来年的岁月里也不会再有相遇的机会了,可当我看着他们留给我的名片,便会回想起与他们相识时的时光,这也许是一次旅途中快乐的邂逅、也许是在庄重场合里的短暂相会、也可能是在朋友聚会上的倾心交谈,虽说这些在我匆匆的生命旅程里只是很平常发生着的事,我还是心怀一份感念。因为在数十亿同时存在着的人海里,我们因为有缘而相识,或长或短、或深或浅地走入了对方的生活时空。因为这种感念,我向他们一一邮上一份新年的祝福,没有别的用意,只是希望我这可能是不期而…  相似文献   

6.
失约的家宴     
也许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朋友之间相聚的方式也在明显地变化着。十多年前,我到外省市,朋友们的款待,大多还是在家里,主妇做几样拿手菜,气氛相当亲切。这几年可大大不同了,不管是老友还是新识,洗尘往往是在街面上,或高档宾馆,或中档饭店。只要是我想见的友人,我都去,都领情。不过,就我个人的心意来说,宁肯吃得简单些,但氛围要好一些。1987年,应霍英东先生之邀,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在港一周,由于主人的分外热情,应酬之多,菜肴之丰盛,使我时时担心自己的肠胃会出毛病。有一次饭局是最放松的,那是金庸先生安排的一次家…  相似文献   

7.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以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千石保为团长、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理事尾中郁夫为顾问的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代表团一行六人,在访问了北京、西安等地之后,于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到达上海进行访问。日本朋友对上海的青少年研究机关、青少年活动和教育设施很感兴趣。他们与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的领导和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探讨了双方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他们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少数民族文化国际推介与传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在彝族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对外宣传翻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然而,由于彝族文化具有非凡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与西方语言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彝族文化翻译策略选择与质量保证的难度,因此,翻译策略选择与译文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彝族文化推介与传播的效果。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了针对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具体翻译策略,以期为研究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同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翻译研究的重心已经从语言转向了文化。翻译一直被看作是“跨文化交流”。因此,如何克服由源语言到目标语言所产生的文化障碍已成为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在学术领域里,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存在着文化可译与不可译的争端,因为没有绝对的、完美的翻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种观点都不被人们很好的接受。本文主要讨论文化负载翻译的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0.
那是在西方圣诞节临近的时候。街上鲜花店、酒店,各个商家极力地渲染着圣诞节气氛,这是一个新卖点。毕竟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涌入并享用这个过去只属于西方人的节日。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西方的经济、文化、观念、习俗一并地影响着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百姓。何况节日,...  相似文献   

11.
一位开羊行的朋友和丰子恺谈起关于“老羊”的话题。朋友说他们的羊行里有一只不杀的老羊,颇有功劳。他们在乡下收罗了一群羊,要装进船里运往上海去屠宰的时候,群羊不肯上船去,他们便牵这只老羊出来。老羊先是向群羊叫了几声.然后奋勇地走到河岸上,纵身一跳.首先跳上船去。群羊看见老羊上船了,便模仿起来,争先恐后地跳进船里去。等到一群羊全部上船之后,他们再把老羊牵上岸来,仍旧送回棚里。每次往船上装羊,都必须利用这只老羊引导。老羊因为有这点功劳.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相似文献   

12.
在非洲一片茂密的丛林里走着四个皮包骨头的男子,他们扛着一只沉重的箱子,在丛林里踉踉跄跄地往前走。这四个人是:巴里、麦克里斯、约翰斯、吉  相似文献   

13.
译者是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译者对原著进行再创造。但作为主体的同时,译者同时还担任着"仆人"的角色。看起来这两个角色是相悖的。一些人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戴着镣铐跳舞的过程。即便这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译者的主体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译作里抹去。这种主体性可以轻易的在中国古诗英译中找到。而文章正是基于古诗英译展开了对译者主体性的分析,并附上一些例子以作说明比较。  相似文献   

14.
友谊不上锁     
对初中时学过的一篇英语课文记忆犹新。两个年轻人一起穿越一片森林。在路上一个对另一个说:“我们是好朋友,当大能向你扑来时,我会全力以赴帮助你。”另一个听了他的话笑了笑说:“我也是。”不久,他们果真遇到了一只大熊。大熊笨重地向他们扑来,第一个开口说话的年轻人飞快地爬上附近的一棵树。另一个未能爬上树便躺在地上屏住呼吸装死。大熊在他脸上嗅了嗅便走开了。爬到树上的年轻人下来后问:“刚才大熊对你说了些什么?”“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我记住了这句话。我和军是从小一起玩泥巴长大的朋友。大学毕业后两人在同一城市工…  相似文献   

15.
近代翻译活动在“西学东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翻译基本上以甲午为界,从前期的实用技术为主到后来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学术翻译,体现了近代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潮发展的过程,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后期翻译中,出现一批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单纯将翻译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或者是文化传播,而且作为一项思想启蒙、服务政治的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介绍的西方学说理论打破了传统文化一统格局.使近代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特定时代背景来分析翻译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翻译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李寒秋 《老年人》2008,(6):14-15
2008年5月6日~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时隔1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日本。胡主席访日期间,受到了日本天皇和日本内阁首相福田康夫的隆重接待。胡主席5天的访日行程,高密度地安排了55场活动,除了与福田康夫首相举行会谈外,还亲切会见了日本前首相、参众两院议长、其他政界要人、日本民间友好人士、普通民众和青少年等。胡主席此次“暖春之旅”,受到日本各界友好人士的热烈欢迎,也受到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相似文献   

17.
我们根据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社科院的学术交流计划前往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下面简要汇报一下这次访问所得的主要社会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民族在交流沟通中,不仅依赖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也依赖于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透彻领悟。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英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在两者互译中,直译和意译则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文章探讨了两种翻译方法各自的特点,在实际应用时的用法,并探讨了在中英文化原则中二者的具体使用,以便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对翻译方法的掌握。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公开场合,比如在长途汽车站里,我们 总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你可能从没见过这 些人,他们的面孔很陌生,你想,你与他们没 有任何关系,对他们你有点漠不关心。可事实真是那样的吗?不。答案是否定的。当你独自一人,头脑也没什么琐事缠绕时,你总会留意那些你眼前的人,你会依你的观察选择接近哪人或远离哪人。比如我走进候车大厅,想要寻找个座位,有两个人身旁都有空位,其中一个人叉着双腿,后背重重地靠在椅背上,双臂分别搭在旁边空椅的椅背上;另一个人两条大腿贴合在一起,一只手轻扶椅臂,我会走向后者,选择坐在他身旁。…  相似文献   

20.
蒋子龙解题     
曾昭安 《老年人》2011,(12):46-46,34
在一次中关作家联谊会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给中国作家出了一道题:“把一只2.5公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公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著名作家蒋子龙想了想,微笑着说出了答案。金斯伯格听后,大加赞赏道:“您是第一个猜中这道题的人。”读者朋友,您知道答案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