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并且,它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与这些国家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东方儒教文化圈”,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朝、日儒学思想有不少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1)社会政治思想基本相同;(2)制定典章制度和法令的依据相同;(3)教育制度和内容相同;朝鲜和日本依照儒学思想,建立了儒学教育制度;朝鲜和日本以汉文字为参照系各自创制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和日本各自发展了本国文化艺术。其不同点表现在:(1)儒学的作用不同;(2)宇宙观有所不同;(3)伦理思想不同;(4)文化教育思想同中有异;科举制的有无不同,私学的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2.
公元5世纪,儒学最初传入日本。儒学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很深远的。(1)儒学对日本的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儒学思想成为日本制定各种法律和法令的思想依据;(3)儒学对日本教育的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4)儒学思想影响甚至反映在日本最初的历史文献之中;(5)儒学思想还影响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6)儒学思想也影响日本伦理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朝鲜诗歌受杜甫、苏轼诗歌的影响巨大,而日本诗歌受白居易诗歌的影响较突出。原因在于两国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同。(1)审美意识不同。日本民族将美与真联姻,形成“幽玄”的审美意识,与“白诗”追求“闲适”、“感伤”的特性合拍;朝鲜民族将美与善联姻,形成追求现时功利的审美意识,与“杜诗”、“苏诗”“兼济天下”的思想合拍。(2)社会文化秉性不同。日本儒学思想未占主导地位,文学远离政治,耽于唯美主义,与“白诗”表现“中隐”、“欢娱”的倾向切近;朝鲜儒学思想占主导地位,表现出强烈的政治、伦理倾向,因而接受儒学思想浓厚的“杜诗”、“苏诗”  相似文献   

4.
朝鲜成均馆的地位,等同于古代中国的国子监,其对朝鲜时期的文化教育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朝鲜王朝以儒学为统治思想。在儒学统治理念下,成均馆成为当时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最高学府。成均馆研究是朝鲜(韩国)文化教育发展史研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由于诸多原因与限制,国内学者对此课题的研究并不充分。通过这一研究,可以对朝鲜王朝时期的高等教育乃至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成均馆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有一定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5.
金禹彤 《东方论坛》2013,(5):72-76,88
朝鲜高丽朝(918—1392)是朝鲜半岛第二个统一王朝,其在儒学与礼治政治思想不断发展深化的背景下,移植中国制度实行了祭孔释奠礼,此为朝鲜半岛祀孔之始。高丽朝祀孔制影响了朝鲜半岛教育观念与形制的确立、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朝鲜半岛文化的儒家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儒学产生于中国,在国内得到发展繁荣,并传入朝鲜,在朝鲜思想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朝鲜的三国时代,儒学主要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制度的思想根底和精神的主要支柱进行了初步的嬗变。研究三国时代儒学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可以揭示儒学在朝鲜发展的特色,还可以进一步阐明儒学在朝鲜半岛的发展历程及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儒家学说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孔子创立儒学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垦,儒学思想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朝鲜和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都留下了深深印痕。本文仅拟对宋明理学创立之前的儒学在古代朝、日两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进行一些概括性的比较,这对深入研究儒教的国际影响,或许能有点滴补益作用。从汉文和儒学传入的时间来看,朝鲜早于日本。那么汉字和儒学,究竟在何时怎样传入朝鲜的呢?对此中外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般认为“随着汉字的传入,儒家思想也  相似文献   

8.
宋恕利用儒学对国民深刻的影响,试图通过对理学的批判并将儒学加以改造,以恢复儒学的经世实质;他更希望将西学与传统的儒学相结合,利用西学中的改革和民主思想,促进儒学的近代化,从而成为批判社会现实的思想武器。事实上他这一思想与当时戊戌维新的变法主张是一致的,皆为“中体西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江户时期(公元1613~1867年)适逢儒学盛极一时,在幕府的大力扶持下,儒学思想在日本不仅上升为官学,更迅速渗透到日本普通民众中间,深深地影响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作者试通过考察儒学在日本民间的传播和普及来剖析儒学如何被日本普通民众所接受,并在日本社会深深扎根下来。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旨在检讨高丽末朝鲜初儒教和佛教间进行的思想论争,围绕当时政治社会变动的背景,集中分析了在朝鲜建国中作出贡献的具有代表性的儒学者郑道传的排佛论。他的排佛论以居敬和穷理为基础,具有体系性和客观性,更有为现实改革和朝鲜建国服务的功利性。在高丽末朝鲜初思想史上既有它的意义,也有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中朝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学传入朝鲜后,对朝鲜的政治统治、思想观念、教育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朝鲜立足本国国情,从多角度、多侧面与儒学发生了融合,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朝鲜儒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儒学,源远流长,早在秦末汉初就传入朝鲜(韩国),随后又在日本等东亚国家广泛传播,形成了其各具民族特色的儒学,先后演变成为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占据传统文化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成为东亚的主流思想之一.人们习惯上把中国、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称之为"儒教文化圈".随着亚洲国家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儒学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考察和探讨儒学在东亚的传播及影响,深入了解东亚国家儒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对于科学认知和评价儒学在东亚历史上、特别是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21世纪儒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学,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学,究竟是学问,还是哲学、宗教、科学?这是儒学传承历史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儒学思想现代化特别是儒学思想当下生存和未来发展所直接面对的根本问题。从儒学思想自身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看,儒学思想的学科性质以及关于这种学科性质的理解,构成了儒学思想自身传承系统的演化路径和存在状态;在全球化语境中,儒学思想的学科性质以及关于这种学科性质的理解,决定了儒学思想当下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虽然,在儒学思想自身发展的历史上,儒学曾经被作为哲学(哲理化)、宗教(信仰化)和科学(技术化)而获得传承和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遮蔽了儒学教化个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学问根本,从而也就与现实的个人的生活世界渐行渐远。在市场经济生活方式渐次主导社会生活的今天,激活和启动儒学教化个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学问根本,有利于克制道德冷漠、伦理疏松和人性功利化的趋向,也是儒学思想在全球化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路径和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皇太极后金政权时期以及清朝初年,因地利之便,女真(满洲)人与邻境的朝鲜王朝于图们江地区开设了会宁、庆源边境贸易。互市边贸的开展,对后金(清)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东北边防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朝鲜而言,互市边贸则推动了朝鲜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朝鲜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成长。因而,后金(清)与朝鲜之间的互市边贸,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儒学核心的“人学”与作为“人学”的文学陈美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即分门结派,各自立说,百家争鸣,相互辩洁。但自秦汉独尊儒学以来,论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则不得不首推儒学。二千余年来,儒学对我国人民生活(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朝鲜族迁入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个阶段略述了中国朝鲜族的迁入历史:关于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朝鲜人;弛禁时期朝鲜人的迁入和中国朝鲜族早期历史的开端(19世纪40年代─1880年);开禁时期朝鲜人的迁入(1881年─1931年8月)。  相似文献   

17.
儒学理论形态在当代社会的兴起,表明的是儒学对自身理论的反思与自觉。在众多思想形态中,何种儒学思想将引领未来社会思想动向,不仅关切到儒学自身理论形态的自足,更在于思想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导向作用。反思"大陆新儒家"的理论瓶颈,是儒学思想完备自在自为的理论诉求。反思表明,"大陆新儒家"以康有为主义的名义来作为儒学复兴的理论价值取向,不但违背了儒学自身的理论价值承诺,同时也悖离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儒家争鸣之风自先秦兴起,从未间断。由于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儒家争鸣亦深刻地影响着医家思想。以儒学随其历史沿革而形成的三大历史阶段为视角,浅析每一阶段儒家争鸣对医家思想之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久地支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行为,支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而在儒学文化圈的广大西太平洋地区,近几十年来的经济不断起飞,更与孔子的思想影响紧密相关。因此,对孔子的思想,特别是他的经济思想进行重新评价和再深入探讨,是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一、庶、富、教的人口经济思想孔子从他的“仁”的哲学思想出发,响亮地提出了“爱人”(《论语·颜渊》)的口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思想的集中…  相似文献   

20.
卡尔·波普尔(karlRaimundPopper)是当代西方一位很有影响的哲学家。在对其思想的一些述评中,存在这样三个公认的观点:(1)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片面强调科学革命;(2)其政治哲学强调改良,反对社会革命;(3)他的社会政治哲学就是试错法在社会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