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轼一生爱与佛教人士交游,苏轼与佛印之间发生的诸多故事大多为小说家言,但也并非一点根据没有:贬谪黄州期间,苏轼与佛印开始交往;离黄赴汝期间,苏轼路经润州与佛印交往最为密切;元祐时期,苏轼与佛印保持了相当密切的联系。苏轼与佛印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诸多故事,既与野史、戏剧、小说的传播有关,也与两人的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2.
苏轼面临坎坷曲折的仕途遭遇,没有沉沦,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是积极进取的"兼济天下"儒家思想和"超然物外"的"超然"思想影响了他,使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取得文学创作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常州     
90O年前,一代文坛巨子苏轼仙逝常州。本文围绕苏轼与常州的“缘”,论述了苏轼与常州的关系。对苏轼自首次通判杭州途经常州,至晚年海南获救逝世于常州的重要活动进行了叙述,强调苏轼买田阳羡,归者常州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仕途的厌倦和畏惧.对常州的秀美山水和常州人民及好友的真挚情谊的依恋等等,突出了苏轼与常州的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认为常州可谓苏轼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4.
苏轼与灾荒     
苏轼重视兴修水利,上书朝廷,为灾民的利益呼吁奔走,采取切实措施救治灾民,又祈神禳除灾害.他还在诗文中真实生动地书写了灾荒,展示了灾荒图景,是灾荒文学史上的奇葩.  相似文献   

5.
苏轼与竹     
道德移情,不仅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中国人对竹向来有着浓厚的感情.真正赋予竹高洁、耿直品性的,对竹爱得最执着,影响也较为深广的当推苏轼.竹象征着诗人虽饱受忧息却保持傲骨劲节的倔犟性格,竹又象征了诗人浑朴天真、豪纵放逸的坦荡胸怀.苏轼的一生确如执着坚定、淡泊宁静、超尘脱俗的竹一样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苏轼与江苏士人有较特殊的关系,除与孙洙、蒋之奇、单锡、单锷、邵迎、苏舜举、颜太初及其子颜复、郏亶、张天骥、秦观、张耒等江苏士人有或深或浅的交往外,还同丁宝臣、徐积、朱长文、王观、丁隲、刁约、孙觉、刘庠、陈师道等人有相当深度的交往。全面探讨苏轼与江苏士人的交往史,对于深化苏轼研究无疑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庐山     
千百年来,庐山以其自然风貌、历史文化与便利的水路交通博得无数诗人的青睐,络绎而来.苏轼于元丰七年来庐.山,写峰岭瀑泉以咏风貌景物,游寺观结交高僧名道,绍圣元年再过庐山.另还题咏庐山物产、庐山历史人物,与庐山有关的唱和诗、赠行诗也时有所用.本文试作归类浅析,并认为这些诗多为精品,随物赋形,形神兼备;纵横议论,无不诙谐,见...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湖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轼对浙西一带情有独钟。他曾数次到过湖州,并在"乌台诗案"前任湖州知州三个多月,留下了一定数量的诗文创作。从苏轼在湖州的政绩、交游与诗文创作三个方面可见其在湖州的清晰行迹。  相似文献   

9.
古代润州(今镇江)被称为吴头楚尾,居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是南来北往水陆交通要冲。苏轼虽然并未在润州任职,但12次途经润州(今镇江),与润州士人柳瑾、刁约,与留寓润州的沈括、王存、苏颂、米芾,与润州佛教人士圆通长老、宝觉长老、焦山纶长老以及佛印等都有或深或浅的交往;苏轼更是与润州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曾计划买田润州长期居住,在风光旖旎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蒜山都留下了诗文和遗迹。认真研究苏轼与润州各方人物及景物的联系,建立相应文化景点,对于研究苏轼与地域文化关系,对于提高镇江文化知名度无疑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苏轼<论语说>明代已佚,清末张佩伦曾有辑本,但未传下来.1992年卿三祥、马德富二先生又重作辑遗,是目前较完整的<论语说>辑本.本文在卿、马二氏所辑外,补充辑录了<论语说>遗说10余条,可补文献不足之缺.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一生悲剧,卷入政治漩涡中,因才遭忌,因忠而遭害。他通晓儒、道、释文化,学养厚实,因而在散文理论方面提出了卓越的主张。他虽一生坎坷,但不弃忠贞正义,一副傲骨坦然于天地。高尚的人品决定了他的散文多切实之论,多浩荡空灵之气,多幻化奇谲之变  相似文献   

12.
苏轼少年时,博览群书,文才显世。他在门前写了副对联: 读尽人间书, 识遍天下字。 不久,一个老者登门走访,带来一本书,问苏轼;苏轼竟连一个字也不认识,感到很惭愧。于是在对联上加了四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相似文献   

13.
初唐绝句萌芽形成,中唐繁荣,晚唐至宋初基本定型,不同时期的绝句呈现不同的特色。苏轼是继宋代欧阳修、王安石后大量创作绝句的诗人。他的绝句在宋代自成一体,自具特色。苏轼创作的绝句数量众多且绝句艺术风格多样,表现手法多异,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就苏轼绝句创作的艺术手法和特征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幽默     
成家 《社区》2010,(14):12-12
是乐观的性格造就了苏轼,还是苏轼造就了他乐观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浅议苏轼的悼亡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悼亡诗作为爱情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在古代中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真正完全意义上的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就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中国古代悼亡诗词的发展史上,苏轼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并对悼亡词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苏轼为他的两位夫人写过悼亡诗词,在他的笔下,夫妻除是生活上的伴侣之外,更像是知音朋友,因而丧妻之痛也更化为知音之叹。在此后的悼亡诗词中,我们都能看到苏轼的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对苏轼悼亡诗词的分析,发掘出其中深刻内蕴着的情感的真挚与人性的美。  相似文献   

16.
李开周 《社区》2014,(23):15-15
当年苏东坡惹朝廷不满.被发放到黄州务农.工资停了.奖金没了.津贴什么的更不用说。他又不会经商,没有来钱的地方,全靠几十亩薄地养活家小,秋收冬种,春耕夏锄,成天累得跟孙子似的,可是家里面却不缺好酒。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与民间音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轼自幼热爱音乐,一生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把诗歌创作与民间音乐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王磊 《社区》2012,(29):43-43
苏轼一生有三大嗜好:一是文章,二是美食,三是游览大好河山。 一次,苏轼兴之所至,与朋友谢景温出游。两人且说且笑.一路相谈甚欢。途中猛然见到一个黑影从树上跌落下来。苏轼与谢景温都被吓了一跳,两人定睛一看.才发现这黑影不过是只受伤的小百灵。  相似文献   

19.
苏轼饮食文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坛大家,而且是一位美食家、品酒师、酿酒师和园艺师.他的饮食文化融入了更多的雅的意蕴,这主要体现在浓厚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上;作为学识渊博的文化人,开明士大夫中的一员,他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主张与人同乐;他喜欢亲自动手,从实践中品尝饮食的乐趣;他还特别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等等.苏轼饮食文化的特色与他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相关,亦与他对儒、佛、道的信仰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苏词研究是近世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有关苏轼词集的编刻整理累计有二十余种。由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苏轼词集校注》,在参考传世苏词各重要版本和近期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词集作校勘、注释、编年、集评、辨疑等文献整理工作,在各个领域均进行了新的探索。撮其要者,在以下三个方面最为突出,这就是:意象词旨的深微探析、编年本事的精细考订、词语注释的准确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